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古人近视咋办?斋戒百日,沐浴作法外送一条咒语(古人为什么不近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人勉励读书的信条。要想获得这样,那你就要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功成名就才会有这些。曾经儿时我们课本学到的“凿壁偷光”的匡衡和“囊萤映雪”的孙康和车胤,他们都是如此刻苦读书的。

古人近视咋办?斋戒百日,沐浴作法外送一条咒语

等等!古人如此刻苦,难道就没有眼睛近视的吗?那个时候还没有激光治疗,也没有眼镜。他们是如何熬过被近视眼和老眼昏花的漫长岁月的。

那我今天来说说古人近视要咋办?

看看今天我们的周围,IPAD、手机、电脑、电视机、还有读书时的日光灯的照耀。使的大部分从小就带上那付眼镜。

古人近视咋办?斋戒百日,沐浴作法外送一条咒语

那么古人呢?他们也挑灯夜读, 焚膏继晷看一晚上书,他们难道没有近视的吗?

蜡烛400文一根,谁用的起?

白天读书自然光肯定没什么问题,但是夜晚读书多了问题就来了。

先秦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照明系统,那时候的照明是用动物的油脂放在特质的青铜灯罩里,然后插上芯子,但是这些只有贵族用的起,平民就只有靠白月光了

古人近视咋办?斋戒百日,沐浴作法外送一条咒语

唐代的时候正式发明了蜡烛,但是那时候的蜡烛因为生产成本高,普通老百姓还是用不起的。

有记载北宋时期的每根蜡烛400文。按当时的物价10文钱可以买到一斗粮食,相当于现在的13斤。

一根蜡烛可以换500斤粮食,谁用的起?

所以那时候普通老百姓用灯油来照明。我们小时候用的煤油灯跟那个相似。那时候油钱比蜡烛便宜多了,一斤灯油100文,一晚上耗油也就差不多5文钱左右,对于酷爱读书的书生来说,已经很便宜了。

如果真的穷的灯油都用不起,那没办法了只有靠白月光了。

古人近视咋办?斋戒百日,沐浴作法外送一条咒语

灯油燃烧都会冒出有害的黑烟,如果长时间靠近旁边挑灯夜读的话,不会得点眼科疾病才怪呢。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宋代诗人杨万里、黄庭坚、陆游都是近视眼的哦!

我们的白老就因为受眼疾困扰写了《眼暗》一诗: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

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那问题来了?古人也有近视的,但是他们那时候靠什么解决呢?难道不闻不问吗?

古人也想了很多的法子,但是效果……

古人近视咋办?斋戒百日,沐浴作法外送一条咒语

一、灯旁摆花,吸收有害黑烟。跟我们现在电脑旁摆植物说吸收辐射,效果吗自行YY.

二、把燃灯的植物油换成枸杞子榨出的油。

三、老少皆宜的外洗发。就是有热水,多次洗眼睛周围。

四、吃中药,药补加食补解决。

至于这些效果……看看明清两代皇帝不少带眼镜的就知道了

还有更奇葩的呢

元明之际,禁咒术成为治疗疾病的一个正式科目,病人术前斋戒百日,不行淫欲,施术当日焚香,沐浴,静待作法。

什么都不说了,送上一条咒语,诸君回家自己试试看好了。

古人近视咋办?斋戒百日,沐浴作法外送一条咒语

真的没有眼镜吗?那到底如何解决的呢

说的这么多,一副眼镜就解决了,那么,古代真的没有眼镜吗?

当然不是。

眼镜出现之前,中国人民发明了读书必备利器:放大镜。

国内现已发掘的最早的镜片是东汉王室刘荆的墓中出土的金圈嵌水晶放大镜,该镜直径1.3厘米,嵌水晶直径1.1厘米,边厚0.2厘米,中间厚0.3厘米,可以放大物体5倍。

古人近视咋办?斋戒百日,沐浴作法外送一条咒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镶嵌的镜子也由水晶增加到了玻璃。

真正意义上的眼镜传入中国是在明代宣德年间,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获得了极大发展,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促成了眼镜的发明。此后,眼镜被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清朝后期真正流行开来。

清代早期眼镜一般都用来进贡,只有皇族成员有资格享用,中期以后我国有了自己的眼镜生产作坊,产量有所提升,但还是主要用来进贡,皇帝会把质量一般的作为赏赐赏给有功的大臣,得到赏赐的大臣会把这视为无上荣耀。

对于大多数没钱的普通人来说,还是乖乖回家吃药洗脸吧,如果愿意也可以尝试下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一般来说,两者的效果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