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陶渊明其人和他的田园诗的赏析(一)(解读陶渊明)

在中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杰出的诗人,他们以卓越的艺术创作,表现出中国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的艺术珍品,各具不同的风格,使得没有人能代替他们,没有人不喜欢他们,给予我们美的享受。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诗人。

陶渊明其人和他的田园诗的赏析(一)

他以田园诗出身,是田园诗的开山鼻祖,在中国的诗坛上独开一派田园诗派。从他以后,凡是写田园诗的,没有不受他的影响。他具有高度造诣的田园诗,可以说是我国诗歌田地里的瑰宝。我之其意就是谈他的田园诗,谈他的艺术造诣和风格。但是这些内容和陶渊明这个人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如果不了解陶渊明这个人的特点,就很难体会他的诗的奥妙,所以我得小介绍陶渊明其人。

唐代有位著名诗人孟浩然,他是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之一。有一次他在初夏的季节,回归到他乡下的南园,后写了一封信给他城里的老哥,大概在自己的田园里明白了陶渊明田园诗的乐趣,由衷的表示敬佩。他在诗里说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陶渊明其人和他的田园诗的赏析(一)

高士传,是指古代的隐士高人。陶征君,古代把拒绝征召的人叫征士。陶渊明曾经多次拒绝征召,所以他也是一位征士,称为征君表示尊称。陶渊明整天藏在田园的乐趣里面,这就是伏羲远古时代的老百姓。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陶渊明所迷恋的田园乐趣,是田园生活的意趣,妙趣。

而这种乐趣和羲皇人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古代那种生活情态连在一起。陶渊明生活在末晋宋初,但却把自己关闭在一个田园里,制造了一个生活天地。在那里过起了远古时代的生活,这就是陶渊明。孟浩然说陶渊明是羲皇人,并不是孟浩然的臆造,而是陶渊明的自述。陶渊明在给他的儿子们的一封信里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陶渊明其人和他的田园诗的赏析(一)

五六月大夏天里,往朝北的窗边一躺,一股凉风袭来,浑身清爽,就好像是回到了羲皇时生活里去了。

在《五柳先生传》里面,了解他的回归田园生活情态里也说"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也就是说喝喝酒吟吟诗,趣乐在其中,就好像无怀氏葛天氏的老百姓。陶渊明做远古百姓也好,羲皇百姓也好,还是无怀氏葛天氏百姓也好,就是不做近朝百姓。

陶渊明其人和他的田园诗的赏析(一)

陶渊明为什么要超越自己的时代,创造一个田园的生活天地,做一个上古之民呢?其实陶渊明志向远大。他和一般的知识分子一样,也曾经想做一番事业,但是他生活的时代,官场黑暗,太浑浊,而且又在晋末宋初,也就是晋朝快灭亡了,新朝更迭,统治阶级内部斗争非常激烈。这些都使得陶渊明心灰意冷,所以他开始的时候很晚也没有出世,年近中年也是几进几出,看破官场黑暗斗争,最后解官归隐田园,再也不出山。

陶渊明其人和他的田园诗的赏析(一)

那时候的官场和士族社会是什么样子呢?陶渊明在《饮酒》这首诗中有揭露"雷同共誉毁"

有说好的有说坏的,没有标准,雷同一声褒贬各一,是非颠倒。"鸟尽废良了"那是用完了人家的才智,就把人家除掉。这一切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伪"没有真,人性都被扭曲,异化了,而丧失了真。所以陶渊明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里带有主见的感慨说"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伏羲神农氏离我们太久远了,现在整个社会里很少能看见真了。所以他就要回归田园里。为什么呢?用他自己的话概括"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很简陋的茅屋,他要在田园里养生修善。他在这里似乎回到了神农氏时代,人性是真的而不是虚伪的,社会是淳的而不是薄的。人们又都可以找回自己的本性,自由自在的生活了。这就像他在《劝农》诗里所描述的内容情景,"悠悠上古,生民,傲然自足,抱朴会真。"当时玄学流行,陶渊明受其影响,接受了玄学的自由主义这种思想,并接受了道家的人性观,社会观,用以编织他在现实社会相对抗的理想生活境界。这是一种真淳朴的生活境界,他在田园里所追求的就是这一种生活境界。这就是所谓田园乐趣,所以对陶渊明来说,田园就是在污浊的官场和伪善的世俗社会之外开辟的真淳世界,是和现实截然对应的生活天地。

陶渊明其人和他的田园诗的赏析(一)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提出的生活理想,在那个生活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百姓自食其力。人们之间关系和睦,互相帮助,大家都很自由自在的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谈了这个世界隐蔽了500多年,一朝叫世人打开,但是很快又关闭起来。为什么呢?"淳薄即异,旋复还幽蔽"因为桃花源的世界是淳朴的,而现实世界是薄的,淳和薄是不同源的,是不能合并的。所以敞开了一天,很快就关闭起来。

陶渊明其人和他的田园诗的赏析(一)

陶渊明的田园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也是淳和薄的关系,所以他的田园生活和桃花源记的理想生活是一脉相通的。可以说陶渊明追求的田园生活是桃花源记里的理想升华,不过桃花源这种乌托邦的现实理想,可以在她的理想当中编织,但是很难实现。他的田园都是实实在在存在当时农村,是当时谁会压榨之下困窘的田园生活。陶渊明这样的知识分子,所谓志士的阶层,也是常用到"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夏天没有饭吃。冬天夜很长,但是没有被子遮盖。

陶渊明其人和他的田园诗的赏析(一)

陶渊明确实生活在田园当中,归隐避世,抱有理想的生活境界。魏晋玄学提倡"得意忘言"陶渊明接受了这种思想,他一生追求生活中的意趣。比如说《史记》中记载他有一张琴,但是没有弦,可他喝酒喝到高兴了"抚琴以寄其意"还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只要体会了琴中的乐趣,得了这个意,不一定需要弦上的声音。再比如说他读书,他自己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唯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他并不追求对书内容的全面理解,而是从里面找他会的地方,一旦有了会意,也就是说和他心灵相应合了,他就高兴的连饭也忘记吃了。他对饮酒也是这样,他自己说"任真无所先"试酌,刚一开饮,百种事情都排除掉了,再喝上两杯后连天也都不晓得了(一种忘我认真的境界)进入这种境界以后就彻底的自然了,与道合一了。在这种境界里头就没有虚伪了。什么是真呢?庄子的"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受于天地。"真是和礼相对应的,进入了真的境界,就完全去掉了礼法对人性一切的扭曲和意化,恢复到了人性的本然,这就是陶渊明借酒所得的意。那么他日常生活对意的追求,就是前面所说的,大暑天里,往北窗边一躺,一阵北风吹来他就升到了远古时代里去了。这种意的生活态度,好像给他身上安上了一对翅膀,使他能够从精神上超越出当时的人生现实,而进入一个他独有的田园天地。在那里体会着,品味着,享有着一种庄子的生活境界。尽管他困锁在农村的现实,但是他总在维护他的生活境界,在诗歌里面拥有它,赞美它。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体会陶渊明的诗了,就能够体会他的诗的本质和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