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23《坛经·忏悔品第六2》

23《坛经·忏悔品第六2》

【原文】

        “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

        “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浅析】

1、忏悔分有相、无相。有相忏悔就事上改,无相忏悔是根正子上改。

1)无相忏悔,不着相,自己只是事做错了,人没有对错。关键是内观反省自己的情绪、观念,重点在转念。

2)有相忏悔,只在事情上改,是改行为,不改心。

3)比如我当年因酒后无德,胡说八道,酿成大错,好多年过去了,认为问题出在酒上,只要把酒戒了,就不会有大错了。这是有相忏悔,没用的。

4)其实关键在于转念。观念不改,不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问题,是妄念在心,是轻视他人,是嗔恨心、是小我做崇等等。

5)现在读经典,明白了一些,知道酒难戒,不用戒,转念即可。

2、酒喝得再多,心里没事,坦坦荡荡,不想乱性的。问题不在酒上,好比女人不是祸水,英雄难过美人关,便不是英雄。美女只是引子,心里有念想才是。一个人有祸,没有女人乱性,照样出事。

3、不着相很难,世上总有愚且蠢之人,会看不惯,这就是分别心。内省自己也会难免有这样的问题或时候,切记。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永远正确、绝对正确。愚者千虑尚必有一得。智者千虑还必有一失。

4、三念、三业,从此不被愚迷染、不被骄诳染、不被嫉妒染,悉皆无相忏悔,从根子上斩断,永不复起。忏悔三宗罪:愚迷、骄诳、嫉妒。

1)何谓愚迷?老子言“虽智大迷”,愚迷之人并不笨,可能还特别聪明。是着分别相,自以为是。

2)包括人生顺境逆境,从前总以为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哪有客观的,全是自己私下比较的结果。小贩、马云,看和谁比。

3)人生的顺境逆境,全由自己的心出来。境由心生,全在一转念。想想孔颜之乐。

3)幸福不由贫富完全决定,无关外在,向内求。人生亦无风雨也无晴。

4)何谓骄诳?我高人低;何谓嫉妒?人高我低。三罪全从心上,从根本上解决。

5、忏悔有畏因果报应,是忏悔的第一步。然后名与法皆因缘合和,无自性空。如此见一切虚妄不实皆不执著,如此消根源。

6、空不是空掉一切,因果在。因为有因缘在,才能诚恳的忏悔,改变。过去做的已经过去了。但业留了下来,忏悔是消业的第一步。

7、人总在万事万物中,在红尘中翻滚,总看不透、看不空。而信因果便有看空的可能,看空、法空便会有不可思议的神通,便会怎么做都对。

8、法空,突破时间与空间,我们都做不到。因为俗人的因果是实体事与事之间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是而法空是成其事,败其事的因缘。是事物生生灭灭的那个缘。

9、比如,我把杯子碰倒了,水洒出来,这是事与事的因果;佛家的缘是十二因缘,很复杂,我也没琢磨清楚,慢慢悟吧!

10、每个人的业力都不一样,各有来历。不要比,更不要羡慕、嫉妒、嗔恨。如同每个人的考试卷子不一样,题不一样,业力没有可比性。

11、忏悔已,发四弘誓愿:“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简单说:“度众生、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

1)惟有愿力方能消业力。简单来比。一个孩子必须有学习的想法,才能去学习。否则,他不想学,家长再催也没用。

2)人在其他事上自我安慰欺骗危害不大,唯有发愿这件事必须真!这是绝对的善,世上其他都是相对的。

3)发愿如八条目的诚意。发愿不真诚,世上一切做不到。这四弘誓愿全是大乘佛教,都是为了修练好自己,然后才能服务于他人。

4)也正因为有儒道,佛教来到中国才有了真正大乘的气象。度众生并不是做救世主,而是众生的罪、烦恼全是我的烦恼,我的罪。发大愿力消一切业。

12、弘愿前都加了自心和自性。从自己的本心出发,从自我本有的佛性出发。但又是独立思考独立人格,人人自度,自发愿,自我长大。各位看“长大成人”四个字,没有一个偏旁可依靠,全靠我们自己。

13、真正的大善知识都是来启发我们,比如孔门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家的“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佛家更是以心传心,教外别传,自性自度。

14、“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千万不可瞧不上别人,你今沒有以上毛病,不一定你在同样的境遇中不犯,能抵挡得住。

15、老子亦言“明白四达,能无智乎?”我如果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我能顺天理,不去攫取,不动心吗?太难了!大概率做不到!

16、解剖别人不易,解剖自己更重要,但更不易!千万别做他人师,千万别误人子弟!如此才靠近真正大乘佛教的精神。我们都在众生中,众生的一切毛病我都有!心佛众生无差别,才算彻底的态度。

17、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自求干净!度自己就是度众生,一边度自己,一边度众生。心中众生便是自心众生,众生之过即己之过。众生就在你心里,分不开。“何名自性自度?”以般若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