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建国后唯一打满全场的部队,抗美对印对越,一场没落下(建国后唯一打满全场的部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了保家卫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三次局部战争,分别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

就战争规模而言,抗美援朝战争是大规模局部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小规模局部战争,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是中等规模局部战争。

建国后唯一打满全场的部队,抗美对印对越,一场没落下

上述三次战争先后在我国东北边境、西南偏西边境、西南偏南边境进行,就作战地域而言,横跨了辽阔的国土;依次发生在50年代、60年代、70至80年代,就时间而言,跨度长达近40年。

而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陆地大国,陆军的规模历来相当庞大,这雄厚的兵力保证了在任何一个战略方向都可以集中相应数量的部队遂行作战任务。所以,对一支部队而言,想要经历这三场局部战争,是一件极低概率的事情。纵观历史,放眼全军,也只有一个师做到了,那就是54军160师。

东北野战军主力师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在辽宁省辽阳市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0师。该师前身是1945年10月组建的东北保安第1旅,1947年3月,该旅编为西满纵队独立1师,同年8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该师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四战四平、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等战役战斗,也是唯一参加过4次四平作战的部队。

建国后唯一打满全场的部队,抗美对印对越,一场没落下

东北军区司令部在1949年10月编写的《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对160师作出如下评价:“战斗积极性高,攻坚力顽强,最善于爆破,执行命令坚决,不怕伤亡,进步甚快,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师”。1952年10月,由于第44军番号撤销,130师在广东省惠阳县的淡水改隶新组建的第54军。

建国后唯一打满全场的部队,抗美对印对越,一场没落下

抗美援朝 浴血金城

1953年5月初,130师在54军的编成内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30师入朝后,接替39军115师在龙潭里、殷山、新仓里一线的防务,在军的编成内担负西海岸抗敌登陆及平壤地区反空降作战的任务。130师到达位置后,立即进行紧张的战备训练和工事、道路构筑,并抽调兵力参加了帮助朝鲜人民修复水利设施的工程作业。

建国后唯一打满全场的部队,抗美对印对越,一场没落下

6月下旬,130师奉命在军的编成内由西海岸赴金城前线归20兵团指挥,配属西集团,于6月25日接替了67军199师的防务。7月13日,参加了著名的金城反击战役。在历时两个星期的战斗中,130师与南朝鲜军队进行了激烈的阵地攻防作战,歼灭了大量敌人,守住了阵地,全师共歼敌1142名,较好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建国后唯一打满全场的部队,抗美对印对越,一场没落下

战斗中,390团2营顽强坚守462.3高地南侧无名高地,受到西集团的通令表扬。5连3排长海城在右腿被炸断的情况下,强忍伤痛爬上山头继续指挥全排战斗,直至光荣牺牲,表现了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战后被追记一等功。

对印反击 瓦弄大捷

1962年10月,祖国西南方向的中印边境战云密布。此前曾经在西藏进行过三年平叛战斗,对高原气候、地形和社情非常熟悉的130师奉命再次入藏,对入侵的印度军队实施反击。

当时是国家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实现生产自给,130师正分布在四川西部和北部7个县的100多个点上开垦荒地,进行农业生产。接到向西藏边境进军的命令之后,部队立即放下锄头和镰刀,只用一个星期就完成了行动准备。

全师8443人,骡马696匹、物资1330吨,编成27个梯队,于10月19日至20日乘汽车838辆,沿川藏、青藏公路向战区开进。一路上昼夜兼程,披星戴月,经过上千里的机动,于11月上旬进至战役集结位置——察隅地区。

建国后唯一打满全场的部队,抗美对印对越,一场没落下

11月16日4时40分,由军长丁盛、政委谢家祥、参谋长韩怀智等军领导组成的54军前指指挥130师、西藏军区153团、昌都军分区独立营发起瓦弄战役。我军以居高临下态势,分数路直取瓦弄,仅用了14个小时就攻占预定目标。为了彻底消灭敌人,前指随即以大部分兵力就地转入清剿,以部分兵力继续向南追击。

瓦弄战役历时21天,毙敌754人,俘敌502人,将印度军队的王牌部队第11旅(该旅4个营中有3个营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大部分军官和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士兵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歼灭。

建国后唯一打满全场的部队,抗美对印对越,一场没落下

战斗中,389团7连3排长周天喜身负重伤不下火线,忍痛指挥,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390团5连9班长陈代富为了炸毁敌人地堡,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爆破筒,在即将爆炸的瞬间,他迅速离开险境,被誉为活着的黄继光。战后,国防部授予他们二人“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69年12月,全军陆军师重排番号,陆军第130师在河南辉县改称陆军第160师。

对越还击 威震高平

时间又过去了9年,中越边境斗争形势骤然紧张,战争迫在眉睫。作为军委战略预备队的54军奉命参加东线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归广州军区前指指挥,担任战役预备队。

和17年前一样,作为乙种师的160师正在河南省多个地点执行生产和施工任务。接到参加自卫还击作战的命令后,部队迅速收拢,返回营房,迅速按甲种师编制扩编,于1979年2月16日从河南新乡地区乘火车南下,赴广西边境参战。

2月24日,160师进入越南境内。作战第一阶段,奉命攻歼高平西北魁瓦、克马诺地区之敌。共进行大小战斗18次,歼敌300余名,缴枪160余支,取得了作战经验,为下一阶段作战打下了基础。

建国后唯一打满全场的部队,抗美对印对越,一场没落下

作战第二阶段,160师奉命清剿茶灵至弄压公路以西地区残余越军,防守高平市,并担任高平经弄压至茶灵全长35公里的公路守护任务。

在19天的作战中,160师共歼敌854人,其中毙敌777人,俘敌77人,缴获各种枪械477支,火炮26门,电台17部,汽车30台,摩托车8台,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师师长张志信的独生子张力在战斗中牺牲。张师长听闻噩耗之后,虽然十分悲痛,但并没有因此影响作战指挥。这一素材后来被作家李存葆写进了著名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也就是说,《高山下的花环》里的雷军长和小北京的主要原型就是张志信父子。

建国后唯一打满全场的部队,抗美对印对越,一场没落下

1962年的对印反击战也好,1979年的对越还击战也罢,160师都是生产打仗两不误,挥得好锄头,拿得好枪杆,前一个月还在生产施工,后一个月就千里转战奔赴战场,都能英勇顽强,克敌制胜,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这真是一支军事素质过硬,作风纪律优良的好部队!

平时搞生产的部队,能不能打好仗?关于这个疑问,160师用自己的光辉征战历程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从根本上讲,这不是生产不生产的问题,而是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和部队的作风纪律问题!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