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大藏经(上)-036- 静泰录-大藏经的纸数和版式(大藏经app)

【感谢】

大藏经(上)课程是根据 闲者知无涯老师 在喜马拉雅上的音频课程整理而成,文字底稿由群主【安端】提供。

文字校对由群主【安端】组织群友——双林居士、芦苇 、Edward、恒审、兰花草、云水遥、周志华、王惠增、朱珠、小占、方荟蕾、海阔天空、西陌、张晃晃、虞兮、贤墨、MAY、琥珀、小王姐姐倾情参与。

大藏经(上)-036- 静泰录-大藏经的纸数和版式

上一课,我们讲——历史进入了唐朝。唐朝,很多事情都是继承了隋朝的遗风,“官写一切经”这个风尚继续流行。在唐初记载中,“官写一切经”的记录不绝于史。唐太宗就为了做功德,造过好几部“大藏”。著名的唐玄奘——唐长老,也曾经奉命造藏。

太宗的儿子——高宗李治,他做太子的时候,就热衷于抄写一切经……做法布施、做功德。在他继位之后,又有连续三次大规模的抄经活动,这都在“静泰录”的序文和著文里头,就是……有三次敕写一切经的记录:

首先,是他做太子的时候,贞观九年——公元635年4月……奉敕(苑)内写一切经。欸,他从太子就开始造藏了……就是说——儿子造儿子的藏,爹造爹的藏。

龙朔三年,就是公元663年,正月二十二日,敕令于敬爱道场写一切经典。

显庆年际,西明寺成,御造藏经【原文:显庆年际西明寺成御造藏经,更令隐炼,区格尽尔,无所间然。律师道宣又为录序】。

呐,就还是老问题——写一切经前,你得造一本儿写佛经用的目录。唐初,那不能用隋朝的啦!隋朝两本儿——“法经录”,那是官方的;“房录”,啊……那是私人的。唐初,你官方也得造自己的官方目录。

唐初,官方写经,造过两本儿官方目录:一本儿,叫“大唐静泰录”;一本儿,叫“大唐内典录”。这两本儿目录推动,并且最终催生了中国大藏经的标准目录,就是——后来玄宗朝的唐·《开元释教录》的诞生。

唐初首先出现的是“静泰录”,对吧……静泰,这是法号,这是一和尚的名字……法号。“静泰录”,它的全称是《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录)》,哎……这么长的名字,一看这么正式,那肯定不是私修的,一看就是敕修的,对吧!用这么长一名字——“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录)”。

在“静泰录”的序言中写——沙门静泰奉诏……那就……所以它叫“静泰录”嘛——沙门静泰奉诏,龙朔三年……就是公元663年正月二十二日,敕令于敬爱道场写一切经,又奉麟德元年正月二十六日……敕令沙门十人……并选翘楚……参覆量校【原文:令于敬爱道场写一切经典,又奉麟德元年正月二十六日,勒取履味沙门十人,惠概、明玉、神察、道英、昙邃等,并选翘楚尤闲文义,参覆量校首末三年,又置官寮,是涂供给】。龙朔和麟德这两个年号都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说明——这本儿经录,就是“静泰录”,是编写在唐高宗龙朔和麟德年间。是为了大敬爱寺,奉旨“写一切经”这个工程做的……编写的佛经目录。它不是叫“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录)”嘛,就是为了大敬爱寺去抄这一切经写的目录。而编写的主持人,就是——沙门静泰……奉诏。所以,这个经录,简称“静泰录”。

唐太宗时期呀,唐初第一代……第一大译经家——玄奘大师,他已经回来了。我们说——中国译经史上,有并称双子星的两位巨匠,两座“喜马拉雅”,对吧!一个,是这个……东晋的鸠摩罗什;一个,就是唐初的玄奘大师,并称“双子座”,唐代的第一代大译经家!我们前面讲过——唐代有三代大译经家……就,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玄奘;第二代代表人物是——实叉难陀和义净;第三代是——不空。

第一代的大译经家——玄奘大师,他已经回来了……西游取经回来了!再开国家译经场,嗯……就跟道安啊、鸠摩罗什一样,再开国家级译经场,哗哗……哗哗哗地往外翻译!

到了唐高宗时期,对吧……唐太宗时期,写一切经的时候还没这么多,但是,经过太宗朝——玄奘大师又翻译了这么多……高宗一继位,佛经就又多出一大块来!截止到“静泰录”的完成,共收佛经两千两百一十九部,六千九百九十四卷……马上就七千卷佛经喽!

“静泰录”为了《大藏经》这个标准概念的成型,他贡献了一个新的元素——就是……理论元素。就是——《大藏经》,它整个标准搭建起来,需要几个理论元素,我们上一课讲这个……费长房创建了第一个概念——入藏录……这是第一个理论元素。而“静泰录”也贡献了一个新的理论元素!这个元素是最重要……就是,“静泰录”最重要的特点,叫“纸数”。

什么叫纸数呢?不是你……数学里的指数,它这个指数,就是那最简单的一张纸、两张纸……那纸数。纸数!为什么一张纸、两张纸也要……也要记呀?什么是纸数?如果你们有机会啊,就……见到原版的梵箧装《大藏经》就知道了,在《大藏经》每一本佛经经名的下面,都会标上纸数。就是说——这本儿经用了多少纸。

当时的经是抄写本儿,所以到刻本儿的时候,这个特色就保留下来了——在抄写本儿……手抄本儿的下面,每一个经名下面,都写着纸数。比如,三十一张……七十二张……十五张……就写在经名儿下面——就,梵箧装的《大藏经》。有机会给你们看实物!这个“纸数”,就是抄写这部佛经用的纸张。这个惯例一直保持到这个……清《龙藏》。

为什么要标写纸数呢?对吧!你一本儿书,就要像那我……有点儿像我们现在书的页数,对吧……因为纸太贵了!哎,这是一个理由……怕人偷纸嘛。啊……当然,纸当时确实贵!这个……在唐朝,抄一切经——抄书的时候,这个用纸有多贵呢?贵得可能你们想不到!就,为什么标纸数?有一个理由,确实纸也是贵!在敦煌遗书出土的,就是……敦煌遗书出土了六万卷残片嘛……敦煌遗书出土的唐朝龙兴寺写经残片里,有一个记载,叫:S字号儿,S244(7)号,在S244(7)号背面儿的残片里有一块毗记,它是这么写的:僧伯明施三岁仔牛壹头,出唱(得)经纸叁拾帖【S2447号原文:亥年十月一日已后,应诸家散施入经物,一一具色目如后,僧伯明施三岁犊子壹头,出唱得经纸叁拾帖。杜都督施红单绢裙壹并腰带,出唱得布壹伯叁拾尺……】——壹头牛才能换三十张抄经的纸!你想想现在一头牛多少钱吧!对吧?好贵吧!而且,那时候牛少啊,就是……一个僧人——伯明,三岁的牛一头,出唱经纸三十帖。

大藏经(上)-036- 静泰录-大藏经的纸数和版式

但是,这也不是一个,就是说……一定的理由儿……就,不至于为了标纸数说……因为抄经这个事儿,它是个功德,对吧!你既然要做功德,你就不要计较花钱多少!对吧?你都来这儿做功德了,你还说……哎!我给你讨个价……还个价……这一块钱的功德不行,八毛行不行?那不合适!对吧……你都抄经了,已经去做功德了……纸,贵是贵!你……你,你也不好讨价还价,是吧!两千块钱的纸功德换成一千八的纸功德?这事儿不合适!

而且,这个……偷经纸干什么呢?对不对?就是说——纸很贵,你把纸偷回去干什么?你糊窗户啊?对吧……那时候,你要纸也没有什么用处,也就是个——糊窗户、写字……那时候,恐怕还不舍得糊窗户。

写纸数,它其实不光是从这个“纸贵”角度考虑的。纸贵,是一个角度……更关键的角度是——抄写佛经所用的这个纸数,它是从实际工程应用里得到的一个经验,或者说,它考虑的角度是一个工程角度。什么意思呢?一大堆人抄经,对吧!这一抄……一藏多少?好几千卷!一大堆人一起抄经,这一个抄经场二百多人,大家都要来领纸。这二百多个人抄经,你……你,你换二十个人,你让他们写字看一看——第一,字体的大小,你怎么控制?一张纸抄多少个字?怎么控制?换句话说……就是,一大伙儿人在这儿抄经,这抄经的版式怎么控制?

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对吧——你抄……你抄……你抄……抄完了,大家一收上来,一看……没法儿看了!乱了!字——大的大、小的小;这个字和字的间隔、行与行的间隔——密的密、松的松。抄得老、少、爷……爷爷、孙子、三辈儿……那,你这抄经还能看吗?这还像个功德吗?对吧!一本儿经,前面这么密,后面那么疏……前面字这么大,后面字那么小……没法儿看了,对不对?所以,它要规定一个纸数。

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规定一张纸能写多少个字。就是说——我规定一张纸,一定写多少列;每列一定要写多少个字……因为以前,是竖着的啊……竖版书,我们现在叫——有多少行……他们叫——多少列。就是……每一张纸,比如说——二十七列……二十六列……一般是二十七列、二十六列、二十八列……都有!呐,每一列多少个字?十七个字、十八个字……

行数和列数一固定,是不是这张纸的字数就固定了啦?对吧!一部经,它字数是固定的,对吧……这一本儿经——“心经”……上次我说错了……二百六十多个字……二百六十二个字……好像是。就是,一部经,它字数是固定的,现在,一张纸的字数,它也是固定的,那说明什么?说明——你抄任何一本儿经之前,你用多少纸——我已经给你算出来了!你二百多人在这儿,你抄什么经,我给你算出来——你就得领这么多纸。呐,你就按这个版式去抄……你抄什么经,你就用这么多纸,我都给你算出来了!

一张纸的字数,定!一部经的字数,定!是不是我们就可以进行工程的安排啦?不光可以进行工程的安排,抄经的人员,你抄经之前也明确自己……就相当于领物料——你明确自己去申领多少纸、申领多少物料。所以,你抄完这一部佛经,你要在经名下面标上纸数,这就意味着——纸数出现……“静泰录”要求每个佛经标纸数,就标志着抄经的版式被固定下来了。

懂什么意思了吧!行数、列数、纸数,这三个一“定”,经的版式就被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