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苏州城隍庙与城隍神——春申君黄歇(平湖城隍庙的城隍老爷)

文:杨峰

苏州城隍庙位于姑苏区景德路94号,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苏州城隍庙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唐天宝年间。方志介绍,宋元时苏州城隍庙位于子城西南隅,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就古雍熙寺基(三国时东吴周瑜古宅址)新建苏州府城隍庙,即景德路今址。明弘治、嘉靖两朝扩建,至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又在庙的东西两翼对称重建了长洲县、吴县城隍庙。由是形成了集一府两县城隍庙为一体的庞大古建筑群。入清后,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多次重修,至民国初年规模蔚为壮观:东起雍熙寺,西至河沿下塘,南到景德路,北达范庄前。山门之外,自北向南有石狮、旗杆、四柱三楼牌坊和八字照壁,中间为长达数百米的神道。遗憾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这座拥有二万多平米的古建筑群只留下了大殿和仪门。

2004年,沉寂近四十年的苏州城隍庙重建后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仪门前新建了山门,工字殿后新建了太岁殿,各殿堂内新置神像妆金一新。现在的苏州城隍庙虽然面积仅是当年的十分之一,也是四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仪门、城隍殿(工字殿)和太岁殿。城隍殿俗称“工字殿”,前后两殿、中间贯以穿堂组成,平面呈工字形,是国内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明初城隍庙古建筑之一,也是苏州唯一的、现存较完整的明早期殿堂建筑,布局颇具特色。

苏州城隍庙与城隍神——春申君黄歇

工字殿

在工字殿后殿西次间前檐墙上,有一方清嘉庆二年(1796年)勒石的《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碑。正面镌《重浚苏州城河记》,载嘉庆元年八月至次年五月,吴中官绅商民募捐筹款,全面疏浚苏州城内河道始末;背面绘刻苏城河道图,显示以“三横四直”七条贯穿全城的干流为主的河道分布体系,并以传统的立面画法在平面图上标出城垣及重要桥梁、寺观、衙署的位置。图的上部刻有《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说》1200多字,详述了“三横四直”的起止分合。图的左下角另刻有附记数行,说明疏浚河身总长、开挖土方量和共费银两数。该碑和宋刻的《平江图》碑一样,准确、形象地反映了苏州河道纵横、桥梁密布的水城风貌,对研究苏州城市建设史具有重要价值。

在工字殿前殿北,东西各竖五块古代官员画像碑。他们是由唐及清,历任苏州知州中的十位。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唐代刺史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他们被苏州人合祠供奉、尊为“三贤”。另外还有宋代的范仲淹、文天祥,明代周忱、钟况、任环、张国维和清代的汤斌。都是以身作则,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官员,正所谓“惠被吴郡,恩泽黎民”,苏州人没有忘记这些为这座城做出贡献的好官,将他们勒石立像于城隍庙内。

苏州城隍庙与城隍神——春申君黄歇

古代官员画像碑

苏州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神就是我们的乡贤——春申君黄歇。现今,网上流传有“东南三大城隍”之说,即苏州城隍春申君黄歇、杭州城隍文天祥、上海二城隍秦裕伯。

“城隍”是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城隍”两字由《周礼》蜡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然而城隍从沟渠之神而成为能够主宰人间风调雨顺、凶吉祸福、生老病死的官方之神,则反映了人们对公正廉明、安乐祥和社会的渴望,寄托着人们向善、向美的追求。不同城市的城隍神都不同,甚至由当地老百姓自行选出,选择的标准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基本上都是对这座城市有过功绩的真实人物。“城隍”信仰中蕴含着优良的传统道德观念,地方风俗民情中流传的清官良臣也由此长驻人间。

“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时期兴起,至明清时期,渐由守护神演变成与人间政府所派遣的“阳官”对应的“阴官”。城隍神力有多大,看看民间流传的俗语就知道了:“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举头三尺有神明”等等。城隍庙历来也是传承地方习俗和文化的地方,一座城的城隍庙如同这座城的名片,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

苏州城隍庙与城隍神——春申君黄歇

苏州城隍神:春申君黄歇

苏州城隍庙与城隍神——春申君黄歇

苏州城隍神:春申君黄歇

黄歇楚属黄国人,战国四公子之一,楚考烈王即位(前262年),黄歇为令尹(宰相),封春申君,赐淮北十二县。后因楚移都于寿春,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吴地。他在吴地被战争毁坏的废墟上修筑城阙、宫室,盛极一时,以至太史公见后也感叹“盛矣哉”。黄歇精于治水,主要工程有:大内北渎,四纵五横,使苏城格局既定;以土掩水筑偃埭,因此有黄埭;浚治吴淞江,活苏淞水注入海,故地名黄浦,所以有春申江、黄浦江、申城等称号。这些都是万世之利的功绩,有赞曰:“四纵五横,布城划一,黄埭黄浦,万世得益。”吴人感激春申君,在各地建造了春申君祠庙加以供奉。《史记·春申君列传》就记载,仅在苏州城内就有两处,一处春申君庙,另一处即本文所述的城隍庙。

唐代,陆广微撰修《吴地记》中有“城隍庙,其初春申君也”的记载。与之相关的史料还有,南宋范成大撰修《吴郡志·卷12》记载:“春申君庙,在子城内西南隅,即城隍神庙也。”明正德《姑苏志》称:“春申君庙,在子城内西南隅,祀楚黄歇也。”明杨循吉纂修《吴邑志》中说:“府城隍庙,原在子城西南陬,莫详其所始,相传以春申君为之。”到了明末,苏州各县,甚至大的集镇都有了自己的城隍庙,城隍神亦以春申君为主。

附崇祯《吴县志·卷20》收录的:

唐·赵居真《春申君庙记》

輶轩莅郡,十有一月矣。猥以薄材,谬承重寄。欻自淮服半刺,超为江南方伯。郡领二十,地亘五千。皇皇者华,几惭辉道;兢兢其志,常诫饮冰。周爰咨询,申命行事。损以惩忿窒欲,益以改过迁善。犲狼拥路,埋轮以逐之。骐骥伏枥,揽辔以骋之。宣王化而尽觉风行,安甿心而不知日用。宽猛相济,威恩兼洽。长吏肃警,疆土乂宁。日月其除,冰霜再履。始也,务不暇给;今也,处有余闲。别祈神仙,获岁丰稔。乘公堂之宴,纵灵庙之游。城不复隍,树先禁伐。闉陬荒以毁,梁木小而摧。乃喟然叹曰:神必依人,人兹望福。依无所据,福安来哉。昔越践灭吴,楚威灭越。考烈王继立,春申君登相。封江东之巨县,城吴墟为大都。专主威权,救国灾患。与赵、魏为四公子,招宾旅有三千人。挤聘使之玳簮,夸上客之珠履。王久无似君,方患之琐兮,李园托其女弟。既歆然而有姙,遂秘之以献王。王乃殂落,子为君主。母望之人靡信,母望之祸遄兴。舍人其亡,死士常侦。棘门之下,蒿里相催。天乎天乎,胡宁忍此。令尹多居郢国,假君恒守吴宫。鸟焚其巢,何笑号之先后;蛟没其轴,繄父子之沉埋。夷尽其家,贼园之故。一朝冀将灭口,千古犹为痛心。今邦牧所居,使臣所理。故宫之内,故事备闻。于是大葺堂庭,广修偶像。春 申 君正阳而坐,朱英配飨其侧。假君西厢视事,上客东室齐班。李园死士,庚方授戮。仆夫闲骏,辰位呈形。大雪久冤之魂,更申如在之敬。家属穆穆,展哀荣也;仪卫肃肃,振威名也。巨木拥肿而皆古,小栽青葱而悉新。总之一门,是谓神府。宜正名于黄相,削讹议于城隍。昔韩整守吴,创吴伯之庙;太史适楚,壮楚相之宫。余固兼之,言可则也。神有新宇,亨之落之;人有贞石,追之琢之。我躬披文,纪之告之;君宜密应,祐之福之。初,余之拜命也,表授广陵。紏曹张颙、兵曹苏相为判官,安喜尉李岗为支使。同郡旧知,精明深识。异途新合,历落瑰材。三人冀有我师,四牡慎行尔职。钦刷往贤之耻,叹垂后昆之裕。长史宋尚,主臣余庆,佑岳良能。司士杨彦琮,每忧司存,实称佳吏。预乎作庙翼翼,观乎降神欣欣。咸亦相因,斯焉附出。

唐天宝单阏岁除日,中散大夫、守吴郡太守兼江南道采访处置使、柱国、天水赵居贞记。

(参考网名“鱼在在藻”今日头条帖《苏州有几位城隍爷?》、苏州地方志《苏州的城隍老爷春申君》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