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资讯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蓬莱阁:文化创新脉动“人间仙境”

美丽的蓬莱阁景区。 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摄

精彩的演出

游客和“八仙”合影

水母网6月1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洁 通讯员 旅宣 彭月华 张博昕 摄影报道)海风萧萧,烟雨蒙蒙。6月的蓬莱阁,迎来了一年中最迷人的时节。

四年前,历经近千年的蓬莱阁有了新的历史印记。

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登上蓬莱阁主阁,远眺黄渤海分界线,俯瞰蓬莱水城,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

重要节点,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四年来,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蓬莱阁在做好文物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追赶超越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再次探访生机勃勃的千年古阁。在一砖一瓦、一步一景中,走进这幅徐徐展开的新的时代画卷。

守住“看得见”的

文化根脉

端午时节的蓬莱阁,草木葱葱,绿水依依,一派生机盎然。绿水青山与文化遗迹的完美融合,形成了这幅画卷最亮眼的“封面”。

蓬莱阁古建筑群里蕴藏着八仙文化的丰富内涵、“海市蜃楼”的神秘奇观,无数珍贵的历史遗存为这里注入了独特的城市魅力。

“要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蓬莱阁加大建筑单体文物保护的修缮力度,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安全防护,守住这片“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根脉。

修旧如旧,又坚固如新。四年来,蓬莱阁实施丹崖山西部后崖边坡治理加固工程,维修了蓬莱阁主阁、天后宫、龙王宫、三清殿等建筑单体的地砖、院墙、屋顶和屋脊构建。2021年以来,又陆续完成了丹崖山岩体加固、小海南岸护坡护墙修缮、安防消防系统改造升级等重大工程,让文物文化资源永续利用。

如今,站在“海不扬波”平台上,仙风海韵依旧,历经海浪洗礼的丹崖山愈加“坚强”。“我们将以文化为根基,深入研究、大力弘扬蓬莱阁优秀传统文化。”蓬莱阁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党委委员范丽告诉记者,蓬莱阁将继续强化文化文物、重点项目的课题研究、梳理、论证,推动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

蓬莱阁的“守护”之路,是烟台文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写照。

“十三五”以来,我市实施了烟台山建筑群、蓬莱阁等43项重点文保单位修缮工程;去年以来,对朝阳街、奇山所160处文物建筑进行修缮;近三年来,考古勘探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以上,发现战国时期水井遗址等遗址遗迹447处,岳石文化时期文物500余件,让文物在新时代绽放新风采。

传承“打得响”的

文化故事

翻开这幅历史画卷的卷轴,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的繁华盛景、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家国情怀……一段段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这座千年古阁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智慧启迪。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凭栏察看水城炮台和古代舰船入海口,听取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操练水师、保卫海防等历史介绍,对戚继光的民族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才能从容应对时代赋予的挑战。四年来,牢记总书记嘱托,蓬莱阁景区大力弘扬戚继光文化,参与建设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蓬莱教学区,突出“海洋强国和民族精神”主题,打造成为传播历史文化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吸引党政机关干部和中小学生前来研学。

“我们坚持文化引领,将蓬莱阁景区特有的戚继光文化、海丝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共同打造文化高地。”范丽告诉记者,作为现代化的党性教育基地,戚继光纪念馆开发了巡阅海防、解围仙游、汤泉大阅等多媒体大秀,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每一次现代声光电技术的生动演绎与情景再现中愈加浸润人心。

用传统文化之美坚定文化自信。在烟台,无数如戚继光一般的英雄人物和传奇故事,在润物无声中激励着后人前行,书写着城市的精神品格。如何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为弘扬中华文明贡献烟台力量?烟台将利用3年时间,全面实施“烟台文化”品牌系列工程。

打响红色文化品牌。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行动,开展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革命旧址保护展示示范、民族民主革命主题文物保护展示三大工程;实施红色文化宣传展示专项行动,以百年党史历史资源保护展示、红色文化主题展览、红色文化宣传传播、红色旅游品牌打造四大工程为抓手,大力弘扬胶东革命精神。

打响海洋文化品牌。实施城市精神弘扬专项行动和人文历史展示专项行动,深化城市精神内核,打响烟台名人、地标品牌,树立烟台人文历史形象,以海洋文化提振烟台城市精神,引领海洋经济发展。

打响胶东文化品牌。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专项行动,着力将胶东文化的精粹内化为烟台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审美价值追求和科学文化素养,使烟台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留存和传承。开展胶东文化挖掘展示专项行动,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胶东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从延续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打造“传得开”的

城市形象

登上蓬莱阁主阁,俯瞰蓬莱水城,这里是古时的登州港,唐宋时期的重要门户和古代四大通商口岸之一。

昔日登州古港,丝竹笙歌,商贾云集;今朝仙山琼阁,云雾缠绕,气象万千。

目前,烟台已与“一带一路”64个沿线国家建立起了多领域的贸易往来,获评中国“一带一路”最具活力城市。

“传承”“开放”“融合”“创新”,是这座千年古城永焕新活力的“密码”——

立足千年古城文化传承。“邂逅唐宋,梦回登州”,以蓬莱阁为龙头、十里画河为轴线、古建筑群为纽带,注重历史传统和风貌格局的保护延续,复兴蓬莱历史城区;

让景区文化“走出去”。蓬莱阁先后与央视《百家讲坛》《国宝档案》、韩国MBC电视台《海上丝绸之路》等栏目合作,推出系列文物专题片。策划开展“八仙游齐鲁”主题营销活动,通过“八仙快闪路演+地域联合搭台+线上线下宣传”浸入式营销手段,放大蓬莱阁景区文化IP效应;

促进文化旅游深入发展。完善传统文化景区旅游业态,增加沉浸式、互动式文化体验项目。通过蓬莱阁建阁960周年文化活动扩大蓬莱阁影响力,《天龙八部手游》线下主题沉浸体验馆在八仙过海景区正式揭牌;

加快文创产品落地步伐。相继推出八仙飘带、八仙丝巾、蓬莱阁口罩、文创雪糕等文创产品,将蓬莱阁独特的IP元素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展现文化的原生魅力。

不仅在蓬莱,放眼全市,一条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逐渐清晰。

围绕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胶东民俗文化、八仙文化等优势地域文化,烟台开展“五个一批”挖掘、阐释、推广工作,树立城市文化新引领,加快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开放一批文化遗址。坚持“先考古,后出让”,做好主动性考古发掘,高效保障市级重大项目实施。公布烟台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做好省第二批革命文物普查申报,争创国家(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等,对外开放考古遗址公园4个。

打造一批特色场馆。出台加强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挥烟台市博物馆“一馆引领”作用,培育打造中心城区、招远、莱阳、蓬长四个特色馆群,构建“一馆四群”格局。

创演一批艺术精品。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激发专业院团创演活力。聚焦喜迎二十大等重大主题,新创提升舞台剧目10部、群文作品10件、影视作品2部。新创优秀美术作品20件,打造6处写生基地,做强“写生烟台”品牌。

举办一批精品展览。自主办、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推出重大主题展、地域文化展、名家邀请展等高水平展览30场次以上,同时,积极参加上级重要展览。

培育一批“烟台好礼”。落实“山东手造”工程部署,培育打造一批“烟台手造”重点产业集群、非遗工坊,争取更多“烟台手造”进入“山东手造”项目库,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和“好品山东”品牌体系。通过“出台一个专项意见、设计一个品牌logo、构建一个产品体系、搭建一个展销平台网络、举办一项品牌赛事”,统筹培育“烟台好礼”品牌。

时间的年轮滚滚向前,牢记嘱托,这幅山海间的时代画卷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崭新的姿态和蓬勃的朝气再续新的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