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广西天峨文物胜迹

  古建筑
   县内古建筑,至今还保留的有岜暮乡的字藏石塔1个,六排、岜暮、老鹏、燕来、坡结5 乡镇的石闸30多个。建筑时间约为宋至明、清时代。
   字藏石塔 该塔于清道光22年建,位于岜暮村高坡洞坳口。当地俗称“化钱炉”、“化 表炉”。塔高3.5米,台基高70厘米,宽为160×160方型。塔身3层,阁楼式,每层均有出檐, 2层内空,背面有圆形孔1个,作为化表的进出口。塔刹残高35厘米,葫芦形,上半部已损坏。除塔刹损坏外,全塔保存完好。人物浮雕生动,线条流畅,带有民间故事色彩。塔为仿木构 建形式,塔身周围饰有人物、福、禄字样等浮雕。正面刻有“敬惜字纸”的横匾,匾下刻有 铭文,全文如下:
   创修字藏自古皆然倡邀众各捐功德||圣心默佑自然科甲蝉联文火焕三台奎壁||冠裳 鹤立士子驰万里风云是为序首士杨光文捐钱名单(略)道光二十二年岁次壬寅二月二十日吉 旦
   石闸 石闸是古人防御工事,用方条石或不规则的石块磊砌而成。它是天峨土著民族抵 御外族入侵的遗迹。闸身有正方体、长方体2种。防御者在完全使用大刀、石头作武器的情 况下使用这种磊石工事,一般建筑在山上或坳口。县城鸡冠山石闸只剩下闸基,老鹏乡麻洞 村龙毛屯、六排镇令当村反背坡、仁顶村龙桥屯、高架屯等的石闸还保持完好。有的石闸内 还留有剩下的石块。
   碑记
     百酉渡口碑 该渡口古为天峨与贵州的交通要道。时舟揖艰难,行旅往往视而却步,为 解决行人商旅揖渡之忧,兴旺天峨的文化经济,解决黔桂两省交流,贵州省的李美儒等人捐 资修造渡船。为表彰此义举,特立碑于渡口。碑文如下:
   常闻舟揖之利以济不通,圣王之制,由来久矣。兹我敝地北酉渡口,上通黔省,下属通 衢城,往来要路也。昔于乾隆五十二年,有黔省李公美儒等为首捐资,意欲修造渡船,兼及 公田二圩,以备船户,饔飨庶过往人等,即无病之患,又免勒索之苦,询千古盛举矣。殊料 有志未逮,力不能支,船只虽已造成,公田仅获其半,数十年来所招夫日食莫给矣,有一苛 取者可怜殊方异域,偶焉制止者,临河有反驾之心。客士远乡贲然来思者,当前成裸足之象, 甚至贪婪无厌,误人事体及生涯,需索难堪。彼倾而物,种种颠危,般般苦楚,有不忍被言 者,是以我弟兄等,家居住近地,目击心伤其盛盛。再将所买那桑田一坝,价银三百两,又 有田岗山一所,值金数十千,给助渡夫。测渡夫之饮食既足,而贵客之久于无虞。从今以后, 凡往来斯士不需分文,其将以其此继前功乎,抑持以此杜后累耳。于是,备述其情,勒石刻 碑,以告知远近行旅者,是为序。
   —禁远近客商不取分文。
   —禁往来移居不取分文。
   —禁年监河粮不取分文。
   —禁验船用费不取分文。一切情弊概不准取,唯有船只朽坏、有首事、仍捐往来人等修 造。
   大清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年岁次乙未促冬月下完
   蔡振兴
   蔡旺连 同志
   凭原首后裔李必华
   凌云县正堂告示碑 该碑位于燕来乡燕来村捧里山,全碑完好,字迹清楚。全碑文如下:
   县正堂示告示
   特调凌云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次郑为书示晓谕案
   据捧里庄民岑求、岑万、岑文呈称,原伊祖自那赖分投该山居住。至嘉庆四年,李时丰 之祖李之华,凭中将捧里山场分明界址:东抵八华土、南抵告里土、南角抵罗沙土、西抵梨 寨边尾朝沟,清秀过河心分界限,并该山界内荒平田地,概行断卖与岑累、岑奇、岑言,经 李富荣立写找补税尾请领税契在案。历来数代,可炳讵李时丰见伊开荒成田,欲谋复向该庄 民入扰李图谋以致,二比控案,当经屡次差提谍李时丰,自知索叠情罪,畏质抗案,实属法 除。当堂谕给岑文等管业外,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捧里庄民岑文、岑包等,遵照递年 应帮毛粮柒钱,轮年买谷,折价银六钱,永为定例,雀角细故,并行公件,由该庄民自行催 纳,稽查办理。不许李时丰等管辖,亦勿得重复入庄苛扰、滋事,查烈磊村粮谷,现有粮田 耕户,自谕与庄民无涉。倘敢借以抗粮、杂派、扰索许尔等,凛请送究,该庄民亦不挟嫌妄 提。各宜凛、毋违。特示。
   实贴捧里山晓谕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吉旦立
   捧里王由章
   平金桥碑 该碑立于岜暮街石条桥上,全碑完好。
   碑文如下:
   信仕文必忠弟子文凤舞孙文万国家,天地保佑子孙侄一家大小,旺源变成人,百年长寿, 儿孙发达,万石千秋。所安此桥,取名平金桥。万代利种四季发福,年月身旺大吉大利。
   好鸟枝头舞 奇鸡入死谷
   道光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安
   桥头屯石桥碑 该碑立于原桥头乡旧址,全碑完好。碑文如下:
   文云逢山修路古贤遇水搭桥光豪杰
   四观北境左边西南扁壁青山,右面北东田连,阡陌水泉出于西南,青山前面朝于北东兰 去,春夏之时江洋,浩汉秋冬之佳冷平,涉人步之而警惕,牛渡之而徘徨。是故而众人齐议 合架石桥。
   (捐洋银姓名略)
   石匠:田恒山 韦三
   民国六年四月六日吉日立碑纪念

   胜迹
    都楼烈士塔 该塔位于岜暮乡都楼村纳凡坳,荐存着该地区土地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的 烈士忠骨。1954年县人民政府始建,1957年建成,造价5000元,塔身为砖石结构,高7米, 宽5米, 上身为三角棱形,下身为四方形。塔上身正面、右侧和左侧面分别刻着“革命烈士 永垂不朽”、“革命烈士英名不灭”、“革命浩气长存”,计24个大字。塔下身刻着革命烈 士名单(见《人物篇》革命烈士英名录),背面刻着中国工农红军右江独立师师长韦拔群题 为《灌溉革命花王》 的诗。1976年县民政局拨款6000元在塔的左侧建起1座高6米、宽4米的 廊亭,让前来瞻仰的人们歇息。
   拉好岩 位于县内东南部都楼村拉好屯的甘孟山上,洞高数十米,宽数百平方米。1932 年9月20日至25日, 红军营长蓝志仁带领红军战士、赤卫队在甘孟山与桂系军阀廖磊部及五 县民团决一死战,蓝志仁等7名指战员终因弹尽粮绝,各抱住1个敌人跳岩壮烈牺牲,蓝营长 的父亲带领群众守岩保粮,也被敌人杀害。后人为怀念先烈,经常到此地瞻仰。
   六排镇杨家堡烈士墓 座落在县城北面。为荐存土地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忠魂, 1957年, 由广西省民政厅拨款建造,1958年2月建成。墓基为圆盖扇形,高25公分,墓身为 砖石结构圆柱形,高2米,宽4米,占地4亩。墓下为水泥石阶,周围布满相思林荫。
    仙人桥 位于县西南面更新乡新林村巴满屯布柳河上乐业县与天峨县分界处。台湾省台 北成文出版社出版的《凌云县志》对仙人桥有这样的记述:“当布亭与新亭的交错处,巨河 流经青嶂竦列之间,至峡口,山势亦奇,两岸峰峦,拿攫相对,伸越跨江,与彼岸危拱为虹 饮之状,而宽博,则严若浮丘挹袖,白石峭壁,含浑无痕。环穴之高,距平沙水面约20丈。平顶上乱磊丛棘,两岸主干恒峰,耸矗干仞,莫敢攀,故俗称仙人桥。”游人至桥下,便有 川流浩荡,喧风震耳之感,至于那布柳河的绿波涟艳与翠睛岚映,野烟横林、腾花倒垂,逼 肖云林精画,真使游人心旷神怡。每逢艇穿流其间,撑篙击石或咳唾相呼,鱼跃水面之声振 金岩廊下,回荡良久,众客喜悦。如单身只影游览,又令人毛骨悚然。
   犀牛泉 位于燕来乡燕来村海拔500多米高的窖里屯附近。每天出水三次,早晨、中午、 傍晚各出一次,每次持续一个小时。传说有一头大犀牛在洞内滚澡,当犀牛卧水时,洞外便 水溢成灾;犀牛上岸时,水位降而洞外无水,故名。到底犀牛泉有多少长的历史,尚没有结 论。犀牛泉确实古怪,夏天,红水河已浑浊如浆,可犀牛泉仍如“小石潭”,清沏见底;严 冬,窖里沟的瀑布已冻若冰滩,而犀牛泉则暖融融。每当泉水从洞口溢出,整个窖里如同山 洪暴发,响哗哗的。据说古时因泉水暴涨四溢,村里的农田都无法耕作,只是后人砌墙围坝, 把水引向村底沟,窖里才免于水灾,保住了农田。如今,这条粗糙的古渠还从村边过,时逢 “犀牛滚澡”,渠内清流差不多和都江堰一样丰富,一旦“犀牛上岸”,古渠又变成了洁白 光滑的旱沟。
   壁马峰 在县城与纳州乡之间的凉风坳对面石壁上,有匹奔腾的石马,仰天长啸——这 就是壁马峰。古时,纳州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丰衣足食,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传说,纳州村 上有个孤儿,大家管叫他卜学,壮话是青年的意思。他品性勤劳、聪明、忠直,为寨上人做 了许多好事。县官对纳州早就垂涎三尺,派官兵去加税,群众造反,相持很久。庄稼无人种, 饭没有吃,卜学就辞别了乡亲,到东方去找太阳老者。卜学走了九十九天,克服了重重艰险, 找到了太阳老者,老者送给卜学一匹青鬃马,一支红缨枪。卜学告别老者回到家里,看见乡 亲们被官兵逼得家破人亡,他立即跃马横枪和官兵大战,打了三天三夜,直打得天昏地暗, 官兵尸横遍野!后因寡不敌众,战死在田坝上。他的青鬃烈马跑上凉风坳,被官兵拦住,后 脚挨了一刀,血红一片,眼看宝马就要落入县官的手里,这时,只见青鬃马扬鬃甩尾,长嘶 一声,从凉风坳上跃起,直往对面石壁闯去。从此,凉风坳就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马蹄印,石 壁上呈现出一匹飞奔的马影。
   壁书“风草” 县城北面的火把洞,有一座笔直的石山,石壁上镌刻着筛口大的“风草” 二字,左下角落款“庄政书”,笔力刚劲潇洒。据说,清光绪十年,有一个叫杨庄政的人前 往天峨纳州汉堂府任职。他乘船沿红水河而上,当官船抵达六排镇老街码头时,已是傍晚时 分,杨庄政带着护送兵丁到老街叶春山家借宿。谁知,叶春山却傲慢地说:“我叶某家从不 夜宿不速之客,以防不测。”杨庄政又恳求他借一匹马,叶却侧目而视拂袖而去。杨庄政只 得带着兵丁,打起火把连夜步行去纳州。次日,杨庄政走访了纳州的黎民百姓,得知叶春山 是吸人血汗的寄生虫。他虽家财万贯,但目无国法,私设牢房,作威作福,任意鱼肉乡里, 百姓无不恨之入骨。杨庄政立即挥笔奏本,百姓纷纷画押,上报朝庭,京都巡案明察暗访, 详知叶春山上欺州府,下压百姓的罪恶,即将其发落治罪。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为此,杨庄 政把自己喻为高德君子“风” ;把那为非作歹的叶春山喻为“草”(《论语》12章19节:“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于是,便书写了,风草”二字并刻在石壁 上,以发泄自己对时世的感慨,并用以警醒后人。

广西天峨文物胜迹

史方志

广西灵山文物胜迹 广西百色文物胜迹 广西钦州文物胜迹 广西昭平文物胜迹 广西灌阳文物胜迹 广西上林文物胜迹 广西田阳文物胜迹 广西奇闻轶事:天峨篇 广西天峨剿匪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