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资讯

家住蓬莱:生活于“仙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的家乡,在蓬莱。

是的,就是那个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仙境“。之所以只能想象,是因为凡人很难到那里。

其实倒也不用太好奇,我们那里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山高些,山上的景色美一些,亭台楼阁都是金银珠玉建造的,一年四季都阳光明媚;酒壶都是金子做的,里边盛满喝了就可以长生不老的美酒,怎么喝也喝不完;上等琉璃制作的器具里装满了仙丹;山上的飞禽走兽都是纯白色的,都很有灵性;山上树木丛生,树上结满了珠玉,花果都很美味,吃了都可以长生不老。

在我们那里生活的都是神仙圣人,大家都会仙术,出门一般都是飞来飞去,平常大家凑在一起吃吃仙果喝喝仙酿,看看仙女跳舞,虽然不用上班不缺钱花,没有疫情没有压力,但其实真挺无聊的……

错了!重来……


此蓬莱非彼蓬莱

我国道教文化中,有非常悠久的神仙传说,神仙居住之所即为“仙境“。

“蓬莱”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蓬莱山在海中”一句。《列子·汤问》中详细介绍了位于渤海之东的五座仙山,其中以”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最为著名,尤其是“蓬莱”仙山。称“蓬莱位于渤海之中,望之如云”,“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其上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

至此,蓬莱山成为了我国道教仙境传说中的两大仙山之一(另一仙山为昆仑山,传说为仙帝在人间的都邑)。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也有很多以蓬莱指代仙境的美妙诗句传世,例如唐代茶仙卢仝的《七碗茶诗》中有“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元稹有“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诗圣杜甫则有“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著有《梨岳集》的晚唐诗人李频有“待看春榜来江外,名占蓬莱第几仙”句,辛弃疾《游武夷》中则有“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历史上关于“蓬莱仙境”的传说也很多。

东晋皇甫谧所撰《高士传》中记录了一个叫安期生的人,传说他为了寻找仙草而出海,途中遭遇大风差点儿丧命,幸亏被一只大龟驮到蓬莱仙岛上,被仙人救治并赐予了长生不老之果,后来活到1000多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作诗《客有说》:

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楼台。

中有仙龛虚一室,多传此待乐天采。

据说这首诗是白居易听闻一个在海上遇险被卷到一不知名海岛而得救的人讲述自己经历后所做。

“蓬莱仙境”的传说越传越逼真,加上“海市蜃楼”的神奇景象,这成功吸引了历朝历代的一国之君们注意。自秦皇汉武始,强大的帝王们在征服了陆地之后,都对寻找传说中的“蓬莱仙境”产生了浓厚兴趣。据说始皇帝先后四次东巡,在如今的烟台市留下了“芝罘”这样的传说。而汉武大帝更是不遑多让,先后八次亲自乘船出海,终于在一次次失望之后,因心中对于“蓬莱仙境”的向往越发强烈,于是命人在海边建造小城,取名“蓬莱”。

这便是我的家乡,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最早出现在历史上时的样子。


不是“海上仙山”,是“人间仙境”

也许是因为与“蓬莱仙山”同名,也许是因为千百年来作为古人访仙的出海口,又也许是因为蓬莱经常有古人难以理解的”海市蜃楼“景象出现,蓬莱小城虽然不是真正的”海上仙山“,却逐渐成为世人心目中的”人间仙境“。

正所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

据记载,蓬莱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聚居,及至汉武帝访仙而建城;到唐代先设镇而后由镇升为县;明代初期,更名为“登州“的蓬莱升为登州府,逐渐发展成为了胶东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如果您到蓬莱,“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理应是第一站。

蓬莱阁始建于北宋,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它建于蓬莱城北丹崖山之上,临海而建,高阁凌空,云拥浪托,气势恢宏。每当海上雾气涌起,层层裹绕山腰,仙阁在云遮雾罩中忽隐忽现,人们置身其中,很容易生出超脱之感,仿佛真的置身仙境。

蓬莱籍著名作家杨朔先生曾这样描写他记忆中的蓬莱阁:

“特别是城北丹崖山上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

如果您到蓬莱,我会推荐您去三仙山逛一逛。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海上的三座仙山神秘难寻,蓬莱的三仙山却可以让您实实在在地游览:蓬岛瑶台(蓬莱山),瀛洲仙境(瀛洲山),方壶胜境(方丈山),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金碧辉煌;而园内则绿树掩映,古木参天,奇石各异,珍禽嬉戏,置身其中,恍惚间便真的有置身海上仙山的错觉,料那神仙之境也不过如此吧!

如果您到蓬莱,一定要去八仙渡,吃着“八仙宴”,听听“八仙过海”的故事。

乘风破浪的八仙

作为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故事,各显神通的八仙过海,实在是令人神往。

据说有一天,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规定每人均以蓬莱当地特产准备一道菜。八位神仙便分别以当地特色大虾、海参、扇贝、海蟹、红螺、真鲷等海珍品为原料进行烹制,最后加工出了8个拼盘、8个热菜和1个热汤(这也是如今“八仙宴”的由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大哥铁拐李便提议大家去海上三座仙山游览,并且要求不能乘船,各凭自己道法。于是大家便在八仙渡出海,各显神通,一时间好不热闹。不过后来因为太折腾把人家龙王惹恼了,双方便在海上斗法,后来幸亏观音菩萨出面调和,双方才作罢。

八位神仙与道教其他神仙不同,均为凡人得道,而且都有多姿多彩的凡人故事,据说也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八类人,与一般神仙的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百姓喜爱。不但是蓬莱,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八仙宫,供奉有八仙神像。

如果您到蓬莱,希望您可以幸运地看到“海市蜃楼”。

如今我们知道,海市蜃楼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发生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蓬莱因为独特的地理和气象条件,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频繁出现海市蜃楼奇观的城市。

以上。科学家口中的海市蜃楼实在无趣。

岂不知,海市蜃楼是蓬莱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景观,其或山岛变幻,或高楼突起,时分时合,乍现乍隐,缥缈虚幻,变化莫测,古往今来曾吸引了无数人慕名专程前往观看。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在蓬莱当过五天官,他早就听过海市蜃楼奇观,但却因到任时节气已过,没有机会真正看到。但即便如此,东坡先生还是留下了“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这样颇得仙境意境的诗作。

试想,沧溟浩淼中出现一幅似假还真,若隐若现的场景:高楼耸立,灯火辉煌,灿烂夺目;街路熙攘,或忧或喜,历历可见。一切远如虚无,一切又都好像触手可及,怎不让人产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唏嘘之感?

当然,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蓬莱人,日常里更喜欢的,还是在一个海上升明月的夜里,赤脚走在松软的沙滩上,迎着清凉的海风,倾听海浪的涛声,任由神思万里,仿若去赴仙人的约会。

蓬莱!蓬莱!

天上人间!人间天上!


“仙境”之中有高人

如果您就要离开蓬莱,我会提醒您,别忘了去见一个人。

是的,不是仙人,他只是一个,人。

戚继光。

很长时间以来,我的潜意识里都很难把这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不败“战神“和仙气飘飘的蓬莱关联到一起,尽管我年少时曾在水城里住过好久,曾经离他那么近,确切地知道他曾经光辉的存在。

大概是因为,他的气质实在是太不“仙“了。

但这一点儿都不影响我对他的崇拜。

我中华几千年王朝更替,熠熠生辉的将星数不胜数,但真正能做到不败的,戚继光几乎可算唯一。

他自世袭了父亲的官位后,先是坐镇东南沿海与倭寇鏖战十余年,期间别具一格征兵组建“戚家军”,发明独门兵器狼筅,创立鸳鸯阵,一举扫灭为祸沿海多年的倭寇,确保了东南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连战连捷已经很难了,更难的是,戚继光的部队在与倭寇的较量中,敌我战损比达到惊人的1000:3,杀敌一千自损三人!

平定东南之后的戚继光又北上抗击蒙古内犯十余年,期间大力修固长城并建造碉堡,同时写出了一部军事训练专著《练兵实记》。

照理说,这一生戎马从无败绩的表现,我们这位戚少保即便称不得仙人,做个神人总该绰绰有余的。

但是,尽管青年时就以“封侯非我意,惟愿海波平“铿锵言志,戚继光虽然战绩彪炳,但其实他却不是个清廉自守的好官。

据考,戚继光先后投靠当时的江浙总督胡宗宪以及后来的首辅张居正,送礼行贿轻车熟路。虽然戚继光这种官场上的逢迎主要还是为了排除内部隐患,确保后勤稳固,虽说是受当时明朝的官场风气所迫,虽说其目的是好的,但其为官之道还是不免让人诟病。

仙人无瑕,但戚继光沙场杀伐,为官也多有瑕疵,当然不够完美,离仙人境界远得很。但惟其如此,我却更喜欢他:当然喜欢他的抗击外侮,但更喜欢的其实是他浊世之中因势制宜,不拘小节的不完美。

毕竟,仙山上完美的仙人们并不能真正为世间带来多少实在益处,而这些有缺陷的能臣却可以切切实实地救众生于水火。


这也是我生活于蓬莱这个“人间仙境“的体验吧:尽管也憧憬传说中海上仙山中”仙人“们的鸾姿凤态、丰神俊朗,但我还是更爱这座海滨小城中真真切切的人间烟火气!

【本文原创,欢迎雅正。喜欢请关注@七盏先生】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