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老子: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子道家学派的传承人)

老子:道家学派的始祖

道德经

老子(约前580—前500)生活在春秋时期,原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河南周口鹿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老子的母亲因食下杏子怀了九九八十一年的身孕,从腋下产出老子。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点化函谷关总兵伊喜,一路西行至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观此处依山傍水(终南山田峪河)、峰峦起伏,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老子》、《老子五千文》)沿传至今。老子曾写经文的地方,现称楼观台,内存历代文人骚客墨迹碑石300余座,史称道教发源地。老子羽化后葬于距此8公里的西楼观,现存老子墓。老子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关于老子的姓名,历来说法不一。

老子:道家学派的始祖

老子

《庄子》称他为老聃,书中的内篇《德充符》,外篇《天地》、《天运》、《田子方》、《知北游》等都把老子视为前辈,这是战国中晚期道家学派笔下的老子。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其中的《曾子问》篇也把老子视为与孔子同时代的知礼守礼的长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大体上把老子描写为道家,其中掺入老莱子和太史儋两个名字。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解释说,“于周则老子”,“于楚老莱子”。可见老子和老莱子是两人。至于太史儋,司马迁说,自老子死后百二十九年,有周太史儋见秦献公云云。清代到近代学者汪中、梁启超等把老子世系同太史儋联系起来研究,认为老子就是太史儋,战国时人,是《道德经》的作者。也有学者认为可能“老”是老子的姓或氏,其名为聃,故称老聃。他们提出,《庄子?天下》曾综述关于老聃的学说,《吕氏春秋?不二》也称“老聃贵柔”,名字与思想一致,故老聃就是老子。但是《道德经》书中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传说中孔子问礼于老聃有矛盾。《道德经》中有些词句不可能出现在春秋时期,如“万乘之主”,当时并没有万乘的大国,也不见于战国以前的著作;另有一些文字也存在类似情况。所以,《道德经》一书是否为老聃所作也有疑问。当今学术界不少人认为老子其人可能生活于春秋末年,《道德经》一书却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但探讨老子哲学,只能以《道德经》一书为依据。《道德经》成书于战国前期,有人认为它基本上是春秋时期老聃思想的记述,然后经过后人的加工和补充。关于《道德经》一书的作者,学术界争论较大。韩非认为是老聃,司马迁指出也可能是太史儋,但后来很少有人从后说。还有人认为李耳与老聃并非一人,老子是李耳而不是老聃。学术界一般认为老子就是老聃。近人高亨考证,老聃亦即《左传》中的老阳子,可备一说。从汉初崇尚黄老以来,历代对《道德经》一书的研究和注释之多,仅次于儒家的《论语》,其注本就有六七百种。关于《道德经》的性质,有人说是“兵书”,也有人说是讲“南面之术”,即政治统治理论的书。这正表明该书是一部哲学著作,能被应用于各个方面。《道德经》一书中最高的哲学范畴是“道”。“道”本来是具体的道路,但在老子后,已成为表示客观规律和人们处事原则的哲学概念。当时思想家们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弄清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性,广泛谈论“天道”、“人道”、“治国之道”、“用兵之道”等等。《道德经》的巨大功绩就是把这些具体领域中的“道”概括为普遍的、不带具体规定的“道”,并且对“道”的性质和内容作了多方面的阐释。长沙马王堆帛书《道德经》甲本(部分)老子说,道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是和具体物根本不同的东西。他认为,具体物是有对立的,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而道是无对立的,它“混而为一”。万物都有生有灭,“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因而是“不常”;而道是“常”,是永恒存在的。他反对人们争胜斗强,有所追求。他还认为具体的事物都要向其反面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只有得道才能使人长生久视。得道的人要像无知的婴儿那样减少欲望的追求,“不言”、“无为”,这样不仅能保全自己,使大家免于斗争,也能把天下治理好。但是人们被具体事物所迷惑由来已久,不知“物壮则老”,这是不合乎道的。不合乎道就会很快灭亡,所以人们应像水那样,甘心处于柔弱、卑下的地位,无所追求,也不和人争执。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曾一度把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信条;魏晋时期政治混乱,战争频繁,玄学家们感到人生无常,也从《道德经》中寻找安慰。《道德经》对后世也影响深远,以它为主,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和儒家对立的道家学派。《道德经》的传本颇多,较著名者有河上公注本、王弼注本及唐傅奕的《老子古本篇》。现今通行的是河上公注本和王弼注本,其顺序为《道篇》在前,《德篇》在后。1973年马王堆汉墓发现帛书本,则是《德篇》在前,与《韩非子》所引文句顺序一致。《史记》称道家为“道德家”,并有“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的记载,似乎司马迁所见《老子》传本仍是《道篇》在前,可能该书当时就有两种顺序不同的传本。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其内容主要见于《道德经》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道德经》一书在国际上影响也相当深远,其国外版本有1000多种,是被翻译语言种类最多的中国书籍。#春日生活打卡季##奇妙知识季##书里的经典语录##我要上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