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仙侠小说爱好者可一观的书《太平经》

许多修真小说中可以看到各种层级,比如辟谷、金丹、先天等等。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推荐大家看看《太平经》,除了修真小说借鉴的这些皮毛外。该书还有大量的道教知识可供而大家学习。当然要科学对待不能全信。

《太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又名《太平清领书》。据中国《后汉书·襄楷传》称:汉顺帝时,琅玡人宫崇诣阙,献其师于吉所得神书,号曰《太平清领书》。此神书即《太平经》,系东汉原始道教重要经典。原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部,每部17卷,共170卷。今道藏本仅残存57卷,另有唐人闾丘方远节录的《太平经钞》10卷,敦煌遗书《太平经目录》一卷。《太平经》不是一人一时写成的,而是从西汉末年到东汉顺帝时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而成的。

仙侠小说爱好者可一观的书《太平经》

《太平经》,又名《太平青领书》,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说是东汉(25-220年)时期的道士于吉流传下来的。《太平经》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1、继承老子之道和传统的天神信仰,重新构筑了早期道教的神学思想体系,即天人合一的神学思想,提出了神仙不死,身中神,求长生等观念。

2、为帝王治太平提出一套统治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子学说为治国方针。

3、关于教徒的修养方法,提出辟谷、食气、服药、养性、返神、房中、针灸、占卜、堪舆、禁忌等等方术,同时,还重视符咒,宣扬服符能驱邪求福,治病长生,要求信徒坚持斋戒、首过、祈禳、叩拜及诵经等活动。

4、提出善恶报应观念,认为人类如果作恶太多,则天地必降灾异,殃及后人。由此,正告世人行善积德,信修正道,方可断除灾异而得度成仙。

仙侠小说爱好者可一观的书《太平经》

史载汉代曾流传三种《太平经》:西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东汉顺帝时宫崇上其师于吉於曲阳泉水上所得《太平清领书》一百七十卷;张道陵《太平洞极经》一百四十四卷。均已佚。《正统道藏》所收《太平经》仅残存五十七卷,另收唐末闾丘方远《太平经钞》十卷及《太平经圣君秘旨》。

五斗米道在《老子想尔注》中,继承了《道德经》的“无为”思想,认为无为是“道性”,不为恶事,“有天下必无为,守朴素,合道意矣”,而“无为”的状态就如同婴儿,“婴儿无为,故合道。但不知自制,知稍生,故致老”,“专精无为,道德常不离之,更反为婴儿”。太平道的《太平经》则认为:“天地之性,万物各自有宜。当任其所长,所能为。所不能为者,而不可强也。”“无为”与“道”相连,上古所以“无为而治”,就因为“得道意,得天心意”。人如果能够“入无为之术,身可有也;去本来末,道之患也”。魏晋以后,无为的思想成为道教社会观和道士全身修仙的基础。《云笈七箓》卷九十《七部语要》中有一则称:“执道德之要,固存亡之机,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定安危之始,明去就之理,是可全身、去危、离咎,终不起殆也。”因此,事主、事师以及全身都需要以无为作为指导,无为就是“道德”的纲要。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认为“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批评“仲尼虽圣于世事,而非能沉静玄默,自守无为者也”,并称老子曾训诫孔子:“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同时,葛洪还认为求仙之法,也要“静寂无为,忘其形骸”。

仙侠小说爱好者可一观的书《太平经》

南朝齐梁时陶弘景的《真诰》指出“喜怒损志,哀感损性,荣华惑德,阴阳竭精,皆学道之大忌,仙法之所疾”,而“仙之要道,生之本业”,就是“知而不为,为而不散”。《西升经》有“道以无为上,德以仁为主”之句。韦处玄注曰:“道无体,无为而无不为,故最为天地人物之上首。”他将“无为”置于天地、人物之最高处。《西升经》还称“人能虚空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无为养身,形骸全也”。徐道邈注曰:“清净无为,抱德养身,和气已复,故形骸保全也。”金元以后道教全真派的一些高。

《太平经》是道教的基础理论之一,该书内容庞杂,非一人一时之作,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认为治国者有它,可以长生,其中多「巫觋杂语」,但也不乏反映贫苦民众疾苦与要求的思想,并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发表了评论。该书对於张角传播其太平道,组织黄巾起义起了理论指导作用,张道陵创五斗米道也利用了它,其对后世道教及道教思想的发展亦有重大影响。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今人王明有《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可供大家观看参考。

仙侠小说爱好者可一观的书《太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