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隐于山野的传奇道人——陈抟老祖

金色档案

姓名: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希夷先生”,被尊称为陈抟老祖

生卒年:871年-989年

出生地:亳州市(另说河南鹿邑)

身份:易学家、道教学者、诗人

代表作:《无极图》、《先天图》

成才故事

陈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为一代高隐,终身隐居,以道抑君,影响了五代、宋初几代王朝的政治;据传他是一位“睡仙”,长于睡功,活了118岁,堪称古代的长寿传奇”;他是一位诗人,才华出众,颇有诗名;他是一代“高道”,高卧武当山、华山60年,创作的易图秘传后世,并成为宋明理学的先驱。

隐于山野的传奇道人——陈抟老祖

1. 凄苦生活里潜心学道

陈抟从小读经史百家,而且过目不忘,写的诗总是赢得别人赞赏。可是,他参加科考却没考上,这让他心灰意冷,便以山水为乐,尽心研读《老子》。

他大半辈子隐居在华山,住的云台旧观是他自己搭的一间山庵,周围环境荆棘丛生,破败不堪。吃的是松柏籽,睡觉没有床,用蓑衣铺在地上,更无盖被,用一片石头做枕头。夏天用荷叶披在身上遮太阳,用竹笋叶做帽子,没有盐吃身上长满了青毛,草鞋穿烂了,赤着脚,渴了山涧饮清泉,饿了吃山上野果。

华山当时归属华阴县管辖。县令王睦尊隐重道,久闻陈抟的大名,一日便登山拜访。

王睦上华山之后,很是诧异,眼前这盛名在外的陈抟一副穷困潦倒的老道士模样。只见其身穿一件破旧道服,脚上穿着草鞋,头上绾个洗的干净得发白的道角。王睦再环视一周,只见光秃秃的一片石头,陈抟无室无庐,甚至无锅无灶的景象,不禁惊异道:“先生你在哪睡觉啊?出来由谁看守房子呢?”陈抟微微一笑,以诗相答:“蓬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风跨晓风。台榭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王睦心中反复默念陈抟的诗句,不由得对其暗自佩服:一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者,出口成诗,才情顿现,果然名不虚传;二是这个生活过得如此清贫的隐者,却自认为自己居于神仙岛,住在高大华丽的建筑里,如此安贫乐道的品格让人敬佩。王睦愧疚地说:“先生如此高人,而我身为华阴县的父母官,却对先生关心不够,让先生受委屈,现真诚地向你谢罪。回县衙我定当立即拨款,差人伐木建庵,好让先生潜心修道。”

陈抟连连摆手,微笑谢绝了王睦的好意:“感谢大人的一番美意,只是我在此清修,不觉得生活有任何凄苦之处”。

这种离群索居的饥寒交迫、风餐露宿的凄苦生活,而世人是难以体会,也是难以忍受的。陈抟却在这种环境下大彻大悟、视功名利禄、权势富贵如粪土,保持自己纯真而高尚的本性,潜心学道。

2、只爱山野不爱官

后唐时期,唐明宗听闻陈抟的名声,便派人持其御笔亲诏前往陈抟的道观宣其进宫。陈抟认为唐明宗并非明君,不愿为臣,但碍于君命难违,只得赴洛阳面圣。

进宫之后,陈抟见到明宗不下跪长拜,仅仅作揖请礼,满朝大臣大惊失色,明宗也惊异,但一想果然是世外高人,不拘俗理。然后陈抟又说道:“我就是一个山野粗人,好比朽木一根。承蒙皇恩浩荡,得以陛下亲自接见,但草民愚昧,恐无用于朝廷,有负陛下皇恩,望放草民回归山野。”

明宗送陈抟在京城最好的宾馆住宿,好礼相待。几次亲赴宾馆拜见陈抟,想封他大官,可陈抟硬是不肯答应。这时,丞相便献计以好酒美女来诱惑他,陈抟更是坚决回绝。明宗叹息不己,只得放他回去。

回来后,陈抟更是潜心他的学术。他将《周易》卦爻变化的节序性、规律性的思想与《老子》论道体的自然无为思想相结合,系统地构筑起人物生成及修炼还元的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很大。

陈抟喜好读《易经》,手不释卷。常常自号扶摇子。他撰写了《指玄篇》,一共八十一章,阐述引导养生及使水银还成丹的事情。

《易龙图》是陈抟对《河图》、《洛书》研究的专著,这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他的《无极图》在道家学术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和意义。

3、“自古华山不纳粮”

相传,陈抟能预知人意。他的斋室中有个大瓢,道士贾休复想要这个大瓢,刚刚坐下,陈抟对贾休复说:“你来不是有其他事情,是想要我的大瓢而已。”

贾休复大为吃惊,认为陈抟是神仙。

有个叫郭沆的人,有一天住在云台观。陈抟半夜叫他赶快回家,郭沆犹疑不

决;过了一会儿,陈抟又说:“你可以不回去了。”第二天,郭沆回到家中,才知道他母亲在那天半夜突然得心痛病几乎死去,一顿饭的功夫又好了。这些当然仅仅是传说,但可以看出陈抟修道很深。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称帝前,曾同友人路经华山寻访陈抟。赵匡胤在山上边寻边欣赏美景之时,只见两老者在亭内下棋,便立即上前观战。俗话说旁观者清,而且赵匡胤自认为自己是下棋高手,于是几次没忍住在旁边提醒双方下错或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其中一位老者,观看赵匡胤许久,然后微微一笑说:“年轻人,观棋不语真君子。老朽我棋艺不精,但你若真觉得棋艺能赢得了老朽,不妨坐下来下几盘。”

“晚辈愿意奉陪”,赵匡胤心想,我的棋艺向来无敌手,何不乘机赢这老人家些许银两,便说道,“咱们何不一局一两银子,这样更有兴趣。” 老者表示同意,两人便开始对弈起来。

第一局,赵匡胤输了,但他自认为是自己一时大意,希望下一局赢回来,便提出加大赌注。

第二局,只见老者摆好棋子,斟上山茶,又不紧不慢地下起棋来。开始,赵匡胤棋局还占上风 ,不想很快就局势反转,再次落败。

赵匡胤着急了,他提出拿出随身携带的所有钱财物资作为赌注,准备将前两局输的都赢回来。老者见状,劝道:“年轻人,莫要冲动。”赵匡胤年轻气盛,不想自己平日难逢棋手,今日竟输给一个老头两局了,岂会再输第三局,于是不听老者劝阻,执意要进行第三局。

事与愿违,第三局下来,赵匡胤还是输,今天这局局皆输,而且还输光了随身所有财物,他内心着实不服,提出再下最后一局。老者看他这样便不愿再下了,说道:“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小兄弟何须挂在心上。”赵匡胤不服,坚持再战最后一局。老者摇摇头,问道:“你已经输光全部财物,还有什么可输的?是准备再输山林天地?”

“对对!就输山”,赵匡胤输急了,信口开河道,“我若再输了就把这华山输给你!”

隐于山野的传奇道人——陈抟老祖

要是一个正常人听到赵匡胤这句话,就是嗤之以鼻“这个华山又不是你的,你就是输了也没用”,可这老者似乎老糊涂了,问道:“你这话可当真?”赵匡胤心想,这老头真好骗,这种空头支票也相信,要是我再输了也无所谓,赢了就将之前输的东西全要回来。老者随手拿出准备好的文房四宝,继续说道:“所谓空口无凭,请先生立下字据为证。”赵匡胤迫不及待再战一局,很快写好文约。这一局赵匡胤以攻代守,步步紧逼,杀得老者只剩一将一马,老者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一马当先,仅走五步,便形成了绝杀之势。赵匡胤无可奈何地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晚辈这次算服了,回去定当再研究棋艺。”老者将赵匡胤输的财物全还给他,说道:“依陈抟老道看来 ,先生有雄才大略,日后定给百姓带来福音。”赵匡胤一愣,原来眼前这个仙风鹤骨的老者就是陈抟。

赵匡胤随后时常像陈抟请教,陈抟将下棋与兵法之道全部传授给他。

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了宋朝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赵匡胤随后降旨免去华山所有田赋,从此,在民间流传着 “华山不纳粮”的传说。

宋朝的皇帝很器重陈抟,为他修葺云台观,还与他诗词唱和。988年 ,陈抟忽然对弟子贾德升说:“你去张超谷凿石为室,我将要在那里休息。”第二年,陈抟在石室中去世。

成才启示

1、安贫乐道的情怀。艰苦的环境能磨炼人的意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陈抟在清贫的物质中清净心灵,潜心修行。

2、保持个人的信仰。面对朝廷封赏,陈抟不为所动,知道自己兴趣爱好所在,不同流合污,融合《老子》、《易经》,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