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家《太平经》的修习中,强调统一精、气、神和协调意、气、形

道家《太平经》的修习中,强调统一精、气、神和协调意、气、形 | 文 青衫文斋

道家《太平经》的修习中,强调统一精、气、神和协调意、气、形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成书于东汉中晚期,共170卷,是东汉道教太平道典籍,也是我国道教初期的经典著作。现存唯一的版本是明《正统道藏》本仅有57卷以及唐朝道士辑录的《太平经钞》和《太平经圣君秘旨》。后人根据《太平经钞》及二十七种引书加以辑校,成为现在的《太平经合校》一书,基本上恢复了原书面貌。《太平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重新构筑了早期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

《太平经》主要采用的是问答体,包容了古代道家、方仙道、黄老道思想,是这些学术思想向宗教信仰转化的产物,也是道教教团最初酝酿和形成过程中的一部宣言书。《太平经》一书以“太平”为题,追求天地人的时空动态和谐之美,也就是所谓的“太平之气”。修习太平之气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道家《太平经》的修习中,强调统一精、气、神和协调意、气、形

一、精、气、神的统一

《太平经》对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作了比较正确的解释。如“夫人本生混神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於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

欲寿者,当守气而合神”。这里所说的守气合神。是静身守一,神气相抱。人的生命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者,共一位也”。精和气是物质的,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气是生命活动的源泉和动力。精和气相互协济而生神,而神系于形。“神者主生,精者主养,形者主成。此三者,乃成一神器”。

神,是指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和总称。“神者乘气而行,故人有气则有神,有神则有气,神去则气绝,气亡则神去。故无神亦死,无气亦死”。说明了精气神互相依存,才能维持着形体的生命活动。精气神受自然界的变化而影响。因此,《太平经》中着重提出要“遵道”、“守一”、“保元”。

道家《太平经》的修习中,强调统一精、气、神和协调意、气、形

二、意、气、形的协调

意,是指心意,“心意,天地枢机也,不可妄动也,使和气错乱,灾害日生矣”。心意即心神,不可无为的妄用。“夫人神乃生内,返游于外,游不以时,还为身害。”这是说人们在修习过程中,用神不当,妄用心思,遂使神气散乱,以致“精神减则老,精神亡则死”。故“天意(心神)所欲为,子不可不慎也,不行不顺,令使人心乱也。 ”“静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寿长矣”。

“火者为心,心者主神,和者可为化首,万物将兴从心起”。心静则心火和平,若心火不宁,失却和气,火不生土,以致“日夜应劣,饭食复少,不能消尽谷,

道家《太平经》的修习中,强调统一精、气、神和协调意、气、形

五藏不安,脾为不磨。”如果这样,就会疾病不离身,人不离枕席。因此,安养心神,确保健康,至关重要。

练意,应做到“闭耳无听,闭口无语,此但佞邪,无可听者也。”如此才能做到无邪思无妄念,内心自然太平,心不慌乱就不会邪倾,抱神守一便能功夫日进。练意,并非易事,修习之初,是艰苦、寂寞、无味的磨练,久而久之,自会心神欢乐,有益于身体,正所谓“初虽劳意,后被其荣”。

气为阴,主化生。“失气则死,有气则生\"。先天之气,固然重要,后天之气,也不可缺少。“人皆得饮食,仰天元气,使得喘息”。“人生必因天气”,“天气者,受之于元气”。元气受天气之助,则肾元之气旺盛。肾气旺盛之,自然身体健康,安乐长寿。元气和合,是长寿之根本。

道家《太平经》的修习中,强调统一精、气、神和协调意、气、形

形需安,即把姿势摆得安祥。“先以安形,始为之,如婴儿之游,不用筋力,但用善意”。

意、气、形,必须协调。若心神动摇,使形不安,就达不到修习的目的,必须形神相守,意行则气行,气行则神旺,这样就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太平经》不仅论述了静功修习,还描述了动功原理。此外,还记载了练功时的自我感觉和反应。如“上则无上,下则无下,出人无间,无表无里,象如循环。欲止自止,欲行则行”等等,修习道家功夫的人,熟悉《太平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