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断谷绝粒——神奇的古代辟谷术

我国古代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养生术——辟谷。

辟谷又叫却谷、断谷、去谷、绝粒、绝谷。谷,指五谷杂粮。辟谷,就是不吃五谷杂粮。从生理学的角度讲,人不进食的极限时间是7天。但据古人讲,施行辟谷术的人可数十日、上百日甚至数年不进食。三国曹植《辩道论》:“余尝试郤俭绝谷百日,躬与之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夫人不食七日则死,而俭乃如是。”[1]西晋葛洪《抱朴子•杂应》:“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身轻色好,堪风寒暑湿。……人绝谷不过十许日皆死,而此等已积载而自若,亦何疑不可大久乎?”这些话中虽不免有夸大之辞,让人难以全信,但古书中所记辟谷实例确实不少。

断谷绝粒——神奇的古代辟谷术

见于记载的最早辟谷者是春秋时鲁国人单豹,《淮南子•人间训》说他欲炼长生之术,便避世居深山中,住岩洞,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色”。其后有汉初张良。张良体弱多病,等与刘邦打下天下,便学古代仙人“道(导)引不食谷”,一年多闭门绝谷不见客。后来吕后嫌他自找苦受,逼他吃饭,才“不得已强听食”(见《史记•留侯世家》)。西汉方士李少君曾把“谷道却老方”[2]献给汉武帝(见《史记•封禅书》)。东汉方士王真曾断谷二百余日,仍旧“肉色光美,力并数人”(见《道藏•汉武帝外传》)。三国时,吴国有道士石春,行气为人治病时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吴景帝闻而疑之,“乃召取闭,令人备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鲜悦,气力如故”。(见《抱朴子•杂应》)南北朝时,北魏著名道士寇谦之亦行辟谷术,并托言太上老君私授此法,让弟子十几人皆辟谷。东莱道士王道翼亦曾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皆见《魏书•释老志》)。唐代,道士潘师正“居于蒿山之逍遥谷,积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其弟子司马承祯“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亦行辟谷(皆见《旧唐书•隐逸传》)。宋人苏轼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居儋耳[3]时,因其地米贵,亦与苏过实行过吞日光辟谷法[4]。

方术士们辟谷后,要食用诸多替代物。古书中记载最多的是食气。《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这是先秦食气代谷的艺术化反映。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言“首重足轻体轸(zhěn),则吹呴(xǔ)之,视利止”。是说初行辟谷的人往往产生饥饿反应——头重脚轻四肢乏力,这时便可用“吹呴”食气来克服这种现象。食气时,“春食一去浊阳,和以□光、朝霞”,“夏食一去阳风,和以朝霞”,“秋食一去凌阴,和以沆瀣”,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食气方法。两汉时期,食气辟谷成为方士们引以为夸的方术,他们传言“真人食气,以气为食”,四处宣扬“食气者寿而不死,虽不谷饱,亦以气盈”(见《论衡•道虚》),“食气者神明达”,“上第一者食风气”[5]。晋时,“有冯生者,但单吞炁,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终日不倦”。(见《抱朴子•杂应》)又有天竺僧佛图澄“常服气自养,能积日不食”;王嘉“不食五谷”,“清虚服气”;僧涉“清虚服气,不食五谷”(皆见《晋书•艺术传》)。葛洪曾说:真人效法龟鹤“食气以绝谷”(《抱朴子•对俗》)。《云笈七签》曾对服气辟谷做过总结,有《服气绝粒》等,言施术时应夜半起坐,先存思上丹田和太一真君,后卧下,“闭玄牝气,鼓满牙齿”,“收息缩气,弽(shè)腹咽下”,使气进入食脉,便“与食无异”,能以之代粮(卷六十)。

断谷绝粒——神奇的古代辟谷术

据说,吸食冬蛰动物呼出的气体也能辟谷休粮。苏轼曾记叙过一件发生在北宋时代的怪异之事:河北大饥时,一对夫妇弃儿于道旁空冢中外出逃荒,“岁定归乡,过此冢,欲收其骨,则儿尚活,肥健愈于未弃时”,还视冢中,“空无有,惟有一窍滑易,如蛇鼠出入,有大蟾蜍如车轮,气咻咻然,出穴中。意儿在冢中常呼吸此气,故能不食而健”。从此,此儿遂不食谷,长到六七岁时其父抱至京师请儿科医生张荆筐看病,张荆筐告诉其父:“物之有气能蛰者,燕蛇蝦蟆之类是也。能蛰则能不食,不食则寿。”宋仁宗嘉祐六年,张荆筐将此事讲与苏轼[6]。

汉魏两晋时期,随着存思气功的发展,还出现过存思食内气辟谷术。汉成帝时,谷永上疏言方士有行“化色五仓之术者”,李奇注曰:“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神。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则不饥。”(《汉书•郊祀志》)依五行之说,五脏各与五色相配,心赤、肝青、脾黄、肺白、肾黑。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即存思内脏之色,把意气注入五脏中,使人不饥。这是一种高级辟谷术,汉成帝时隐居嵩山的著名方士刘根说,欲学此术以长生,要“先定心志,除嗜欲,乃可授神方《五色篇》”。(《神仙传》)葛洪将存思与食内气结合起来:“或思脾中神名,名黄裳子,但合口食内气,此皆有真效。”(《抱朴子•杂应》)

与食气辟谷术相近的是吸食日月星光和云霞以辟谷。《太丹隐书》说:“上学之士,服日月黄华。”《五符经》说:“食月之精,可以长生;食星之精,上升太清。”《真人周君内传》说:“紫阳真人周义山……常以平旦出日之初,面东漱日服气。”[7]隋代名医巢元方在道术之士研究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服日光月光法”写在他的《诸病源候论》中:“端坐伸腰,向日仰头,徐以口内(纳)气,因而咽之,三十过而止。”(见《积聚病诸候导引》)“月初出时,日入时,向月正立,不息八通,仰头吸月光精,入咽之”。(见《无子候导引》)《云笈七签》卷二十三收有“大方诸宫服日月芒法”、“太上玄真诀服日月法”、“服日月气法”、“太一游日服日月法”、“服日月六气法”等,是道士们服日月精光的总结。

断谷绝粒——神奇的古代辟谷术

服云霞辟谷,首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道虚》:河东蒲坂项曼都曾自己宣扬“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真诰》说:“中岳真人王仲甫,少好仙道,常吸引二景及餐霞。”[8]也是讲服日光月光及云霞。服食日月精光及云霞,这只是意念中的想象之事,其所食只不过仍旧是空气而已。

另外,古人还用吞唾液的方法来辟谷,即所谓“胎食”。东汉上党人王真年已百岁,但面目红润,貌似不到五十岁,自云“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漱)舌下泉咽之”(《后汉书•方术传》)。李贤注引《汉武内传》[9]曰:“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王)真行之,断谷二百余日,肉色光美,力并数人。”漱咽舌下泉,即舔舐下腭,使口中生唾液而吞咽。178岁高寿的东汉道人蒯京亦“朝朝服玉泉”以辟谷养生,其法是:“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见孙思邈《千金要方•养性序》)舌下泉一名五芽,《黄庭内景经》说:“存嗽(漱)五芽不饥渴。”也是讲胎食辟谷。巢元方对胎食法颇为推崇,他说:“朝朝服玉泉,使人丁壮有颜色。”“咽之三过乃止,补养虚劳,令人强壮。”(《诸病源候论•虚劳羸瘦候导引》)

较为通行的辟谷方法是服食其他替代物。马王堆出土《却谷食气篇》说:“却谷者食石韦。”《汉书音义》说张良辟谷时“服辟谷之药”[10]。《道藏•汉武帝外传》说封君达行辟谷术,先服黄连五十年,又隐居鸟举山“服水银百余年”。《后汉书•方术传》说郝孟节能口含枣核,“五年十年”不饥。曹丕《典论》说“颍川郤俭能辟谷,饵伏苓”[11]。《魏书•释老志》说“河东罗崇之,常饵松脂,不食五谷”。又说东莱道人王道翼“四十年断粟食荽”。还有食白石子以辟谷的。《抱朴子•杂应》载,格阳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食石子当饭。陈子叙师事之,“积久乃得其方,云:以甘草、防风、苋实之属十许种,捣为散,先服方寸七,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足辟百日”。又可“用丹砂曾青水,以石内(纳)其中,复须臾,石柔可食也”。“又有引石散,以方寸七投一斗白石子中,以水合煮之,亦立熟如芋子,可食当谷也。张太元举家及弟子数十人,隐居林虑山中,以此法食石十余年,皆肥健。”

断谷绝粒——神奇的古代辟谷术

葛洪曾对汉魏西晋人的辟谷方法进行过总结,言辟谷“近有一百许法:或服守中石药数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饥。练松柏及术(zhú),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药,久不过十年以还,或辟一百二百日,或须日日服之,乃不饥者。或先作美食极饱,乃服药以养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欲还食谷,当以葵子猪膏下之,则所作美食皆下,不坏如故也”。“或用干枣,日九枚,酒一二升者。或食十二时气”。“又,符水断谷,虽先令人羸,然宜兼知者,倘卒(猝)遇荒年,不及合作药物,则符水为上矣”。(《抱朴子•杂应》)明人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录有“辟谷住食方”及“辟谷避荒方”。前方由六味草药配制,后方由黑豆、大火麻子、黄豆作丸。

关于辟谷的作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争论。汉代人将人与鸟兽类比,说:“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丝而蛾。”既然虫兽如此,那人也是“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大戴礼记•易本命》)汉方士以此为论,宣扬“王子乔之辈以不食谷,与恒人殊食,故与恒人殊寿,踰百度世,遂为仙人”。王充则斥此为虚言,说:“人之生也,以食为气,犹草木生以土为气矣。拔草木之根,使之离土,则枯而蚤(早)死。闭人之口,使之不食,则饿而不寿矣。”(皆见《论衡•道虚》)但争论并没有就此结束,西晋时,传世道书上说:“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葛洪反驳说:“此乃行气者一家之偏说耳。”“断谷人只可息肴粮之费,不能独令人长生也。”(皆见《抱朴子•杂应》)葛洪认为,辟谷只是入山炼丹的必备方术[12],并非长生之道(见《抱朴子•金丹》)。但辟谷长生之说依旧盛行,晋人杨泉《物理论》说:“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仍主张辟谷节食。道书《天交上经》说:“太古之人所以寿考者,不食谷也。”[13]亦倡辟谷长生说。

这种争论,乃是两种养生哲学思想对立的反映。养生家中的“清虚派”主张返本归元,认为人要保持天地开辟前的混沌虚无状态,才能寿蔽天地,故主张食气,主张辟谷,以减缓人体的生命运动过程,乃至实现生命逆向演化。“运动派”则主张人应顺天而动,促使身体气血流畅,以谷气升华成体内元气,使元气充盈,祛疾延寿,故斥辟谷长生为虚言。王充曾说:“夫人之生也,禀食饮之性,故形上有口齿,形下有孔窍。口齿以噍食,孔窃以注泻。顺此性者,为得天正道;逆此性者,为违所禀受。失本气于天,何能得久寿?”(《论衡•道虚》)

断谷绝粒——神奇的古代辟谷术

辟谷是否可以长寿?这个问题至今仍不得其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星座》杂志报道了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谷中的洪扎人长寿的消息,引起了众多的科学家对他们进行研究和考察。苏格兰医生马克•卡里松在那里观察了14年,认为洪扎人长寿与饮食有关。自1963年9月起,由12人组成的别尔威菲考察队对其继续考察,发现洪扎人以水果为主食,在果树不结实的那三四个月里,洪扎人称之为“饥饿的春天”,“洪扎人在这几个月内不吃食物,……一天只喝一杯由水果和山泉制成的营养丰富的饮料”,但他们大都活到110~120岁[14]。1988年1月7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以《麻城农家女十年粒米未进言行自如》为题报道:湖北省麻城市熊家铺区月形塘村25岁姑娘熊再定,15岁时突染重病,生命脱险后不复进食水,至今已十年粒米未进。但她染病卧床八年后,竟能独立行走,谈笑自如,且能做些家务劳动,真令当代医学家惊叹不已。

只能说,辟谷长寿的原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个谜。

【注释】

[1]《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裴松之注引。

[2]谷道,《论衡•道虚》及《艺文类聚》所引皆作辟谷。

[3]儋耳,今广东儋县的古称,宋时称宜伦。苏文中系用古称。

[4]见《东坡志林》卷一《辟谷说》条。

[5]见《三洞珠囊》卷四《绝粒品》引《太平经》。

[6]见《东坡志林》卷三《冢中弃儿吸蟾气》条。

[7]皆见《太平御览》卷六六九。

[8]见《太平御览》卷六六一。

[9]当为《汉武帝外传》,见前所引《道藏》。

[10]见《史记•留侯世家》集解引。

[11]见《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裴松之注引。

[12]炼丹多在深山中,路途险阻,无法担足够粮食入山,故丹士先习辟谷术。

[13]见《太平御览》卷六六九。

[14]见苏联C.Я.奇金《健康长寿之道》,江苏科技出版社,1983年中译本,39~42页。

断谷绝粒——神奇的古代辟谷术

书名:中国古代实用养生术

作者:郑杰文, 著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16.00

【原标题:断谷绝粒——神奇的古代辟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