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春秋老子骑青牛著《道德经》元松雪道人赵孟頫倾情小楷解读之(老子骑的青牛叫什么)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历史回溯至2500多年前那个看似平淡的一天。在古老秦岭一侧的函谷关,阳光明媚,照耀着绵延了数千年的一条清翠而透亮的河流。那条河流就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

阳光平静而温婉,一旁的林中鸟语花香、百兽承欢。忽然间,在太阳悬挂的一方,天空一团紫气升腾而起,随之就见一位仙人一般的老者,骑着一头青牛,从远处悠然而来。

春秋老子骑青牛著《道德经》元松雪道人赵孟頫倾情小楷解读之

赵孟頫绘《道德经》中老子像

这位仙风道骨骑牛之老者,便是名扬四海的老子。

时间到了西汉,有史官司马迁著《史记》之《老子列传》,对老子有如下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聃,周收藏室之史也。”

关于老子的信息还有:所处时代为春秋时期,生卒年为公元前 571年-公元前471年。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最大成就是开创了道家学派,在先秦文献如《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文中,皆以其名为老聃相称,因而人称老子。老子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

春秋老子骑青牛著《道德经》元松雪道人赵孟頫倾情小楷解读之

文征明书小楷《老子列传》

不过,那天老子骑牛要去哪里?函谷关与老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里就要再出现一位历史人物——尹喜。话说这尹喜时任函谷关的关令。函谷关现在河南省灵宝市,而所谓的关令,就是当时戍守边关的职官名称。主要负责值守边关,并稽查过往行人,也就是边关的军政一把手。

历史上对尹喜的记载中其生卒年月不详,只知他字文公,号文始真人、关尹等。尹喜为先秦时期天下十豪,是为周朝大夫、大将军、哲学家、教育家,自幼博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和占星之术,据说这尹喜可知前古而又能预见未来。《庄子·天下》将尹喜和老子并列,称为“古之博大真人”,足见其也绝非等闲之辈。

春秋老子骑青牛著《道德经》元松雪道人赵孟頫倾情小楷解读之

文征明书小楷《老子列传》

再说老子也是知识渊博、满腹经纶之高人,但身处动荡不安的周朝社会,却依然改变不了老子坎坷的命运。当时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周王室却日渐衰落。表面上看,周王室贵为天子,但国家实际上已被齐、秦、晋、楚、吴等大国把持。周王室权贵之间相互勾结,致使周王室摇摇欲坠。老子非常痛恨那些明争暗斗的行为,因此得罪了掌权的甘简公,被免去了守藏史之职。甘简公死后,甘平公继位,重新任用老子为周守藏史之职。直至周景王驾崩,子丐之党又与王子朝争夺王位,王子朝洗劫了老子所掌管的周藏史室。王子朝带着大批劫掠来的周朝典籍逃往楚国。老子蒙冤失职之责,无奈之下引咎辞职。《老子列传》中对此记载有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春秋老子骑青牛著《道德经》元松雪道人赵孟頫倾情小楷解读之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

老子对周王朝的政治黑暗与衰败感到心灰意冷、无能为力。迫不得已,遂离开家乡,去西方游历。当他从洛阳出发,沿黄河行至函谷关时,恰巧遇见了函谷关关令尹喜。话说这尹喜也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之人,当他看到老子骑牛而至,随之便有一道紫气东来,所以他认定老子是一位高人。尹喜见其仙风道骨、气度不凡,遂将老子拦了下来。

老子到了函谷关后,关令尹喜就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就为之著书《道德经》,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世人皆莫知其所终。

春秋老子骑青牛著《道德经》元松雪道人赵孟頫倾情小楷解读之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

那么,老子在函谷关所著《道德经》,里面到底都说了些啥呢?

要说这《道德经》的内容也的确是玄妙而深奥的,其语言晦涩而模糊,以至于今之后人,其实是很难读通的。我想老子的本意应该绝非如此。这恐怕与当时老子的处境艰难,加之其思绪方式超前,而非常人所能理解的原因吧?

《道德经》虽说只有短短五千多字,却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它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学的先河。

春秋老子骑青牛著《道德经》元松雪道人赵孟頫倾情小楷解读之

赵孟頫i小楷《道德经》

对《道德经》的解读,可以“道”来解释宇宙及万物的本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所有事物都要遵循于道,天地万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而德就是道发生作用的方式和结果。人们需要通过德来理解道,任何事物对于道而言,都是相对的,有限的,也都有正反两面,且正反皆可以相互转化。

《道德经》的理论不仅可以养一己之身,还能滋养一国之民。在政治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几乎都沿袭了老子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思想。无论是从个人的修身养性方面,还是对统治者治理国家,以及美学的角度上,《道德经》都为当时,甚至直至今日的人们,提供了实际的参考经验。

可以说,《道德经》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已经深入到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甚至成为东方智慧的代表。千百年来,《道德经》中有很多经典语句,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等等,一直为中国人所熟知而引用。

春秋老子骑青牛著《道德经》元松雪道人赵孟頫倾情小楷解读之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

那么,对老子《道德经》的推崇起了很大作用的一个人,又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赵孟頫了。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赵孟頫是元代名声显赫的大画家,也是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博学多才,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他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体的开创者。

春秋老子骑青牛著《道德经》元松雪道人赵孟頫倾情小楷解读之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

赵孟頫于延祐三年,也就是1316年手书小楷传世之作《道德经》,可谓是小楷中的精品之作。赵孟頫用小楷来解读《道德经》,其用笔老辣,行笔干净利落、遒劲、潇洒、流畅,代表了赵孟頫书法的最高成就。可以说,老子所著《道德经》的思想内容,与赵孟頫小楷的精妙组合,从内容到形式的完美演绎,共同解读了一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经典著作——《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