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三、刑天舞干戚

自从万国会盟后,黄帝毕竟老年了,体力不支,便决定到昆仑行宫去作短暂的休养。并想借机拜会瑶池西王母。出行时间已经由巫师为他择定了,所以,他在离开前必须作好日常事务的安排,并在会上他首次提出将由他的孙子颛顼代理首领之职。其时,高阳氏刚好十五岁,也就是黄帝当年接任夏国首领时的年龄。

自从万国会盟后,黄帝毕竟老年了,体力不支,便决定到昆仑行宫去作短暂的休养。并想借机拜会瑶池西王母。出行时间已经由巫师为他择定了,所以,他在离开前必须作好日常事务的安排,并在会上他首次提出将由他的孙子颛顼代理首领之职。其时,高阳氏刚好十五岁,也就是黄帝当年接任夏国首领时的年龄。

黄帝想离开都城,并不是为了去享清福,他要静下来思考怎样惩处居然胆敢不来参加万帮会盟大会的刑天。刑天不来,就意味着他就不承认他这个万帮盟主。蚩尤反抗黄帝彻底失败以后,刑天这位巨人不仅不承认黄帝的统治,而且还要起来反抗黄帝,为炎帝复仇,立志要推翻他那宇宙最高统治者的宝座。

这个巨人,原来的名字叫“郴夭”,由于后来被黄帝砍掉了脑袋,人们就叫他做“刑天”。“刑天”,就是“断头”的意思。

刑天也是太阳神炎帝的臣子,他原本是南方苗民首领的儿子,后来,他到了北方投入了炎帝的怀抱。他生平酷爱音乐,当炎帝统治着华美的中原的时候,刑天还替炎帝作了一只乐曲,叫做“扶犁”,又叫“凤来”,又创作了一首诗歌,叫做“丰年”。在这些歌曲中,他热情地歌颂了当时人民所过的幸福而快乐的生活,为锦绣江山增色添彩。

但是新崛起的黄帝却用强大的武力打败了炎帝,把炎帝逼迫到南方去了,仁爱而柔儒的炎帝只好忍气吞声,不敢再和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抗争,也不再过问政事,一心专研他的医术,为部落成员治病,解除痛苦。刑天虽然和蚩尤一样,也曾力劝炎帝举兵复仇,却没有能够改变炎帝委曲求全的态度,在无奈的情况下,刑天只得与蚩尤一起为黄帝马前是瞻。当黄帝第一次在西泰山祭祀鬼神时,他又不得不为黄帝演凑了一曲《清角》——那如此悲凉的曲子。《清角》正是他当时的内心写照——从此之后世上再没有比《清角》更悲壮的曲子了。回到南方后,蚩尤在北方起兵,炎帝却不准刑天参与蚩尤对黄帝的战争。刑天自然是很愤懑的。

当蚩尤在北方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在南方心里也曾燃烧起希望的火焰,时时想冲破炎帝的阻挠,到北方去参加这场斗争,却被居住在衡山的祝融派兵拦住了。因为他不想与祝融作无聊的争斗,所以,才退回他的领地,待机而动。

刑天后来听说蚩尤失败,被杀身死,便再也忍耐不住,决定采取单独行动,去和黄帝见个高下。

刑天再不想与任何人商量了,他偷偷带着他的队伍秘密地离开南方,左手握了一面盾,右手拿了一把板斧,气虎虎地一直奔向中原的轩辕之丘,径去和黄帝挑战。他一路经过黄帝设下的许多关隘,和那些守军交锋,谁也不是他的对手。他势如破竹,一直杀到黄帝的宫门下。

黄帝与大臣们正在宫中商量军国大事,因为他马上就要去昆仑行宫,正决定派天老、风后到荆山去监造一口大铜鼎,以了了嫘祖弥留之际的心愿。这时,他听说刑天杀来,而且突破了重重的关口,一时兴起,怒不可遏,登时提了一口宝剑,要亲自出来敌斗刑天。黄帝的部将听说刑天杀来,都不由得异常吃惊,他们中谁也没有正面与刑天厮杀过,但能冲突层层关隘,说明他并非等闲之辈。但见首领要亲自出战,不免大家立即来劝阻。当然,那些肉眼凡胎的臣子们是不知道,刑天的那对斧、盾发出的韵律,会使凡夫俗子不战而自戗的。

传说中黄帝是中央天帝,而刑天也是上天的一位大神,所以,两位在云端里剑斧交锋,你来我往,拼命厮杀,杀得乌云翻滚,竟把太阳都遮住了,致使天地一派昏暗。那些愚昧的臣民并不知就里,以为是“天狗吞日”,纷纷从圆顶屋里出来,有的手拿铜锅,有的拿着竹编簸箕,用那舀饭的勺子,洗锅用的竹涮把,敲打起来。一个人敲打,两个人敲打,这响声连成了一片,便形成了大地的巨响。在那空中的黄帝以为是他的百姓一齐来为他助阵呐喊,所以,他越斗越勇。

刑天也绝不示弱,他那柄大板斧如同在弹奏神农琴似的,既有韵律,还符合套数。因为一人拼命,万人难敌!杀了许多时候,不分胜败。不知不觉,从天廷一直杀到凡间。一路杀去,直杀到西方常羊山的近旁。常羊(阳)山,据说是炎帝诞生的地方,也可说是炎帝的老家。所谓“常羊”,就是羊长到一定时候就会被宰杀,“常羊”即“宰羊”,仅一音之转,因此山而得名。“常羊”又与“郴夭”相克,常羊在北方,北方为水;郴夭在南方,南方为火。水克火,所以,成了刑天的葬身之地。聪明的黄帝当然知道这一秘密,才把刑天引到这里。

在常羊山上,双方战得如胶似漆,黄帝有些体力不支了,可刑天年轻体壮越杀越勇。黄帝想:用力拼是战不胜刑天的,只有智取。黄帝觑了一个空子,冷不防一剑向刑天的颈脖砍去,只听得“倏”地一声,刑天那颗象小山丘样的巨大的头颅,就从颈脖上滚落在山脚下了。头颅落地和滚动的声音,就象天上的轰雷,震得山谷和林木都发出嗡嗡的回响。

刑天一摸颈脖子上没有了头颅,心里发慌,忙把右手的板斧移到左手握着,蹲下身来伸手向地上乱摸,周围的大山小岭都给他摸了个遍。那参天的树木,突兀的岩石,在他巨手的接触下都断折了,崩溃了,只弄得烟尘迷漫,木石横飞。

黄帝恐怕刑天摸着了头颅,在脖子上凑合拢来,又将有一场厮杀,倒是麻烦的事。因此,赶忙提起手里的宝剑,向着常羊山用力一劈,“哗啦”一声,一座大山分为两半,巨人的头颅骨碌碌地滚入山中,大山立即又合二为一。

正蹲在地面上摸索头颅的刑天,一下子停止了动作。他蹲在那里,呆呆地,身体就象是一座黑沉沉的大山,象生根在那里已经有了千百万年似的。他知道他的头颅已经被埋葬,他将永远身首异处了。他的看不见的敌人此刻也许正站在他的面前,发出胜利的得意的哈哈大笑呢。

他失败了吗?——不,他并没有失败,至少他没有甘心他的失败!

他突然站起身来,一只手拿着大板斧,一只手举起他的长方形的盾,向着天空狂挥飞舞,他是一位音乐家,大板斧与盾步奏着旋律,继续和眼面前的看不见的敌人作拼死的搏斗。

赤裸着上身的没有头的刑天,是拿他的两只乳头来当做眼睛的,凭那肥大的圆圆的肚脐来当做嘴巴的。他虽然被斩断了头,他的身躯就可以做他的头。

这个战斗不息的巨人的形象是多么威猛:他那长在胸前的两只眼睛似乎真要喷出黑色的愤怒的火焰,他那长在肚子上的阔大的嘴巴似乎真要吐出咒诅敌人的言语。他只不过被锋利的宝剑偶然砍去了头颅,他并没有失败!他并没有失败!他还有战斗的力量和勇气。虽然他的敌人老早已经轻松地跑回宫殿去了,可是他一直到现在还在常羊山上,挥舞着他手里的武器……

这就是人们传说的“刑天舞干戚”。干,就是盾;戚,就是一种斧。

几千年后,晋代的大诗人陶潜的《读山海经》里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两句,赞美这位英雄,虽遭失败,但还能够奋斗不懈的精神,可说是并没有过誉。

黄炎战争,黄帝和炎帝在阪泉的那一仗,可说是战争的序幕,和蚩尤在涿鹿(其实就是阪泉)那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才算是战争的主流,夸父族后来也加入了这场主流战中,黄帝战刑天不过是战争的尾声了。

黄帝战胜了蚩尤,又斩断刑天的脑袋之后,觉得天下从此真的是太平了,再也没有人敢来夺取他天帝的宝座了。所以《淮南子·天文篇》称:“东方木也,其帝太暤,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治四方;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太平御览》卷79引《蒋子万机论》云:“四帝各以方色称号”。四帝,即太暤、炎帝、少昊、颛顼,古时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色彩来配五帝;东方属木、色青、故太暤称青帝;南方属火,色赤,故炎帝称赤帝;西方属金,色白,故少昊称白帝;北方属水,色黑,故颛顼称黑帝。这就是所谓“四帝各以方色称号”。加上中央直属土、色黄,故轩辕称黄帝。合起来就叫“五帝”或“五方帝”,这就是神国的统治阶层。

黄帝回到宫中,心里一高兴;就叫乐人再演奏那部雄壮威武的庆功乐曲——“棡鼓曲”。

在这一片冬冬的棡鼓声里,卫士与舞伎同唱着凯歌,作着种种杀敌姿态的舞蹈,黄帝坐在华美的殿堂上听乐观舞。庆贺他战胜最后一个敢于同他作对的敌人。

从此,“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见《商君书.画策》),把古老的华夏大地治理得井井有序。

刑天被黄帝砍了头,天下真的太平了。黄帝便决定按原先计划起程到昆仑行宫去休息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