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资讯

小知识:弥陀寺,蓬莱阁景区当中为数不多的佛门建筑

蓬莱阁景区,是胶东半岛北部海滨的一处名胜,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到过景区的朋友,或许都曾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蓬莱阁周边以道教建筑居多,如天后宫、龙王宫、上清宫、三清殿等,而佛门建筑则相对少见,主要就是一座“弥陀寺”。

就规模而言,这座弥陀寺也并不算大,在参观的时候很容易一掠而过。实际上,其背后的历史底蕴也相当深厚。下面就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二。

1、建造年代

弥陀寺位于丹崖山南麓,为庙宇式建筑,砖木结构,坐北朝南渐低分布。根据《蓬莱阁志》的记载,其建造年代甚早,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而蓬莱阁景区的地标“蓬莱阁”则是自北宋嘉佑六年(1061)才建阁。

起初,这座寺院的规模颇大,香火亦盛。不过,到了宋代之后,道教文化逐渐在蓬莱阁兴起,弥陀寺香火渐稀。

建国后经过修缮,弥陀寺现存前殿、正殿和东西厢房。正殿前有一东西向甬道,分别通圆形角门。东、西角门门额,外曰"蓬壶",内曰"胜境",如图中所示。

2、弥陀寺、弥陀庵、弥陀礁

在清代的蓬莱县(登州府驻地),带有“弥陀”字样的场所颇多,如弥陀寺、弥陀庵、弥陀礁。

弥陀寺,就是刚才提到的建筑。而弥陀庵则位于登州城内(北门内西南)。弥陀礁则位于遥远的隍城岛。

具体而言,前两者都是佛门建筑,而后者则属于天然景观,形状奇特,其上刻有“阿弥陀佛”字样。

3、吴佩孚与弥陀寺

籍贯蓬莱的吴佩孚,是北洋时期一度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本身原为清末秀才,后来投笔从戎,以陆军第三师(长期担任师长)起家,成为直系“曹吴”架构中的关键力量。

与其他行伍出身的统兵将领不同,吴佩孚由于有较好的文化功底,时常亲自撰写文书、檄文。其中,第三师的军歌就是由他执笔,名为《满江红•登蓬莱阁》。其词曰: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潮大作。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 黑龙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外寇任纵横,风尘恶。

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 主权堕。叹江山如故,异族错落。何日奉命提劲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总体而言,这首词体现出的是“御侮爱国”的思想,而这也是吴佩孚受到外界称赞的一点。在最后,他说:“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意思就是如果能一战定乾坤,恢复疆土,自己可卸甲归乡,在蓬莱山上吃斋念佛。

这其中的“弥陀”,虽然指的是佛门。但倘若真的是回蓬莱阁念佛的话,恐怕最合适的地方,也就是弥陀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