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公主寺壁画介绍)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夫水陆大斋者,乃不可思议功德之海也。

公主寺大雄殿中正是一堂水陆,满墙风动画中仙。四壁所绘,人物有四百八十多尊,看似纷乱,但其实秩序井然,等级分明。就观看次序而言,在认识东壁所绘神佛后,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相对的西壁。

西壁诸路神祇细读

西壁正中绘“南无弥勒佛”,结跏趺端座在高高的须弥座之上,左手作触地印,袒肩露胸,身披赤红袈裟,内着青紫色僧祇支,身后背光与头光相映成辉。

《仪文》中这样描述弥勒佛:“南无一心奉请知足天主,内院慈尊,升紫磨之金台,处牟尼之宝殿,神都显迹,补处驰名,六时演唱于洪音,三会捞拢于品类,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弥勒佛,图源:宿小白,下有水印者同

弥勒佛左右围绕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菩萨,这四十尊与东壁的十地菩萨和等觉、妙觉即是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诸菩萨均头戴宝冠,身饰缨络,后有项光,合掌而立,排列极密。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弥勒左手边为药王、药上二菩萨,右手边为宝坛、弥勒二菩萨,此四尊菩萨未列入仪文中,为与东壁卢舍那佛两旁四菩萨对应。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菩萨像,图源见水印

以弥勒佛和四胁侍菩萨为中心,其余诸路神祇仙众散布左右。以下拣取有较清晰图像者略述源流。

北斗星君,共绘七身,对应北斗七星,均作青年修道士打扮,束发巾冠,身着绿袍,双手置于胸前,手执笏板。其中一人身躯微侧,整齐中略有变化。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南斗西斗中斗星君众,共绘九身,与北斗星君左右对称。

道书《度人经》称:“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总监众灵。此名一天五斗。”其实,除北斗、南斗是天体中实有的星宿外,其他三斗,不过是为了说明道教五方五行理论而凑成的。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三司神众,共三身,头戴直角幞头,手执笏板,衣袍颜色各异。

十八典狱众,即是十八地狱(包括八寒八热和孤独、近边地狱)的狱卒。左右各一组。左边四身,右边二身,牛头马面,手执各色兵器。

十殿慈王众、阎罗王天子、六曹判官众、三司神众、十八典狱众,这几组都属“冥府神祇”,仪文称其“威灵可畏,正直难欺,为阳道追摄之神,作阴司主典之使。”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五通神众,共绘三身,均执笏板,中间老者头上笼黑纱。仪文中称为“护持法网,五通神众”,可知为法会护法。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金刚座神众,佛所坐金刚座两侧各一,手托金刚杵,龇牙怒目,筋肉虬结。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十二相属神祇众,即是十二生肖,分两组,每组六人。十二生肖通常在图像中人格化,但是身边有相应的动物显示其身份,此处全部以兽面人身代表。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九曜星君众,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和罗睺、计都、紫炁、月孛,罗睺、计都、紫炁、月孛本为中国古代天文、术数中的四余,多与日、月在天球上的视运动相关,从印度传入后逐渐被神格化。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北极紫微大帝,帝装冕服,后有侍者。紫微又叫紫宫、紫微星,位处三垣之中的中垣,是星座上属帝王之所居,皇宫又叫紫禁城即是这一来历。紫微北极大帝,为道教“四御”之一,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上统诸星,中御万法,下治酆都,乃诸天星宿之主也”。

在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中,紫微北极大帝为八大主像之一,地位尊崇。在此处却是一尊不显眼的普通神祇。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天蓬元帅、玄天上帝、天猷副元帅、翊圣德真君,这四尊为道教四圣真君,为北极紫微大帝座下四将。

右侧玄天上帝披发跣足,头后有项光,披玄色衣,右手张开。天蓬元帅赤面怒发,阔嘴环目,身着铠甲,武将装束。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左侧为天猷副元帅和诩圣德真君,一位身着黑袍,衣发飘飞,持剑赤脚,另一位褐发上束,执刀而立。

此四尊像眉目传神,甲胄鲜明,袍袖飞扬,衣褶飘举,最为一壁之中的精心之作。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后土圣母众,后土圣母居中,年轻帝后装束,头戴凤冠,左右各一侍者执扇。仪文中这样描述:“南无一心奉请将修万汇,德化无疆,尊超于五帝之前,位列于四溟之上,覆载神功,后土圣母。”

后土圣母与紫微大帝同为道教四御之一。“后土”之称始于春秋,汉代列入皇朝祀典,为历代帝王所沿袭。因为通常认为天阳地阴,后土慢慢变为女性神。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天妃圣母众,与后土圣母对称,绘一主二仆三身。天妃圣母又称天后、天妃娘、天后圣母,即是俗称的妈祖。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西壁所绘大致如此,另有值得一提的是,西壁最下层左侧有一组为崇宁护国真君众,右侧对应的是清源妙道真君众。如果对道家神仙谱系熟悉的话,应知崇宁护国真君正是关羽,清源妙道真君则是二郎神杨戬,这两个封号分别为北宋两位信道皇帝宋真宗和宋徽宗所封。

这些图像在水陆仪文中本来是没有的,壁画匠师在绘制大幅变相时,会从变文中拣选出一对一的图像(对立图像),加入到对称式的结构中,如果无法从文献中找到一个确切的对子,画家便会发明一个,以求得画面的平衡和对称性。(巫鸿:《礼仪中的美术》)不过,这些被请来“凑对”的神仙,同样各有职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大都来自一个根深蒂固的民间信仰系统。如后土圣母和天妃圣母对照,关羽与杨戬对应,便是画匠们随机应变的结果。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監門清源妙道真君,清和硕庄亲王,设色绢本 立轴

水陆画中的佛道混同

按诸文献,水陆法会为南朝梁武帝所创,本是佛家斋会,起初的水陆画所绘自然是诸佛菩萨龙天护法各位善神。但自唐末起,道教图像逐渐被吸收进入水陆画。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称,唐僖宗时蜀人张南本曾在成都宝历寺水陆院画过“水陆功德”一堂,“天神地祗、三官五帝、雷公电母、岳渎神仙、自古帝王、蜀中诸庙,凡一百二十余帧。千怪万异,神鬼龙兽、魑魅魍魉,错杂其间,时称大手笔也”。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到北宋真宗、徽宗时,道家神灵系统日渐成熟,开始大量融入水陆画中。从公主寺大雄殿西壁所绘人物来看,一大半是道教神仙谱中人物。

但水陆画毕竟是佛家法事,道教神祇虽被吸纳,但地位仍不能与诸佛、菩萨相较,而是与民间信仰的城隍、龙王、关公诸神形成组合,成为水陆画中处于中下等位置的神祇图像。

如紫微大帝和后土圣母,在道教体系中位列四御,地位仅次于三清,在永乐宫中都是众星捧月的主像。但在佛教水陆画中,只能屈尊于中下,和城隍、龙王、阎罗为伍,手持笏板,朝拜位于中央的佛家正位神祇。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紫微大帝,永乐宫朝元图壁画

对于这种道教尊神被吸收进佛教水陆画而被矮化的问题,道教早就有过反对,激烈表达这一立场的是道君皇帝宋徽宗。《佛祖统记·史传部·徽宗》中讲:五年十月诏曰,“有天下者,尊事上帝敢有弗度,而释氏之教,乃以天帝置于鬼神之列,渎神逾分,莫此之甚!有司其除削之。”又敕“水陆道场内设三清等位,元丰降诏止绝,务在检举施行,旧来僧居多设三教像,虽为院额殿名,释迦居中,老君居左,孔圣居右,其所以奉天真与儒教之意,可迎其像归道观、学舍以正其名。”

公主寺壁画|释道合流,尽登无上菩提路

▲三清图像

对于将道教尊神纳入释教置于鬼神之列,徽宗甚为愤慨,下诏将道教最尊崇的三清从佛寺中移出。这也是水陆画中仅见四御图像,而不出现三清的原因所在。

但从这一诏书也能看出水陆画中道教神祇的地位,通常所称的水陆画是释道杂糅、儒释道合一的话语其实是有问题的,道教神祇在水陆画中充当的是听佛讲法、护法消灾的角色,其实已经成为佛教诸神的一部分,只是水陆画中借用了道教的图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