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它包含八千余种古书典籍,耗费三千多人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明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是明成祖朱棣,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大家都知道明成祖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紫禁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倾全国之力,汇天下书籍编纂成一部盛世巨著《永乐大典》。

它包含八千余种古书典籍,耗费三千多人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永乐大典》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相信大家都知道,它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还要早300多年!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这么伟大的一部书籍究竟有着怎样“传奇”的前世今生呢?

相传,永乐大帝之所以耗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来编纂这么一部大型类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笼络知识分子从而来彰显自己的合法地位。众所周知,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篡夺的皇位,在当时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是被众多知识分子和文武大臣所不齿的。为此,朱棣杀了很多人,据统计,经靖难之役后遭清算而被杀害的人数达到上万人!为了巩固社会的安定,笼络知识分子的人心,抵消很多人的抵触情绪,同时也是为了完成父亲(朱元璋)的遗志,来宣告自己的正统地位,朱棣决定编纂一部集众多古籍,汇百家智慧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的萌芽就此生成。

它包含八千余种古书典籍,耗费三千多人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一开始,朱棣命以“大明第一才子”解缙为首的147人来编纂这部书,编纂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次年就编纂完成,名《文献大成》。明成祖看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非常不满意,后又命人重修。这次重修,朱棣动用了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编纂人员不仅包含官员、学者甚至还发动了民间术士、僧侣也参与其中。这么庞大的一个编纂组织设立了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来负责各方面的工作。在修书过程中,对收录其中的书籍不曾做任何修改,采用兼收并取的方式,保持了书籍原始内容。经过三年的努力,全书终于编纂完成,这次全书采择和保存的古典书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明成祖看完以后非常满意,还亲自写了序言,命名为《永乐大典》。

它包含八千余种古书典籍,耗费三千多人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这本书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全书22877卷,另加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在当时,它是如此的庞大华丽,众所周知,流传于世的道家经典非常少,而《永乐大典》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记载了明朝之前的道家经典,从而可以让世人可以有幸窥探其中的冰山一角。其中不仅有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更记载了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它包含八千余种古书典籍,耗费三千多人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这么一部巨作,按理来说应该得到最妥善的保管。但是它毕竟是明成祖朱棣的文化政绩工程,注定会随着明成祖离去之后愈发不受人重视。随着朝代的更迭,国家内忧外患中被偷盗、抢掠、焚烧,正本消失了,到如今,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册,不到原书的百分之四!历史上的《永乐大典》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感叹,它的毁灭也让我们感到了深深的遗憾,留给后世许多有待探寻的谜。

希望《永乐大典》的正本可以重现于世,让世人能一睹它的面貌,再次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