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资讯

蓬莱阁上有四句檐头诗,你知道吗?

春节前没几天,陪几位考察旅游产业的专家来到了蓬莱阁

时近年关,景区里非常清冷,没有几个人。天有些薄阴,配这千年古阁的气质刚刚好。

我们也不急,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教授时不时地提出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渐渐地云开雾散,阳光打在石墙上,透着冬日和煦的温暖。

没有风。

从偏廊台阶上主阁的时候,墙头瓦片上的兽面勾头,恰好两个人脸样的,很开心哈,怪吓人的,下面的龙倒是很有些气势,似乎要飞腾出小小的檐面。

站在阁西的廊头上,苍茫的天际下,灰瓦覆盖着古老的建筑,墙头与古树颜色都差不多,屋顶的残雪透出点亮色。

从阁东头向东看,普照楼和宾日楼的楼顶参差错落,煞是漂亮。教授嘱他的弟子说,快快,在这来一张。

站得很端庄。

进到天后宫寝殿的院子,我忽然又发现了那首檐头诗。十几年没来,我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但再看到它仍让我感觉新奇。这样的隐藏,这样的出其不意,在各大景区里也是少见吧?反正我没有见过。

它位于东西厢房的墀头砖上,年深月久,风雨剥蚀,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游人很难发现。我这1.60米的身高,得高举着手机才能拍清楚:

直上蓬莱阁,直字已经残掉了

人间第一楼。

云山千里目,

海国四时秋。

话说1775年腊月的一天,应该比我们这次早几天,风不大,天空悠然地下起了飘飘小雪。全年的事都忙活完了,作为驻蓬莱最高长官的陈葆光难得有此闲暇,约了张一飞和程师濂这两个下属兼好友说话聊天,三个人喝了点小酒,又去茶室喝了点茶,兴致一来,一同在雪中登上了蓬莱阁。

小雪飘飘,天却明朗,应该是下着太阳雪。站在蓬莱阁的后廊上,临海迎风,酒劲微熏,热血蒸腾,但见远处海天苍茫,好不辽阔。两个同僚一看首长兴致挺高,纷纷说,头儿,今天天儿这么好,雪花这么应景,您这一年的工作成绩卓著,现在也没什么尾子烦心,想您科班出身,才高八斗,何不就此作诗一首?

陈葆光听得顺耳,难得身边无琐事,心中无烦恼,胸臆间正是畅快,豪情一来,便也没有假模假样地推辞,当即说,行。沉吟片刻,即兴做了一首,字里行间甚是气势:

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

云山千里目,海国四时秋。

政简寻仙迹,杯空市鹿裘。

诸君偏爱雪,非为醉中游。

看得出三人平日里斯混得甚是熟稔,那陈首长私下也没什么架子。见此诗一出,两人拍手鼓掌,陈葆光小脸红扑扑地,用发亮的眸子盯着二人说,你们也来?!二人兴致也高,张一飞说,我先来,他想了一会,当即和诗一首,意境更为飘逸:

一上蓬莱阁,危然百尺楼。

有天皆化日,无地不成秋。

幸我能飞舄,随人且布裘。

更欣飘玉雪,太守出仝游。

程师濂也不甘示弱,随后也吟出一首,仙气更浓:

杖策最高楼,乾坤一气浮。

苍茫徐福岛,远近海人舟。

只为寻仙至,何妨踏雪游。

愿君拚十日,仝向洞天留。

三人皆大笑不止,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随从记下来,后着匠人刻撰,不想却千古留芳。尤其刻在檐头的这四句诗,“正是对当时蓬莱阁清静幽远、高旷明快的意境最恰如其分的描绘,并由此成为历史上描写蓬莱阁风光景致的杰出诗文之一。” (摘自《蓬莱阁碑刻诗文赏析》)

檐头诗只刻了其中的一部分。全诗刻于阁内苏公祠内南墙之上,汉白玉质地,行书阴刻。

碑文如下:

敷政东牟同诸友冒雪登蓬莱阁率成一律

(清)陈葆光 张一飞 程师谦

三晋芝田陈葆光

望溪张一飞和作

愿君拚十日,仝向洞天留。1

宝山程师濂和作

1附有“叶适诗:‘徘徊上洞天,拚作十日留’。”

肉体是脆弱的,抵不过石头。故人已去数百年,我们尚可从石刻中回味当时的情境,那丝游离的豪气和快乐透过石头上的文字,依稀可触。这是文化的力量。

蓬莱阁上的楹联碑刻处处皆是,自北宋至清代,数不胜数。阁上的名诗胜景也很多,一笔两笔是写不清楚的,以后有机会再细品。

我们走到观澜亭,可以直接看到东边的海水浴场和水城全貌,教授看着里面的那个小石桌,激动万分地说,这要是夏天在这里,泡壶茶,下两盘棋......

远处的蓬莱小城笼罩在氤氲的雾霭之中,那是人间烟火。

沧海桑田道不尽,唯有当下最销魂。(摘自《无言拈来集》)

开心每一天。

备注:

陈葆光(生卒年不详),山西灵石人,字芝田。官至湖南盐运使,清乾隆时期曾任登州知府。

程师濂(生卒年不详),上海宝山人,字茂来。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举人,曾任蓬莱山长,六十年(1795年)升任蓬莱知县。

张一飞,不知道。

普及中小学教育:

舄:xi,同“鞋”

仝:tóng,同“同”

拚:pīn,同“拼”;pàn,舍弃;

fān,同“翻”,飞的样子

一个来自于中国蓬莱的公众号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