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资讯

海浪花/风情篇 蓬莱阁弹子涡石及其诗文探析 陈立强

蓬莱阁上有一座苏公祠。进入苏公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苏轼绣像拓片和两侧曾经配挂的“游客到此须饮酒,先生在上莫吟诗” 对联,再就是两侧墙壁上的残碑石刻。其中一块似乎不起眼的残碑,却给中国赏石史上留下了千古绝唱。这方残碑长43cm,宽84cm,是900多年前蓬莱阁下海滩的弹子涡石,让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爱不释手并吟诗赋词的代表之作……

据史料记载,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应挚友之邀,到广东潮阳曾任皇宫教授的吴子野隐居的“岁寒堂”观赏从登州(今蓬莱)经海上运回的奇石。当这些“五彩斑斓”、“秀色粲然”的“美石”出现在眼前时,苏轼立刻被吸引。又因《史记》称蓬莱、方丈和瀛洲为“三神山”,于是苏轼便对古登州的蓬莱产生热切向往之情。在后来苏轼追忆这段历史写下的《北海十二石记》(又称《岁寒堂十二石记》)中,透露出这种心情:

登州下临大海。目力所及,沙门、鼍矶、车牛、大竹、小竹凡五岛。惟沙门最近,兀然焦枯。其余皆紫翠巉绝,出没涛中,真神仙所宅也。上生石芝,草木皆奇玮,多不识名者。又名美石,五采斑斓,或作金色。熙宁己酉岁,李天章为登守,吴子野往从之游。时解贰卿致政,退居于登,使人入诸岛取石,得十二株,皆秀色粲然。适有舶在岸下,将转海至潮。子野请于解公,尽得十二石以归,之所居岁寒堂下。近世好事能致石者多矣,未有取北海而置南海者也。元祐八年八月十五日,东坡居士苏轼记。

巧合的是,元丰八年(1085年),苏轼再度被起用,调登州任知登州军州事。苏轼10月15日到任,20日又接到朝廷诰命,召还回京(今开封),任命礼部员外郎。登州的卸任,给苏轼一点空闲,苏轼便始游古登州蓬莱的山光海色。丹崖耸峙的蓬莱阁、阁下与天相际的大海、蓬莱仙境海市蜃楼、海边的万斛珠矶以及岛上的海珍鳆鱼,都激起苏轼激昂的热情和非凡的才华。

蓬莱阁坐落的丹崖山北麓,下临大海,石壁巉绝,时有碎裂。碎石落入海中,受海浪冲淘,年深岁久,成弹丸之状,美丽可爱。因海岸宽广,积蓄丰厚,被誉为“万斛珠玑”,为蓬莱十大景观之一。当苏轼游览到这里并发现那些珠圆玉润、光洁璀璨的弹子涡石(俗称卵石、球石)时,喜出望外。遂同从者采得具红、黄、白等不同色彩的丸石数百枚。赴京前,长途跋涉携此石带回四川眉州老家,将此石一些放入盆盎中水浴欣赏,一些用来植养庭院内水边生长的菖蒲。苏轼离家赴京前,还写下了长达20句的《文登弹子涡石》(另有版本为《取弹子石。养石》)的五言诗,赠予垂慈堂寺院僧人了性老人:

序云: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水所战,时有破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以养菖蒲,且作诗遗垂慈堂老人。

诗曰:

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

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

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彩。

累累弹丸间,琐细成珠琲。

阎浮一沤尔,真妄果安在。

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

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

明年菖蒲根,连络不可解。

傥有蟠桃生,旦暮犹可侍。

蓬莱阁苏公祠描述弹子涡石的石刻诗文,就是这首,原诗有序无题。

序中“遗”在这里读wei四声,意思是馈赠。“垂慈堂老人”指僧人了性。因其精于医,时人称他的居所为“垂慈堂”。诗中 以“孤根”、“云骨”形容山崖之陡峭,以水神“阳侯”砍杀巨石棱角形容海浪的威力,以波涛的阴冷闪光“阴火”形容球石在水中的光采,写得奇警动人。诗的前半部分着重写蓬莱阁下珠琲般的弹子涡石的形成过程,后半部分用想象笔法,抒写对球石的爱悦和由它的产地来源而引起对登州山海的眷恋。

苏轼在这首古诗里描述蓬莱阁海滩上弹子涡石的意境,大概是这样……

蓬莱阁丹崖山海岸的石峰崖壁直立挺拔,而且颜色绚丽照旧不变。石峰崖壁高矗云天,有的石壁被海浪击打破裂碎落海岸。碎落彩石的凸处棱角已被水神阳侯砍杀磨掉,凹处还映着太阳和波涛闪烁出阴冷晶莹的光彩。在数不清弹丸似的彩石中,有的已变成了圆润的珠玑。在这人世间,当这些彩石被海水浸没刚露出水面时,想不到真象鲜美的硕果一样摆在海滩。我携带着所采的弹子涡石回眉州老家,如同把浩瀚而壮美的东海装进衣袖内也带了回来。尊敬的慈亲老人开开眼界吧,低头见到绚丽的丸石,仰首可想到东海那雄伟的石峰山崖.把丸石放进盛水的盆器中观赏,丸石还会呈现出太阳与山海相辉映的壮丽景象。用丸石植养菖蒲,第二年淡红色的菖蒲根会与石合抱在一起,很难分出哪是石,哪是菖蒲根.如果所采的丸石中有状若象征长寿的蟠桃显出来让老人观赏,那就如同我待在家里每天早晚留守在老人身旁啊!

如何评价和鉴赏苏轼吟咏蓬莱阁弹子涡石的诗文呢?

我与蓬莱电视台《史迹探释》栏目组在采访时,烟台王世志着重从赏石的标准和赏石的方法方面,指出苏轼的《取弹子石。养石》诗,是华夏石坛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他说苏轼既是赏石家诗人,又是诗人赏石家。王世志在《研读苏轼“取弹子石.养石”》一文里指出,苏轼《取弹子石。养石》诗,集叙事、写景、状物、抒情于一体,以“取”、“持”、“置”、“养”弹子涡石为线索,不但用文学巨匠的手笔把弹子涡石的产地、成因、色泽、形态、名称来历糅于诗中,而且以赏石家特有的禅能、悟性,采用异乎寻常的想象,从“质、形、色、意”等诸多方面,淋漓尽致地讴歌了蓬莱阁弹子涡石,为今人提出的“质、形、纹、色、意”的赏石标准提供了实践依据。《取弹子石.养石》诗还告诉后人,苏轼独创了把卵石置于盆中养石的观赏法。林有麟《素园石谱》在展示的赏石墨图里撰文说“国产五色石,以玻璃盆贮之,斓然可爱……苏子瞻(即苏轼)常以之供。”尽管此玻璃盆中所置之石非为弹子涡,但足可证明把石置于盆中养石观赏确是苏轼的“专利”,说他“独创”并不为过。当然,苏轼绝不会也并不主张把所有石种皆置于盆中观赏,只不过他为充分展示弹子涡石自身美的观赏价值,针对其体小且有群体观赏性的特点,借鉴在东海采石时发现“阎浮一沤尔,真妄果安在”的自然现象,方把弹子涡石“置之盆盎中”的。苏轼这种善于从实践中提炼,因石制宜的赏石创新精神,也应该给今人以深刻启示。

烟台作家山曼在他的《大海石趣》一文中对弹子涡石则作了这样的描述:“宋朝的大诗人苏东坡,在登州只作了五天知州,临行之时就带走了当地的卵石,送给朋友,还专为此写了一篇精美的散文《北海十二石记》,说那卵石‘五彩斑斓,秀色粲然’……蓬莱丹崖山蓬莱阁下多卵石,苏东坡当年记过它的成因‘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洗岁久,皆圆熟可爱。’后人更觉其宝气珠光,万斛难量,定为‘蓬莱十大景’之一,名为‘万斛珠玑’。

2006年9月,一种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图案清晰、玉质感强的卵石在第五届烟台黄海城市花园杯赏石展会上靓丽亮相,立即引起了关注。中国收藏协会会长闫振堂,确认这种小巧的卵石,就是当年宋代苏轼所钟爱的蓬莱阁弹子涡石。

打开《山东省情网》,也有一段关于苏轼与蓬莱弹子涡石产地的介绍。说苏轼曾数次游览蓬莱城西北3里许的田横山,尤其是对其山阴下滩头之卵石情有独钟……田横山俗名“老北山”,因山后多卵石,又称“珠玑岩”或“登州岬”,是渤、黄二海的分界处。田横山与丹崖山相接,山之西、北两面,悬崖陡峭,海拔千仞,半浸海中,形势险要。田横山山阴,因受浪涛淘洗,碎破裂穿,形成一片嶙峋奇石,形态各异,悦人眼目。其滩头,卵石累累,珠光宝气,深为苏轼喜爱。

今天,蓬莱阁海滩的球石已濒于绝迹。当年蓬莱阁下的十大景之一的“万斛珠玑”的壮观场面已不复存在,产于蓬莱阁海滩下比一般球石还小巧艳丽、圆熟可爱的“弹子涡石”,也很难找到踪影。可是,正由于历史上苏轼以及其它文人墨客吟咏弹子涡石的诗篇魅力,让后来许多赏石者常常不厌其烦奔赴蓬莱阁下,去追寻那久远的梦。

陈立强

男 1957年出生

蓬莱广播电视台退休干部

曾任——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国家高级书法家职业资格

国家一级美术师烟台硬协副主席

壹点号海浪花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