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风水宝地鹤鸣山与道教的创立

中国人历来讲究风水,位于四川成都大邑县的鹤鸣山,就是块地地道道的风水宝地。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张道陵创立了我国唯一本土宗教——道教

风水宝地鹤鸣山与道教的创立

鹤鸣山山势雄伟、林木繁茂,从山形上看,“起伏轩翔,其状如鹤”,三面环水,且“东西二水,出乎两腋”,拱卫揖让,俨然“雄蜀川之西隅,据雾邑之北境,前望乎嵋、巴,后枕乎绥荒。”堪称“仙人都宅”,天、地、人在此完美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里“依山面水,附临平原,左右护山环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完全符合中国人对于风水思想的要求。

正是这块风水宝地孕育了道教的产生。据传,先秦时期的广成子和西汉时期的周义山都曾在鹤鸣山修炼并跨鹤飞升,唐末五代时期的杜光庭、北宋时期的陈抟、明代的张三丰等都在此修道。而只有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了道教,因而张道陵被称为道教的教祖和道教(第)三祖。

风水宝地鹤鸣山与道教的创立

按照史料记载,张道陵创立道教的过程大致可以推测是这样的。张道陵在龙虎山获得《黄帝九鼎太清丹经》后,为了筹集炼丹所需要的经费和各种药材,与弟子王长一起来到鹤鸣山,自称真人,专用符水救人疾病。并在鹤鸣山上建了太清宫,在宫内筑炉炼丹。由于投之辄验,前来求医的病人越来越多。同时又多有人希望拜于门下,求为弟子,学习符水救治病人的方法。 张道陵筹集炼丹所需资费的方法是,凡是来求医治病的,在病愈后,出米五斗为谢,凡是求为弟子,希望拜于门下的,经过面试遴选合格的,出米五斗为资,所以后来也称道教正一派为“五斗米道”。随着信众的增加和所筹钱粮的增加,张道陵按照“上八治、中八治和下八治”,以鹤鸣山为中心设立了二十四治,各治内部设立有名为“祭酒”的道官用来管理信徒钱粮。各治道官分领其户,有如宰守,信众一时曾达数万户。后来为了与二十八宿相配,便增加为二十八治,渐渐形成了组织结构严密,管理规范的正规教团组织“正一盟威道”,后世也称之为“天师道”。

在道教治理方面,不施刑罚,以善道治人,高举“廉耻信义”大旗,依此教导信徒。当时太清宫前有一水池,张道陵要求凡有疾病者,皆需把有生以来所为不善之事皆书记下来,不许隐瞒;张道陵自书仟文,共同投入池水之中,与神明共盟约,不得再犯,若复犯,身当即死。设誓毕,方以符水饮之。由是百姓有小疾病,便以为神明谴责,自来首过。病愈后,皆羞惭改行,不敢为非。

张道陵尊黄帝为道教始祖,尊老子为道教道祖,奉《道德经》为道教最高经典,以道家思想为基础,融合儒家学说,自编包括《老子想尔注》等二十四篇道书经文,阐释教义,布化信众。

张道陵从龙虎山来到巴蜀之地后,先后去过阳平山、西城山、葛溃山、秦中山、昌利山、涌泉山、真都山、北平山、青城山,最后选定鹤鸣山这块风水宝地。可以说是鹤鸣山这块风水宝地成就了正一派道教的起源,并一直延续至今。关于张道陵创立道教还有许多神化了的传说,有些在史料中已明确记载为托言,现时期应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对待史实。

风水宝地鹤鸣山与道教的创立

鹤鸣山松柏成林,苍翠欲滴,山涧溪流,泠然有声,是著名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后人称龙虎山为正一派道教的发祥之地,称鹤鸣山为正一派道教的发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