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广西玉林文物胜迹

1952年8月,奉广西省人民政府令,并经政务院1953年4 月23日批准撤销兴业县,原兴业县第一、二、三、四等区划归鬰林县管辖,改为第九、十、 十一、十二等4个区。1953年6月,贵县析出福隆、合成、合民3个乡划归鬰林县。1956年3月 30日经国务院批准, 鬰林县更名为玉林县,属容县专区。1983年10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玉林县,设立玉林市,以原玉林 县的行政区域为玉林市的行政区域。

古迹
   石嶷文塔 位于石南镇石嶷山上。始建于南宋,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维修,清顺治十 七年(1660年)被毁。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建。为空心八角形密檐式砖塔,高七层,叠出 檐,葫芦形刹顶,通高22米。保存较好。
   新民地藏堂 位于玉林镇新民旺齐村内,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重建。 现存建筑是清嘉庆六年(1801年)重建。分前、中、后三进,中连天井,为四合院式布局。座 北向南,主体建筑三开间歇山顶,砖木结构,后殿抬梁加穿斗梁架。廊上有清代碑刻20多方, 保存较好。
   鬰林大成殿 位于解放路古定小学内。始建于宋至道二年(996年) ,至元三年(1337年) 迁建今址。明清屡次重修,现存大成殿是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 重修。占地面积约500平方 米,殿前设月台。座北向南。大成殿为五开间,重檐歇山顶,琉璃卷筒瓦面。抬梁式构架, 砖木结构。保存较好。
   云龙桥 又名南桥。位于玉林镇南流江上。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建成,南北走向。 三联拱,全长38.7米,宽6.5米,拱跨均为10.6米。桥南20米处有碑墙,尚存碑刻5块,载有 该桥的建置情况。
   万济桥 福绵圩西南车陂江上。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光乙已年(1844年)重 建。东西走向。砖石五联拱桥,全长73米,宽6米,拱跨为11米。桥面两边设置石护栏板。
   石南孔庙 位于石南镇旧兴业县府左侧,始建于宋庆历年间,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迁 今址,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嘉庆十八年(1813年)两次重修。现存建筑为光绪八年(1882 年) 重建。占地面积1144平方米。座北朝南,为一座二进五开间,两合院式建筑,殿前有拜 台,门前有照壁。大殿为硫璃瓦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梁架,保存尚好。
   党州村农友会旧址 在卖酒乡党州村内。1927年周伍斋在党州村组织农友协会,拆城隍 庙材料建成会舍。 旧址为二进三开间两层楼房,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40平方米。保存基本 完好。
   中共鬰林中心县委旧址 在玉林市新南里179号(县前路西侧) 。1939年2月,中共鬰林 五属(鬰林、博白、陆川、北流、兴业) 代表会议在此召开,成立中共鬰林中心县委。同年9 月,根据上级指示撤离。
   中共兴业县特支旧址 在石南镇坡头村唐氏宗祠。 1941年1月,中共广西省工委副书记 黄彰派黄振亚等到兴业县组织特支,恢复和发展地下党活动,唐氏宗祠是特支机关所在地。 1943年1月特支撤离该祠。
   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兴业抗日武装起义司令部旧址 在城隍镇龙潭村内。1944年 10月,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成立。始设于贵县木格,后迁至此。同年12月办事处副主任 吴家宜在此宣布成立兴业县人民抗日自卫军,设司令部于此。原是砖木结构四层楼房,占地 面积约80平方米。
   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印刷机关旧址 在城隍镇铜锣村内。 1945年3月桂东南抗日武 装起义后,游击区办事处设印刷机关于此。
   朱锡昂烈士陵墓 在玉林市人民公园内。朱锡昂(1887年—1929年)博白县人,广西省地 下党早期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58年移葬于此。1987年修建陵园,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 米。四周砌墙。内置墓葬及半身雕像。雕像底座前镶有聂荣臻题字。保存完好。
   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城隍圩西北面。纪念碑台高1.3米,碑身高9米。前置覃注礼和覃震 声烈士墓。碑后设纪念墙。四周砌高达2米的匿墙。占地面积约2025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
   一些古迹、古墓概况表
名胜

   水月岩 座落于玉林市东南部。在玉林与北流、陆川县交界处,距玉林市区约11公里。 整个风景区,东北起自红日岩,西南止于龙珠湖。呈椭园形,长五公里,宽一公里多。面积 七平方公里。加上周围的保护地带,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属石灰岩岩溶地貌。峰林挺拔, 风景优美。明天启二年(1622年)曹学全《广西名胜志》载:“水月岩在州南二十里,洞中虚 明. 石乳凝结琅干倒垂,涧水从岩中流,荡漾激石,遵涧行为阴洞,游必列炬,跨木渡涧。 数十步, 水石益奇, 削为芙蓉,伸为仙掌,涡盘柱立,翔飞疾驰,无所不有”。崇祯十年 (1637年) 7月27日徐霞客游水月岩, 在《徐霞客游记》 中称水月岩有:“两洞”“四胜” “双流”“三窦”。“两洞”即明洞和阴洞;“四胜”是水旁蹲石夹流、兀突作狮象形、洞 顶垂石天桥、交龙舞螭;“双流”指同江和华塘水在垄中汇合;“三窦”指岩中有三支洞。 清代顾祖禹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描述水月岩:“岩中虚明爽容,涧壑绝胜,右接天马 钓天诸洞幽异不一。”水月岩洞壁上摩崖诗刻很多,其中有“洞门遥与水门映,半月还成满 月浮”,形象地描绘水月岩及其景色。水月岩中有一个暗洞,名叫“藏过朝”。据当地群众 说,明惠帝(明太祖朱元璋太孙朱元文)曾避难在这里。躲过了几朝皇帝,到了明英宗正统五 年(1440年),他率尚存的十二名随从,离开水月岩,到思恩府境(府治在武鸣),自动公开身 份说:“我是建文皇帝”。巡方御史飞章奏间,有旨送归燕京,时建文帝已六十四岁。后来 当地群众就把此洞称为“藏过朝” 。1988年9月1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水月岩为自治区 级风景名胜。
   天门关 又称鬼门关。在玉林市东部与北流县交界处的天门山上。石壁上“天门关”三 个大字十分醒目。天门山与龙狗岭两座山脉相对而立,山峰高耸,至天门关处紧收狭小,成 一要隘,是古今交通要道。现在新修的玉(林)北(流)柏油公里从这里通过,是沟通梧州、广 州、香港、深圳、北海、合浦的重要峡口。天门关历史悠久,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于建武十七 年(公元41年)率兵两万余人征林邑,经过此关曾立碑,唐代诗人温庭筠有赞马援诗:“汉令 班南海,蛮兵避鬰林,天崖柱分界,傲外贡输金,坐失奸臣意,谁明报国心,一棺忠勇骨, 漂泊章烟涂。”
   唐朝宰相李德裕于宣宗时(847年) ,被贬谪为崖州司马。过天门关时写诗曰:“一去一 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唐代诗人沈铨期(字云卿)被贬过此写《入鬼 门关》一诗:“昔传章江路,今到天门关。土地无人老,流移几客还。自从别京路,颓鬓与 衰颜。夕宿含沙里,晨行同路间,马危千仞谷,舟险万重湾。问我投何地,西南尽百蛮。” 宋代大文学家、诗人苏东坡,被贬岭南和得赦归朝,经过此关,并作《次韵王鬰林》一诗: “晚途流落不堪舍,海上春泥手自翻;汉使节空余白[首告],故候瓜在有颓坦。平生多难非 天命,此去残年尽主恩;误辱使君多文拭,宁闻老鹤更新轩。”
   明代徐霞客在《粤西游日记》中写道:“北流县西十里为鬼门关,东十里为勾漏山,二 石山分支耸秀,东西对列,而鬼门颠崖遂谷,双峰夹立,路过其中,胜与勾漏实相伯仲。予 自横林北望即奇之,不知为鬼门也,至县始悟已从东南越入之过,以不及经其下为恨。”
   龙泉洞 位于玉林市城隍镇鹿峰山, 离城隍镇1公里,距玉林城区59公里。一小溪横穿 鹿峰山而流,其出口因淤泥壅塞,只见流水不见山洞。1986年冬大旱,溪水断流,偶有人匍 匐爬进, 发现里面有一个大岩洞,洞中石钟乳保存相当完整。1987午3月,开发建设为旅游 胜景,11月31日正式开放游览。
   鹿峰山是岩溶石山,峰丛起伏,草木茂盛,绿水青山,景色迷人。龙泉洞口就在山脚下, 经过整理, 人们可以昂首阔步进出洞口,不必俯首弯腰。该洞全长1256米,洞中有一溪和5 个大厅。洞壁不少石钟乳,象瀑布、象树林、象腊烛。沿石级往上攀登,有一倾斜宽阔的大 厅,地面涌起一丛丛石柱、石磨菇,洞壁上有石帐、石帘,似舞台上的立体布景。再沿石级 而上,又有一半园形倾斜大厅,景物更加繁多,有如百页窗帘,工整雅洁;有如锈花雕刻, 千姿百态;有如田园阡陌,更有一处仙人床、仙人椅和几个仙人的脚印。再登上52级台阶, 进入一大龙宫,上下左右都是立体雕塑,琳琅满目。
   洞中溪流弯弯曲曲,长约1000多米,可淌水游览。溪水清澈,深不过膝,水底为沙石。 沿途不断有钟乳悬挂,千姿百态,更有无数蝙蝠,被游人惊动,哄哄声震。
   该洞开放两年多时间,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国外游客多来自美国、泰国、新加坡、 法国、日本、澳大利亚、西德、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史方志

广西玉林文物胜迹

广西上林文物胜迹 广西灵山文物胜迹 广西钦州文物胜迹 广西平南文物胜迹 广西上思文物胜迹 广西贵港文物胜迹 广西奇闻轶事21:西林篇 广西上林县剿匪纪事 子厚独钓寒江雪 梅潭尚有胜迹留 广西田林剿匪纪事 广西龙胜剿匪纪事 广西灌阳县三代人守护红色文物石碾的故事,一人差点受害 你知道"风景甲天下"的桂林阳朔县有哪些文物古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