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神仙传之河上公(神仙传苏仙公)

神仙传之河上公

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时文帝好老子之道,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在朝卿士,皆令诵之,不通老子经者,不得陛朝。帝于经中有疑义,人莫能通,侍郎裴楷奏云:陕州河上有人诵老子。即遣诏使赍所疑义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嘉幸诣之,公在庵中不出,帝使人谓之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民富贵贫贱。”须臾,公即拊掌坐跃,冉冉在空虚之中,去地百余尺,而止于虚空,良久,俛而答曰:“余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焉?君宜能令余富贵贫贱乎?

神仙传之河上公

”帝大惊,悟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能,忝承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而志奉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惟愿道君垂愍,有以教之。”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章句二卷,谓帝曰:“熟研究之,所疑自解。余著此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视非人!”帝即拜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遂于西山筑台望之,不复见矣。论者以为文帝虽耽尚大道,而心未纯信,故示神变以悟帝,意欲成其道,时人因号河上公。

神仙传之河上公

河上公,莫知其姓名。

汉孝文帝时,在黄河之滨结草为庵,逐水而居,常常诵读老子道德经。当时文帝喜好老子之道,曾下令要所有王公大臣都熟读道德经,凡是不懂道德经的都不能上朝。

但道德经古奥难明,文帝对经中词句多有疑问,遍求朝野,居然无人能通,侍郎裴楷便上书奏道:“臣听闻在陜州黄河边上,有一人精通道德经,或许可解陛下之疑。”

于是文帝便派使者前去求解自己的疑问,谁知使者到了之后,河上公却祗是淡淡地说道:“道尊德贵,非可假借他人遥相询问。”使者将此话回禀给文帝,文帝问道心切,便亲赴陜州前去相访。

到了河上公居住的草庵前,河上公却在庵中不出,并不出来拜见文帝。文帝便令人前去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先生虽然有道,但仍然是陛下之臣民,先生不能自屈,又怎能算是高明之士呢?须知陛下贵为天子,能够使任何臣民贫贱富贵。”

这番话刚一说完,但见庵门嘎然而开,一老者拊掌大笑,腾空而坐,冉冉升在空虚之中,去地百余尺而止。良久,这才俛而答道:“我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民臣之谓,于我何有焉?君能令我富贵贫贱吗?”

神仙传之河上公

文帝见状,大惊而悟,知道河上公原来是神人,于是急忙下辇稽首礼谢道:“朕以不德之身,忝承先业,才小任大,常常忧于不堪胜任。所幸志奉道德,但又因愚心暗昧,多有不明,惟愿道君垂湣,教朕以道。”

河上公于是传授素书老子道德章句二卷于文帝,并道:“熟读此经,所疑自解。我着此经以来,已经一千七百余年了,一共传过三个人,现在加上你是四个。此经宝贵,勿视非人!”文帝拜跪受经。

河上公讲完后,忽然之间便消失不见。文帝于是在西山筑台,遥望而祭,但河上公再也未出现过。

后世评论此事的人,认为文帝虽然崇尚大道,但是心未纯信,所以仙人才故意以神变示人,希望能令其心诚,以成大道。当时的人,因为此事发生在黄河岸边,所以便称呼那位仙人为河上公。

神仙传之河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