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鲁南道教古刹长春观

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东北有个冠山风景旅游区,景区内有个长春观,原称长春寺,曾一度改称演武庙,坐落于冠山与演武山之间的山梁东侧山坡上,与千年银杏树一起被誉为“银杏双山寺”景观。《临沂县志》记载:“阁西有大晋八年碑……”大晋即西晋,西晋八年即公元272年,据此可知,长春寺是晋朝以前所建,距今至少有1700余年的历史。

鲁南道教古刹长春观

第一仙山—冠山

鲁南道教古刹长春观

刘少奇同志题词

“三清自来”的故事,将长春寺的建造时间推向更为遥远的年代。故事说,祝国(古国名,遗址在今夹谷山东麓,江苏赣榆县境内)国王为让其子孙昌盛,世代为王,四处遴选风水宝地建王陵,最终看中了连接冠山与演武山的平顶山梁东坡,便下令征集国内能工巧匠赴演武山修建王陵。这天,工匠们来到演武山下,一个个目瞪口呆,国王选中的风水宝地,是谁大胆在此建造了楼阁?忙派人飞报国王。国王闻听大怒,乘马飞奔而来,远远望见演武山东坡有一楼阁放射着万道金光,阁门上题写着“三清阁”三个大字,隐隐约约似曾听到一阵仙乐从阁中传出……因此,三清阁也被称为“飞来阁”。

鲁南道教古刹长春观

灵官殿

据史籍记载,周征东夷后,武王封黄帝之后于此,建立了祝国,为鲁国附庸。春秋战国时期,为鲁所灭。汉代祝其县,南朝宋省。唐武德四年(623年)置新乐县,六年改称祝其县,八年省去。如故事所说,周时祝国已有三清阁,那么,长春寺距今至少应有3000多年了。

鲁南道教古刹长春观

三清阁

三清阁西侧,还有一石碑,已毁,碑文大都失记,当地老人只记得有“罗成二次建功”字样,大意是罗成奉旨率兵驻扎在东西营盘,在演武山上辟有演武场,操练兵马,剿匪建功,重修庙宇,改称演武庙。毁于何时,无考。

鲁南道教古刹长春观

演武庙

长春观坐北朝南,临崖而建,占地约3亩。观门前有十二层石阶,拾级而上,便是约5米宽的平台。观门为八角阁楼式建筑,小巧、高雅,外雕神像,顶饰青龙,翘首摆尾,阁内顶部饰有太极阴阳鱼,均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鲁南道教古刹长春观

长春观(楹联)

阁门两边门膀上刻有楹联一幅,乍一看,这幅楹联用字稀奇古怪,语意难解,一般不明者大都读为:一日二日三日四日安天下,一月两月三月四月进乾坤;也有人读作:日晒精光安天下,月朋朗照进范神,显系不确。经查阅工具书,“朋”可理解为月圆而亮,上下联前8个字均为明亮义,此楹联可解读为:

日光普照安天下

月华明朗进乾坤

此联互文,大致可理解为: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囊括天上人间万事万物,倡导无为而治。日月光华,照耀宇宙,使日月星辰各得其所,万物萌生,人类居有所,食有粮,衣有裳,飞禽走兽也各有所食,通同相安,可见日月之大(指作用、能力)。但日月虽大,却尽归我乾坤(道家思想)的囊括之中。穿过玉皇阁门,便进入长春观外院。院内有两条甬道。一条向北,直通三清阁院门。甬道两旁各有一水池,南北宽6米,东西长13米,池水引自观西几十米外的灵泉。西池为住观道土饮用水,东池为养鱼池,池内水清草翠,鱼戏荷花,鱼池上覆石拱桥,两端皆有十二级石阶可达桥上。立于桥顶,向西南仰望,可见冠山主峰朝阳洞。石桥东侧,耸立着一通碑,为长春观碑,碑文记述了长春观修建过程及募捐情况。

鲁南道教古刹长春观

重修长春观碑记

鲁南道教古刹长春观

“清心静境”影壁

三清阁内供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神像。神像前置香火台,两边有屏风式竖匾,匾额为篆写楹联一副。

联云:

空形空象空心空性空空不空是真空

无头无尾无名无情无无亦无为虚无

楹联道出了在这里建阁的本意:此地便是天上的三清宫,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世人若肯回头,修身向道,便可返上清太清玉清三宫,享神仙之清福。进入观门玉皇阁沿甬道东行,至香客房门前向北走10余米,穿过便门,便走进观音殿。观音殿紧靠三清阁而建,只是形制略小。殿内奉有南海观音三大士神像,端坐于莲花台之上。三大士神像慈眉善目,笑容可掬,形象退真。清末至民国初年,兵灾匪祸连年不断,长春观很少有人供奉,长久失修,抗日战争时期,又遭日寇炮火轰击,已是观毁殿塌。近年重修,恢复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