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优势教养: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现在大约是晚上11点,整个屋子都很安静。孩子们已经上床睡觉了,所有的晚间活动——晚饭、写作业、家庭活动——都已经告一段落,马特不知是在看书还是已经睡着了,猫、狗,以及我那爱说话的澳洲鹦鹉都在打瞌睡。我穿上我最喜欢的浅蓝色抓绒连帽睡衣,来到书房,坐在桌前,按下开机键,电脑屏幕亮了起来。

我是喜欢熬夜的人,白天在办公室里忙一天,下班回家接着忙家里的事情,到了晚上,我开始回复邮件、审核报告、准备会议、修改学生的论文草稿或科研经费申请,而目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则主要是在写这本书。

在这漫长的一天里,我做了无数决策。申请科研经费让我面对着很多预算问题,书稿的截止日期也在步步逼近,这一切都必须要搞定。平静地工作一段时间后,我突然想吃巧克力,准确地说,是吉百利巧克力,更具体来说,是类似能量棒的那种。我在脑中想象着深蓝色与紫色相间的铝箔包装,一想到那酥脆的饼干与焦糖,我的味蕾就开始兴奋。

不,你不需要巧克力,你需要工作。

巧克力……

工作。

巧——克——力!!!

工作!!!!!

目标和冲动之间的拉锯战让我心烦意乱,于是我起身走到厨房,来到厨柜前——我把那块心心念念的巧克力“藏”在了那儿,就在最上方,最里面。我踮起脚尖,开始摸索着找一块顺滑的、平整的、我梦寐以求的巧克力。

它不在那儿。

我震惊、失望,甚至还有一丝孩子气般的怒气。天哪,谁动了我的巧克力?

然后我想起来了,上周我在晚间工作时把它吃掉了。

在与冲动的斗争中,我们往往是输的一方,尽管你难以抑制的冲动可能会跟我的不一样。7年来,在建设积极心理学中心并成为第一任会长期间,我可能对吉百利巧克力工厂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说真的,我注意到,有时候,比如当我回到家继续工作时,如果白天没有像往常一样不停地做决策、承受各种压力,又或者,在中心忙了一天后,到了晚上我不用继续做白天没做完的事,对巧克力的渴望就并不能打败我。我还是会有冲动,会分神,但我可以做到更专注于手头的事,并对自己说:“晚会儿再吃,当务之急是工作。”我的自制力会更强一些。

所以,蛊惑人心的冲动能否占上风到底取决于什么呢?我曾经以为我对巧克力的渴望是出于对安逸生活的渴求,但研究表明,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在我做了一天的决策后,我的自制力减弱了。

做决策只是自制力的若干消耗因素之一,我们在本章中会详细介绍这些因素。在帮助孩子唤醒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优势,并有效改正缺点的过程中,意识到这些因素十分重要。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要帮助自己坚持做从优势出发的父母。

做从优势出发的父母,实际上是在帮助孩子培养和保持自制力,如果你已经读过前面的章节,帮助孩子培养了注意力和正念,你实际上就已经在让孩子为培养自制力做准备了。在这一章中,我们会对如何培养自制力进行详细的阐述。

什么是自制力

自制力极其重要,它让我们人类可以一心一意地释放自己的潜力,度过充满跌宕起伏、苦辣酸甜、明枪暗箭、曲折麻烦的人生,经历人类领土上所有的日常悲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面临各种选择:工作还是玩游戏?去健身还是打个盹儿?安排一顿健康养生的晚饭还是边看电影边吃薯片打发时间?关注优势还是劣势?这些内心斗争都需要自制力才能平息。自制力可以帮我们做出审慎而明智的选择。

但自制力到底是什么呢?它源于大脑中的哪个区域?为什么它有时候存在感这么强,有时候却踪迹全无呢?

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想请你先花几分钟评估一下你的自制力水平:

自制力水平

得分:把每项得分相加,得到最终的总分。最高分50分,意味着自制力水平最高;中间值25分,意味着自制力水平中等;低于25分,意味着自制力水平较低。

如果你的得分比较低,也不用太过担心。研究表明,尽管自制力是比较重要的品质,但人们的自制力水平往往很低,下文会对此展开更详细的论述。

只需迅速地浏览一遍前面表格中的陈述,就会发现自制力在本质上是控制冲动,是我们在内在的目标和冲动发生冲突时,要用到的一种能力。它让我们超越自身的需求和冲动,进一步挖掘大脑的潜力,控制我们的情绪、想法和行动,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换一个比较高端的表达即是,是在行使自由意志。

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都会经历内心斗争,可能是对我们想要做的事情说“不”(莉,不能吃巧克力),也可能是对我们不想做的事情说“是”(莉,完成这份报告)。

自制力和注意力之间的联系

自制力和注意力(第五章中讨论过)并不相同,尽管两者确有关联。注意力是我们保持警惕,对某一件事情保持专注的能力。自制力是我们坚持自己的计划,不因冲动使自己的计划偏离正轨的能力。注意力是自制力的前提,你必须要先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然后才能予以控制,但自制力决定了我们会注意到什么东西,两者如影随形。

澳大利亚的一些心理学家做了一系列出色的研究,证明了这种关联。在他们的研究中,参与者需要完成以下3个项目当中的任意一项来培养自制力。在第一个项目中,参与者的任务是设定减肥的目标:去健身房,制订一个塑身计划,坚持下去。在第二个项目中,每个参与者必须制订并开展一项学习计划。第三个项目则是让参与者设定一个存钱的目标,包括制定预算并按照预算生活。这些研究表面上是为了评估参与者能否成功实现目标,但实际却是评估其自制力。

每隔几周,参与者需要来实验室接受注意力测试。这项测试要求参与者观看电脑屏幕上一系列颜色各异的方块,其中有一个方块颜色很特别。当屏幕上的方块被打乱时,参与者必须密切关注那个颜色特别的方块的移动,说出它最终到了哪儿。

转折点来了,在注意力测试进行中时,研究人员开始在另一个屏幕上播放艾迪·墨菲的一部喜剧电影。这是一个自制力测试:参与者会抑制不住冲动而观看艾迪·墨菲的表演,哈哈大笑吗?一旦他们失去自制力,注意力就会分散,也就跟不上方块的移动。研究人员发现:一段时间后,3个项目中的参与者或是变得更加健康,或是坚持学习计划或储蓄计划,而且他们都越来越能自动屏蔽艾迪·墨菲的表演,专心观察方块的移动了。换言之,他们的自制力和注意力水平都提高了。

这些研究揭示出,我们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坚持目标来培养自制力和注意力。这些研究同时也表明,自制力和注意力是相辅相成的,你在培养其中一种的同时也在培养另一种。而反过来看,你在减弱其中一种的同时也在减弱另一种。

营销人员深谙两者的关联:当人们的注意力分散时,往往更容易冲动消费。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商店里会有喧闹的音乐、明亮的灯光、画面不断变换的大屏幕、五颜六色的海报、广告、各种活动、售卖样品的销售人员、特价促销提示等等。很可能你去的时候是为了找一样东西,但是出来时,不仅买了这一样东西,还买了很多不在你计划之内的东西。

自制力的起源和延伸

从维多利亚时代起,自制力就被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意志薄弱说好听点儿是思想不坚定,说难听点儿就是性格缺陷。近代以来,我们认识到,自制力不仅仅关乎你的思想,也关乎你的身体。实际上,它是一种生理能力,与神经系统有关。自制力不足并不总意味着意志薄弱,也可能意味着神经系统负担过重,这就是为什么当觉得压力太大时,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吃垃圾食品,而在更冷静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抵制诱惑的。尽管很多人天生就比别人拥有更强的自制力,我们却都会经历自制力不足的情况。好在实际情况是,自制力跟很多能力一样,也是可以加强的。

神经学家已经发现了大脑中负责自我监测的这部分区域,并称之为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angulate cortex),在家长研讨会上,我只是把它称为我们的自我监测系统。简单来说,它的工作就是监测我们即将采取的行动(冲动行事还是依照计划行事)是否和我们的目标(我们计划做的事情)有相悖之处。

假设你打算减掉2千克肉,却接到了去一家很有名的自助餐厅吃早午餐的邀请。在路上,甚至是在你走向自助餐桌的时候,你还在想,要直接去水果区,拿一碗新鲜水果。但是等一下,那边是不是有刚出炉的华夫饼?没错,还有各种配料。你闻到了美食的味道,你的决心开始动摇了。

这时你的前扣带回皮质监测到了这种不和谐的声音:啊,目标受到了威胁!它发出了警告的信号,打开了通往前额皮质(prefrontal cortex)的大门(这一庞大且高度发达的系统控制我们的有意识选择、理性思维和未来的计划)于是,前额皮质立即插进来说:“嘿,我知道你爱吃华夫饼,但是吃了以后,体重秤上的数字可就不那么好看了。想想昨天的早饭,你吃了新鲜水果和酸奶后是不是觉得特别有精神?现在你也可以再次体验同样的感觉,别被这些华夫饼打倒了,这样下周你再站到体重秤上时会觉得特别棒。”

如果我们大脑的机制本就会帮助我们自制,为什么战胜冲动还这么难呢?

那是因为我们的冲动源于一片古老而强大的大脑区域,我们称之为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多年前,在我们各项能力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时,就有了这一原始的系统它带给我们安全感,让我们一定要吃饱而不是饿了才吃,坚持一天天地活下去,进行繁殖。该系统对我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这些核心感觉至关重要,它不会消失,所以我们的冲动也不会消失。研究表明,我们一生有50%的时间花在欲望和冲动上,每天要花3~4小时来抵制诱惑。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输给冲动的可能大概是60%。

这些数据乍看之下让人觉得很郁闷,但从进化的角度看,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我们已经基本从由冲动控制的有机体变为了可以借助大脑,积极运用自制力的有机体。根据苏珊娜·西格斯托姆博士的研究,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已经演化出了一种自控机制,她称之为“三思而后行反应”(pause and plan response)。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战或逃反应”(fight or flight response),交感神经系统认识到威胁并发出警告以后,就会产生这种反应,刺激身体行动起来——心跳加快,血液流向肌肉,准备好进行自我防御。三思而后行反应是与之互补的一种反应,出现在神经系统的另一个部位——副交感神经系统。与战或逃反应相反,三思而后行反应会触发一系列联动变化,让我们战胜高度警惕的冲动,让血液流向前额皮质,让理性占据上风。它的作用是,认人先暂停一下,放松身体,退一步,深呼吸,冷静下来,理清思路,做出更理性的反应。

人们在还处于婴儿期时就开始发展自制力了。到孩子18个月的时候,在家长给他定了规矩以后,孩子开始变得更加配合:只要有人对他说“不”(不过也分时候),他就不会碰小饰品,即使他们想。这表明他们开始控制冲动,开始有抵制诱惑的能力。等孩子到了学步期时,你会看到他们开始可以抵制横穿马路的冲动,开始分享他们的玩具,愿意等所有人都坐下来以后才开始吃东西、拆生日礼物。这时孩子的自制力还有待完善,但你可以看到,它还在发展。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会在4~6岁时表现出延迟满足的能力。自制力让他们愿意放弃眼前的享受,以便在之后获得更大的奖励。对多数孩子来说,在7~9岁时,自制力会以一种更加稳定的方式起作用,在9~12岁时,孩子的自制力会迎来另一个小幅的飞跃发展期。

然后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自制力又会下降,因为边缘系统控制下的冲动和欲望中心进入了飞跃发展期,暂时超过了前额皮质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青少年会很冲动,想冒险。在此要再说一下,这种现象背后的进化成因可能是好的:在远古时代,与如今的青少年处于同样年纪的人未必会比今天的青少年活得更久,今天看来接近莽撞的勇气可能正是当时所需要的,因为当时的人要面对弱肉强食的世界,猎杀野兽以获取营养,冲入未知领域来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在部落里争夺最好的配偶。在当时的情况下,谨慎小心倒不如放手一搏。祖先的基因在刺激我们:“及时行乐吧,你可能活不过明天。实际上,很可能就是这样。”(所以,想吃华夫饼的时候就吃吧。)

好在,我在第四章中说过,前额皮质的发展后来又赶了上来,前额皮质和边缘系统之间的连接继续发展。到了孩子17岁左右时,两者之间的连接发展达到了某个巅峰期,彼此可以有效地“交流”,所以有时候我们冲动时,前额皮质可以及时地制止我们。

一个人的身体内有这么多复杂且根深蒂固的关联,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对培养自制力失去信心。我认为,作为人,作为家长,明白身体内在的调节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平衡,让我们觉得安心。在人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自制力可能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第一,控制一时的冲动。例如,虽然你很想看电视,但还是选择坚持去报税;孩子虽然很想要玩会儿电脑,但还是选择了坚持练习钢琴。

第二,长时间自我控制。这里指能长时间看到并设定特定类型的注意力,比如注意到你自己在拖着不去报税(看到了一种有意疏忽),因此制订计划,决定在任务截止日期前每晚做半小时(设定一种类型);注意到孩子并没有抽时间练钢琴,而是沉迷于电子游戏(看到了一种冲动),因此与孩子一起制订计划,规定玩半小时电脑游戏之后要练习半小时的钢琴(设定类型)。

随着大脑的发展,孩子逐渐会学会如何在这两个层面运用自制力,这虽然很难做到但却很重要。自制力有助于孩子取得成就,在一项面向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研究中,在预测平均绩点方面,自制力是一项比智商更重要的指标,因为它能让学生变得自信,学会关心他人,减少抑郁和冒险行为。

研究表明,自制力水平高的学生长大成人后,身体和心理都会更加健康,受教育的程度也会更高,药物滥用的问题比较少,犯罪记录更少,储蓄行为良好,财政更稳定。

鉴于以上种种,我们作为父母和孩子生活中的首席执行官,很大一部分职责是帮助孩子学会意识到自己的冲动,评估自己的三思而后行反应模式,建立有效的方式来管理个人的冲动,直到他们可以内化这些过程,可以独立自主地进行。

从优势出发的父母会让孩子为运用自制力做好准备。每一次孩子战胜“逞一时之快”的冲动,把精力投入到培养优势(比如,去练习游泳而不是睡觉)中,都是在进一步挖掘个人潜力。如果在学校的团队活动中,哪怕别的孩子都尖酸刻薄,他仍能保持耐心,助人为乐,那他就是在用自制力来培养积极的个性特征。孩子在自制力方面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会累积起来,培养其潜在优势,为其取得卓越成就奠定基础。

4种消耗自制力的因素

罗伊·鲍迈斯特博士和马克·穆拉文博士把自制力比作一块肌肉,肌肉用多了会有疲劳感,自制力也是,它有4种消耗因素:

• 抑制冲动

• 做决策

• 压抑情绪

• 面对压力

你会发现,所有这些消耗因素会在一天内慢慢累积,即使一开始我们的自制力很强,随着我们对它的不断使用,自制力也会逐渐消耗,到了要下班或放学时,我们的自制力水平自然就变得特别低——难怪晚上一家人凑在一起时脾气会变坏。然而,家长还有晚饭要做,孩子还有家庭作业要写,更别说大多数人还都要抵制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看电影、听音乐、跟朋友闲聊、发信息等无穷的诱惑。

当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负载过重时,自制力也会出问题,仅仅是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到我们,让我们能更加体谅自己和孩子。

幸运的是,自制力跟我们的肌肉一样,可以通过恰当使用得到强化,而优势教养能让我们和孩子准备好正确使用自制力。

关注优势和培养自制力相辅相成

在第三章中,我们讨论了优势三要素:优异的表现、充满激情和经常用到(也就是练习或为之努力)自制力对优势培养尤其重要,因为它正是这个公式中的“努力”所需要的,重复练习、实验、试错,预演、不间断地排练、纠错、重写、重来等都需要自制力作为从优势出发的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培养自制力,投入必要的努力,发展自身优势。

优势教养不太可能引发上文所列的自制力的消耗因素。我个人的研究发现表明,从优势出发的父母在做决定时承受的压力更小,而且尽管孩子需要很努力地培养自己的优势,但出于对所做之事的热爱,他们会更自制,并因此收获“表现优异”和“充满激情”这样甜蜜的回报。

甚至在孩子必须面对他们的劣势或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挑战(我们会在第九章中深入探讨这一点)时,如果他们能借助优势,将自制力和用正念锻炼出来的自我意识有效结合,结果也会更好。

对我们的孩子来说,从他们的核心优势出发做事,要比运用习得行为和劣势埋头苦干所承受的压力小得多,我们所有人都需要不时挖掘自身的习得优势但当孩子不知道习得行为和核心优势之间的差异时,就有可能选择他们不甚满意的研究或职业方向,让自己精疲力竭,逐渐耗尽改变个人命运所需要的自制力。

[澳]莉·沃特斯《优势教养:发现、培养孩子优势的实用教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