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第二回 误入虎穴

妙音自出世那天起,就一直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四年来,他一直被视为掌上明珠,怀中宝玉。一出房门便是前呼后拥,一进门便是后拥前呼。皇后对他是含在口里怕化了,吐在手上怕滑了,穿多点怕热了,穿少点怕冻了,吃饱了怕伤食,吃少了怕饿坏了,吃热了怕上火,吃冷的又怕泻肚子。如今一夜之间,来到这前不近村,后不靠店,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要吃没吃的,要喝没喝的,要穿没穿的,要盖没盖的,与那皇太子的奢侈生活相比,简直是从天堂一下掉进了地狱。

妙音自出世那天起,就一直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四年来,他一直被视为掌上明珠,怀中宝玉。一出房门便是前呼后拥,一进门便是后拥前呼。皇后对他是含在口里怕化了,吐在手上怕滑了,穿多点怕热了,穿少点怕冻了,吃饱了怕伤食,吃少了怕饿坏了,吃热了怕上火,吃冷的又怕泻肚子。如今一夜之间,来到这前不近村,后不靠店,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要吃没吃的,要喝没喝的,要穿没穿的,要盖没盖的,与那皇太子的奢侈生活相比,简直是从天堂一下掉进了地狱。

妙音毕竟是个年仅四岁的无知顽童,当别人把她抱进森林时,她还以为是变着法儿让自己高兴呢,山林里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新鲜的,在她眼里,那拔地而起的高山,同那御花园里的假山一样,都是专门为她玩耍才堆起来的。那一根根两人合抱不过来的大树,同宫殿里的大红柱子一样,是专门为他躲猫咪才树起来的。那满山遍野的花花草草,同母后卧室的地毯一样,是专门为自己翻跟斗,打地滚才铺上的。这一切,又比皇宫里的那一切,大得多,多得多,有气派得多。

妙音在一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又蹦又跳,又滚又翻,尽情地奔跑,"啊......啊......"地喊叫。当他玩了个尽兴方休时,才觉得肚子有些饿了,她习惯性地"啊、啊"两声,又用手指了指嘴巴,表示自己想吃东西了。往常只要把嘴巴一指,马上就有八名宫娥将她最爱吃的点心和洗手水、香茶等送上来了,今天她一连作了三次,又等了大约一顿饭的工夫,还是什么动静也没有。她本能地向四周一望,才发觉除了自己之外,什么人也没有,再往来时的方向一望,发觉车马也不见了。她拼命地"啊、啊",除了那里特有的带有立体感的回声之外,别的什么声音也没有。妙音发现那些突然受惊的鸟儿、山鸡、野兔在飞、在跑。

夜幕无情地降临了,妙音虽然听不见那虎啸、狮吼、狼嚎,却能感觉到它们吼叫时形成的有振荡的异常气流。还有那一对对闪烁着荧荧绿色光芒的眼睛。月光透过枝叶时射下来的光柱,像千万柄寒光闪闪的利剑,刺向他目所能及的地方。刚才那些横生的奇峰异石,转眼之间变得狰狞可怖了,只有大树是他惟一可以信赖的朋友。妙音从一棵树避到另一棵树,尽管可以避开那一双双荧绿色的眼睛,却怎么也避不开那一柄柄"利剑"的追杀,有时几十把"利剑"同时向他刺来,浑身突然出现了梅花鹿似的光点,吓得他一口气跑出了树林,来到林外,又觉得四周空荡荡的。当两盏绿灯再次向他逼近时,一种求生的欲望,迫使他想返回树林。可回头一望,又发现那些"可以信赖"的伙伴们。早已翻脸不认人了。它们一个个手持"长剑"严阵以待,好像在说:"你这背叛朋友的小东西,胆敢再向前跨近一步,便格杀勿论。"妙音不敢再回树林,他身不由己地向后退出,那两盏绿灯一步一步向他逼近,借助那银白色的目光,他发现向自己逼来的是一头面目狰狞,眼似铜铃的大狮子。他吓得浑身都软了,一屁股坐到地上起不来了。那狮子越逼越近,在离妙音丈把远的地方停了下来,眼睛转了几转,当它辨明妙音是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小伢时,只见它后腿微微向下一蹲,大吼一声,向妙音扑去,妙音见势不妙,也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力量,迫使他就地一滚, "哎呀"一声,便不省人事了。

迷糊中只觉得浑身冷冰冰的,怀里还抱着个毛茸茸的"小狗"。他想睁眼望望,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伸手摸了摸,四周都是毛茸茸的,想爬起来看看,周身关节隐隐作痛,一连试了几次,又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啊......啊......!"一阵钻心的疼痛,使她清醒了。这时天已大亮,他想起了昨天夜里,当那头狮子向自己扑来时,她本能地就地一滚,恰好滚进了一个深深的洞穴,刚开始还能感到臂、腿、背部被石头碰得生痛。当滚到洞底时,便人事不知了。

"是谁在为我擦洗伤口呢?难道我被救了?"妙音睁眼一看,才发现是一只吊睛白额大虎在舔食他伤口上的污血,吓得浑身颤抖,急忙闭上眼睛等死。那老虎舔完手臂又舔腿,舔完了腿上的伤口又舔脸上的血污,全部舔了一遍,便出去了。妙音想起身,还是起不来。这时,一只小老虎突然冲上来,一会儿在她怀里滚来滚去,一会儿在胸前耍欢。妙音见它们母子俩没有伤害自己的意思,也慢慢放下心来。当小虎再次滚进怀抱时,她便大着胆子抚摸起来。小虎见自己的新伙伴又一次醒来,也蹦得更欢了。

妙音和小老虎玩得正高兴时,大老虎衔着一棵结满果实的野桃树回来了。小虎像是明白了母亲的用意,连忙咬下一个大桃子放在妙音的嘴边。整整一天一夜没吃没喝的妙音,见到桃子便馋得直流口水,她想都没想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口气吃了八九个。

妙音在虎穴内躺了九天九夜,母老虎每天都要为她舔三遍伤口,小虎每天为她送三次鲜桃野果。第十天,她觉得身上已经不痛了,伤口也愈合了,这才爬起来在洞内来回走动。小虎见她突然站了起来,先是吃惊地望着她,后又高兴得乱蹦乱跳,接着又咬住她的裤脚往洞外拖。躺了九天九夜的妙音,自然也想出去看看,可是她刚走到洞口只觉得两腿酸软。小老虎见她坐在岩石上休息,有些失望地看着这位大伙伴。

母老虎像猜透了她的心思,连忙趴在地上,让她(它)们爬上自己的背上,高高兴兴地来到洞外,玩了个尽兴而归。从那以后,她(它们每天早出晚归,妙音饿了吃野果,渴了喝山泉。大小老虎除了自己玩耍要捕食之外,还千方百计地照顾客人。

妙音每天同它们一起玩,夜晚同它们一起睡,虽然既饿不着也冻不死,但这种与猛兽为伍的生活,毕竟不是人过的日子啊,且不说堂堂的皇太子,就是一般平民百姓的孩子,也未必能忍受得了。她由害怕到适应,又从觉得好玩到厌恶,甚至痛不欲生。

她从穿绸缎到穿破衣,又从寸丝不挂到用大树枝叶、茅草挡风御寒。

她从吃野果、饮山泉、到吃野鸟、野鸡蛋、吃生肉、喝畜血、吃尽了人间苦楚,饱尝了世态炎凉,她虽然又聋又哑,却最懂得"有爹有娘宝中宝,无爹无娘路边草"是什么滋味。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五年,这五年来她天天盼、夜夜想,盼父王派人来找自己回去,想母后那醉人的亲吻。她并不知道是他们抛弃了自己,总认为是父母为了让自己玩得更开心,才带她进山林来的。一种重返皇宫的希望,一种回到父母身边的向往,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也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她生存下去的勇气。

可是,五年过去了,除了飞禽走兽、蚂蚁蛇虫,她没见到任何人。也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吧,她已经由思念父母转化到思念见到任何人了。哪怕是印热。然而在这深山老林里,不要说人,就是一具尸体也难以见到啊。

日复一日的失望,变成了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失望,年长月久她终于绝望了,绝望到"心如枯井水,常年不生波"了。有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天下午当自以为生还无望的妙音,懒洋洋地走出虎穴,那只早已成了大虎的小老虎慌慌张张地冲进洞来。妙音出洞一看,只见一支人马,向这边追来,妙音真是喜眯了,笑痴了。她理下蓬乱的头发就迎了上去。妙音两眼死死地盯住那位跪在最前面的中年人,觉得很像自己的父亲妙庄王。

自从抛弃妙音后,皇后伯牙氏又哭又闹,骂得妙庄王心神不定。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妙庄王也是一气之下误开金口的,伯牙氏一闹,她有些后悔了,曾先后三次派人进山寻找,都没有找到。今天早饭后,妙庄王突然想起要到郊外打猎,刚出京城十里左右,便发现一只猛虎,妙庄王一行策马便追,她发现那老虎好生奇怪,你追得快它跑得也快,你跑得慢,它跑得也慢。妙庄王心中生疑,便勒紧缰绳不再追了,那"草上飞"刚停下,猛虎也不跑了。妙庄王偷偷取下箭弓拉了个满月, "嗖"的一声射出一支,那猛虎一翘屁股,正好射进了它的肛门。猛虎忍痛想回头咬箭,刚一回头,第二箭又到了。眼看已经射中左眼,那猛虎突然张开血盆大嘴,那箭"嗖"的一声就飞进了猛虎的咽喉。妙庄王正要射第三箭,那猛虎回头就跑,一边跑,还一边慌慌张张地向后望。妙庄王喊了一声: "追!"便率先冲了上去。他们从日上三竿一直追到红日当头,便追进了一片深山老林,一进树林,老虎便不见了。妙庄王一行足足找了半个时辰,什么也没有找到。她们正准备原路返回,突然发现一支箭。妙庄王令人捡起来一看,正是自己刚才射的两支箭的一支。他们向前走了百十丈远,在树林出口处又找到一支。奇怪的是两支箭上竟没有一点血迹,妙庄王还在纳闷,又听见远处传来一阵锯黄桶般的虎啸,循声追去,果然发现那只猛虎,三步一回头两步一停留地钻进了洞穴,同时从洞内走出一个大约八九岁的小男孩。她蓬头垢面,肩上披着一件用茅草编成的披风,腰间围着一块兽皮,虽然穿戴不雅却长得十分俊俏。那苗条的身材,那清秀的眉眼,如若不是那长发和草衣兽皮,单看长相,根本不像失落山林的野孩子,倒像位清心寡欲、不食人间烟火的道童。妙庄王觉得这个形似道童的孩子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时又想不起来。正在疑虑之际,那孩子已经来到自己面前,只见她将妙庄王上上下下打量一番之后, "扑通"一声便跪下了。妙庄王这才发现她两眉之间那颗"二龙戏珠"的美人痣。她和大皇姑妙清、二皇姑妙缘长得一模一样,妙庄王心里一紧: "难道她就是被抛弃的哑巴太子妙音?不对呀,妙音被抛弃时年仅四岁,她米无半升,钱无半文,怎么能活到现在呢?!"那野孩子似乎猜到了妙庄王的心思,马上"啊......啊......啊"地叫唤起来。

那一声接一声的"啊、啊",就像一支支利箭,射向妙庄王的心窝,只见他滚鞍下马,喊了声:"妙音皇儿!"便将那"小道童"紧紧地搂在怀里。妙音被接回皇宫的当天晚上,皇后特意命御厨为死里逃生的儿子做了几盘好菜。妙音一会儿吃了个精光。吃完后仍然是在吞口水,舔嘴唇,吮指头,好像还能吃一箩筐外加一米缸。皇后知道她是肚饱眼不饱,吃足了嘴还馋,也不敢再让她多吃,只是偷偷地揩眼泪。

第三天,正好是哑巴太子的九岁生日,妙庄王在一种内疚心理的支配下,决定宴请文武百官大办一番。按照旧时的规矩:儿子的生日便是娘的苦日,孝子应该全天不吃不喝。可是刚从野外归来的妙音,一日三餐吃饭是狼吞虎咽,喝茶是大瓢大碗,如果让她一天不吃不喝,不但办不到,也不忍心啊。因此妙庄王决定用先拜父母生养之恩,再一起赴宴的办法代替禁食。且不说文武百官送了多少贺礼,也不说皇家宴席办得如何丰盛。却说哑巴太子被两位姐姐牵到父母面前后,也不等姐姐比划示意,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礼参拜。喜得妙庄王和皇后的脸上笑成了花。文武百官也都众口一词地夸"太子真聪明!"妙清、妙缘刚刚将妙音扶起,妙庄王正准备宣布入席时,妙音忽然"哎呀!"尖叫一声,双手紧紧地抱住头,蹲在地上不动了。全场顿时鸦雀无声,听见妙音的脑袋微微炸响,响声稍定妙音迅速站起身来,松开双手,接着又"扑通"一声,重新跪在妙庄王和皇后面前,大声说道: "父王母后在上,请受不孝儿妙音一拜!"说完就叩了个响头。"先拜母后生育之恩!"又是一个响头, "后拜父王再造之德!"还是一个响头,"再祝父王母后与天地比寿,同日月争光"......

妙音一口气拜了二十四拜,乐得妙庄王和皇后神魂颠倒,近乎痴呆,一场生日宴会竟喝得文武百官半数皆醉,那场面之热闹、心情之愉快,与当年妙庄王初登皇位时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望子成龙的妙庄王见儿子已经会说话了,就在妙音过完生日的第二天为她安排了一位侍读,专门教她念书识字。可是妙音大约是在森林里"野"惯了,所以回宫后仍然好动,一年到头除了读书之外,就做两件事:一是到后花园挖土堆山,二是在宫中搜集吃不完的陈谷烂米。妙庄王觉得这是因为儿子五年来粒米未沾,所以养成了见粮食就搜的怪脾气,为避免再次刺伤儿子的自尊心,只得听之任之。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就这样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干了七年,好好地一个御花园,被她在正中央挖了个十多丈深的大坑,堆了个十多丈高的大山,陈谷烂米也装了二九一十八间库房。这年二月十九Fl,是妙音的十六岁生日。皇宫内张灯结彩,御厨内海味山珍,宫娥太监忙忙碌碌,文武百官喜气洋洋,朝廷内外,黎明百姓,千家万户都在张罗着为太子做生Ll。正当万事俱备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太子。她既不在后花园挖土,也不在粮仓周围搜寻,而是坐在她那十八问烂粮库门口等待着什么。太监宫娥们像穿梭似的来了十几批,硬是请不动太子的大驾。最后还是皇后亲自出马,才弄明白了儿子的意思是,必须将那十八间房子里的陈谷子烂米,全都搬进御花园的深坑埋好,再把那十多丈的假山堆在上面,她才肯赴生日盛宴。

万岁一声令下,顿时倾朝出动,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宫娥彩女,挑的挑、抬的抬、拉的拉,一直忙到掌灯时分, "太子爷"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宝德皇后见文武百官一个个忙得满头大汗,累得筋疲力尽,很不过意地说:"真不知所为哪章。"话音刚落,妙音便说: "为的是度过三年饥荒!"民间流传的"开口三年荒"这句话就是那时候传下来的。

几年之后,兴林国真的连续三年遭受天灾。举国上下颗粒无收,就连树皮草根都吃光了。这时有人想起了御花园内的陈谷烂米,挖开洞口一看,全都变成了米黄色的泥土,抓起来一试,不苦、不辣、不酸、不臭,还散发出阵阵米香。有趣的是那米黄色的土越挖越多,兴林国的老百姓整整吃了三年还没吃完呢!因为这土是妙音恩赐给大家的,后来妙音成了观世音菩萨,人们就将它起名为"观音土"了。

妙音自那天藏粮之后,一改过去爱玩好动的秉性,专心致志的读起书来。十年寒窗一晃而过,妙音读遍了全部经史和皇宫内的所有藏书,成了兴林国首屈一指的才子。妙庄王见太子学业圆满,自己也是半截入土的人了。

他觉得应当尽快让儿子成家立业,以便继承皇位。这天,妙庄王提起御笔,正准备为太子写一份选妃的圣旨时,宝德皇后慌里慌张地闯进来说: "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原来早在一个月前,皇后便发现儿子的胸部凸起了两个莲蓬似的包包,走路时屁股一扭一扭,像个姑娘家,她联想起儿子刚出世时突然由女变男的那一幕。近二十年过去了,难道又要由男变女不成?时隔不久,她又发现儿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全都变了,就连打扮也无不像妙清、妙缘了。这才忍不住地问: "皇儿为何男扮女装?"妙音说: "孩儿生来就是女子,先前女扮男妆是父王逼出来的。"皇后不敢不信,也不愿全信,昨天夜深人静,她趁"太子"熟睡之机终于看了个究竟。这才一大早就来向妙庄王禀报--大太子变成了三皇姑。妙庄王起初不相信,后来一想,这人世间男变女,女变男的事儿并非"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再说这妙音生得聪明伶俐,精通治国安民之道,有经天纬地之才,虽然不能直接安邦定国,却也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如今只好因势利导,招个文武双全的驸马继承皇位,让她做一个掌握国家大权的皇后。

妙庄王的大女儿妙清早已是司马夫人,二女儿妙缘的丈夫已官拜兵马元帅之职,如果再为三女儿妙音挑一个年轻有为的驸马,将皇位往他手里一交,到那时皇室内外岂不是"吃粥喝汤--清(亲)上加清(亲)"?没有太子也照样是"家天下"、"夫妻国"、"父子兵"。办起事来,仍然是"孙悟空探路-手遮天",比自己在位时还方便呢。妙庄王想到这里,立即转忧为喜,息怒为欢。没想到当他好不容易选中王宰相的儿子王韦驮为驸马时,妙音竞一口回绝说: "决不出嫁。"妙庄王和皇后痰都说干了一瓢,嘴都磨破了皮,妙音硬是死不松口。你说王公子长得像朵花,她说不如豆腐渣;你说王宰相是个大好人,她偏说人家是:磕一个头放两个屁,行善不如作恶多。你说王公子对皇室是一片忠心的,她偏说人家是:赶车不带鞭子,光拍马屁的马屁精。平心而论,王公子的确是个人品出众,文武双全,千里挑一的美男子,打着灯笼也难找的文武全才。妙庄王硬是想不通,像这样难得的人才,妙音为什么硬是看不中。

皇后以为女儿是嫌与宰相的儿子联姻门不当户不对,便劝她说: "有道是国无二主,若求门户相当,只好远嫁他国啊!"

妙音说: "子不嫌母丑,狗不厌家贫,别国再好也是寄人篱下。"

妙庄王说:"孩儿若有志为一国之主,为父可打破惯例立你为女皇!"妙音见父母苦苦相劝,便说: "父王若定要孩儿招婿,便让孩儿选一位游方医士郎中好了。"

妙庄王见女儿松了口,不由得心中暗喜,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 "选游方医士为驸马,不知吾儿是何用意?"

"孩儿要招的并非平庸医士,而是要招一位能医得天下无倾颓之相,无寒暑之时,无爱欲之情,无老病之苦,无高下之分,无贫富之辱,无你我之心的圣医、仙士!"

"真是青天白日说梦话,凡问哪会有你说的那种圣医、仙士?"

"既然没有,孩儿便只好出家为尼了。望父王不必再劝,孩儿是海枯石烂,此志不移。"

妙庄王怒气冲天地说: "你这逆种既然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我也是吃下扁担横了腰。实在要出家父王也不拦你,但出家前必须做三件事,有一件做不了就别想活着离开皇宫!"

妙音说: "父王的话女儿一定照办,只是父王说话可要算数。"妙庄王恶狠狠地说: "君无戏言!"

妙庄王首先让她上山砍柴,她不怕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硬砍回了两大捆干柴。妙庄王又让她去种三亩三升麦子,她虽然手上磨起了许多血泡,还是把它种完了。妙庄王见两件事都没难住她,便让人将三斗三升芝麻撒到山坡上,叫她一粒一粒地捡回来,少了一粒立即处死。如果一粒不捡则前功尽弃,从此不准再提出家之事,而且要在三天之内与王公子成亲。妙音毫无办法,只好坐在山坡上哭。"大哭三声惊天地,小哭三声鬼神寒"。她的哭声惊动御花园内的蚁王,它想起两年前一场暴雨冲垮了蚁穴时,是妙音将自己的臣民们从水中救上岸来的,便发动蚁国的几千万只蚂蚁,帮妙音公主把三斗三升芝麻全部捡了起来。

妙庄王无计可施,只好让王宰相到百雀庵去找慧圆师太,要她设法逼三皇姑返俗。王宰相怕老师太知道内情后不敢折磨皇姑,便含糊其辞地对她说:"妙庄王有旨,从今以后,若有妙龄少女要出家为尼,务必百般折磨,逼其返俗......"这样一来,妙音公主当然免不了又要经历十磨九难。

但是,妙音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出家还不足一个月,为什么父王突然派兵来焚烧庵堂。因此,她决定连夜赶回京城,当面问个清楚明白。她正准备起程,突然几位彪形大汉破门而人,不由分说地将其捆了个结结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