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试论镇墓兽的源起(二)

上集回顾:

05 射魃、辟邪、貔貅说

南京大学历史系的范毓周教授认为: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有使臣把狮子作为礼物带到了中原,狮子的形象酷似史书上的貔貅,所以汉代很长一段时期,人们都管狮子石刻叫貔貅,这种叫法流传至今仍有一定影响力。所以不少外地游客来南京,见到与狮子酷似的辟邪,就会叫成貔貅。

他又说:有人认为辟邪和貔貅是两种瑞兽,其实,貔貅只是辟邪另一种叫法。一般来说,我国南方习惯称‘貔貅’,北方习惯称‘辟邪’。

指的是同一种东西。但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貔貅,又称貔虎。貔是古籍中的一种猛兽,或曰似虎,或曰似熊,一名执夷,又名白狐。

戴复古《满江红》: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06 天禄、添禄、天鹿说

1、天禄、添禄说。

古代王公贵族不但希望在生享受繁华富贵,死后用镇墓兽来保护亡灵,而且还希望来世继续享受富贵荣华。

故有天禄、添禄之说,所謂天之禄籍,长终汝身。

也有学者认为,汉代的天禄与辟邪在区分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定。

三国时期孟康在《汉书.西域传》注中说:一角者为天鹿(鹿同禄),两角者为辟邪。

而唐代颜师古注并未说明辟邪有角,可见古代文献中对辟邪、天禄、镇墓兽的名称说法不一,并没有明确的划分规则,遂单出的统称为辟邪或天禄均可。

双出的则一为天禄,一为辟邪,殉葬墓室则称之为镇墓兽。

2、天鹿说。

天禄、添禄谐音天鹿。

与古代天文星宿象征比附意义之张宿多吉,地坤女神相关。

(1)张宿多吉,地坤女神

张宿又名张月鹿,张月鹿为月,为鹿。

汉族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为南方第五宿。

《封神演义》中原名薛宝,在万仙阵中阵亡,死后被封神。源于汉族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汉族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

居朱雀身体与翅膀连接处,翅膀张开才意味着飞翔,民间常有开张大吉等说法,故张宿多吉。

张宿之星大吉昌,祭祀婚姻日久长,葬埋兴工用此日,三年官禄进朝堂。

张月鹿,巽,坤之长女也,张星神主之。

长女神五人,姓李,名神子。衣赤血单衣,张星神主之。

上治保气,下治白石山此二治主午生。

试论镇墓兽的源起(二)

天鹿---天禄

(2)天文张宿,狮子星座,苍兕治水

张宿,张月鹿,星官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七宿第五宿有星六颗,在长蛇座内。

居朱雀身体与翅膀连接处,翅膀张开才意味着飞翔。

天文张宿六星,其形状像张开的弓矢之翼,均为四,五等小星,其中较亮的是张宿二(长蛇)。朱雀就是鸟。翼,也取意于朱鸟。

可见张宿取意于朱鸟,这些都是源于古代淮夷族的图腾。

按天文星座观念,张宿称为鹑尾,鹑也是鸟族,在宿曜十二宫中,张宿属狮子宫四足,在天体星座中属狮子座,在西方说是西塔星的西尔坦。

西尔坦在阿拉伯语中是由西根小骨引申而来,与狮子座腰带意义相同。

张宿的位置是朝向从狮子星座腰部到海蛇座附近的恒星之处,是比狮子座一等星雷古鲁斯,更黯淡的三等星恒星,这星座是春天夜晚,在黄道上的代表星座,位于巨蟹座与处女座中间,为南方朱雀的五弟。

如此,就完成了张宿从远古时代鸟族鹑尾到中古时代虎兕狮子的转变,而张氏图腾,也从上古的鸟转变为中古狮虎,故张忠镇墓兽造型为九狮首,正相对应。

《史记.齐太公世家》云: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

《索隐》云:苍兕本作‘苍雉’。按马融曰:‘苍兕,主舟楫官名。’又王充曰:‘苍兕者,水兽,九头。’今誓众,急济,故言苍兕以惧之。然此文上下并

《今文泰誓》也。也就是说,苍兕是由苍雉演化而来。雉,就是鸟。苍,在古代有东方之意。如东方苍龙。

(3)天文之中为北极、北斗,张宿源于淮夷族图腾,与底面玺书政斗相对应。

天禄星叫禄神、司禄神,又称文昌、文曲星。

在北斗星之上有六颗星,合起来称为文昌宫。

其中的第六颗星即是人们崇拜的禄星。

禄神来源于禄星,而禄星在先秦就已记载。

古人由星辰崇拜而渐入神化。禄星同福星、寿星一样,也被赋予人格。

并且附会为张仙。

《集说诠真》说,这位张仙是四川眉山张远霄,五代时游青城山得道,得四目老翁之弓弹,击散人家之灾厄。

到唐代则附为宰相娄师德托梦之紫衣人。

张氏始祖张挥,字天禄,按照古人天人合一、天文五行思想,天上有天禄星,是北斗七星的重影组成部分,象征人间的福禄吉庆。

论语.尧曰》云:尧:‘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论语》云:人有命有禄,命者富贵贫贱也,禄者盛衰兴废也。

《汉书.刑法志》云:《书》曰‘立功立事,可以永年’。言为政而宜於民者,功成事立,则受天禄而永年命,所谓‘一人有庆,万民赖之’者也。

《史记.天官书》云: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东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推五行,移节度,定诸记,皆系于斗。

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在斗魁中,贵人之牢,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三能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辅星明近,辅臣亲强。

上文中的司禄,即职司功名利禄的禄星。是说文昌宫的第六星为专掌司禄之禄 星。

司禄星在今之小马座,与司命、司中,并称三台,又称三公,司命二星曰上台,即太尉。

司中二星曰中台,即司徒。司徒二星为下台,即司空。

皆正一品,其位至尊。司禄,主赏功进爵。爵,即俸禄。

故人命带禄成格,主其人气质高贵,禀中正之气,文章足以华国,威望可以服众,事功远大,位高身荣。元禄神又名岁禄。

禄神在民间很受欢迎,加官进禄、福禄寿、官上加官、加官晋爵、马上封侯、平(连)升三级等题材的图画、吉祥图案十分流行。

这类画常使用传统的谐音借代法,如以鹿代禄;还有一种福禄寿三星图,画面为一老寿骑鹿(寓禄),随侍一捧桃侍从(寓寿),上空飞着蝙蝠(寓福)。

再如加官进(受)禄图,画面为一束带高冠(寓加官)官员,正抚摸一鹿(寓受禄或进禄)。

故铭文有有年少张中,以及政斗隐含北斗(司禄)之句,与之相对应。

这里也隐喻张中高官厚禄,在前29年360天内,连升三级,由私官东平相到中央朝廷九卿少府,再到三公御史大夫。

07 延维、骓吾说

西汉刘歆编辑整理《山海经·海外西经》:"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霸)天下。"

闻一多《伏羲考》谓延维即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神像。

《山海经》还有骓吾之称: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骓吾,乘之日行千里。

08 獬豸、解廌、任法兽说

有一状似狮子的猛兽---獬豸,又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又名任法兽。

古人认为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常将这种独角兽视为能镇妖辟邪,分辨是非曲直的神兽。

它怒目圆睁,其性极贵公正,见人相斗,触其不正者,闻人争论攻其不直者。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皇帝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的象征。

《汉书》引说:獬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标准)则生于朝廷,楚王获之,装饰于司法官的帽子上,称獬豸冠。

又说獬豸獸性觸不直,故执宪者以其角形为冠。侍御史,周官也,为柱下史,冠法冠。一曰柱后,以铁為柱。还说它是龙生九子之一。

《神异经》:獬豸忠直,见人斗,则触其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一名任法兽。后来执法者的官帽,称为獬冠,汉代称为法冠。

古代的公堂上,其墙上画着獬豸,主审官员头戴獬冠。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

《晋书.舆服志》:獬豸,神羊,能触邪佞。

09 乘黄、飞黄、黄神说

《周书·王会》云:白民乘黄。乘黄者,似骐,背有两角。

又《山海经·海外西经》:白民之国一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这种似犀非犀的神兽形象,显示出威猛凶悍;也是对其来世的美好期翼,对子孙后代的美好祝愿。

汉语成语飞黄腾达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黄神就是乘黄、飞黄,是一种能一飞冲天的神兽,古代巫师将其雕刻成印章形式,用于驱鬼除魔,就叫黄神越章。

北斗则别称维斗,后用于政治军事权威就叫威斗、政斗。而且古人还将墓穴称作黄泉。

《左传.隐公元年.郑公克段于鄢》: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1979年4月陕西宝鸡铲车厂在基建中发现了三座东汉墓,出土了两件解殃瓶。

左瓶行草书体铭文为死人解殃:黄神、北斗主為葬者,阿丘鎮解諸咎殃,葬犯墓神墓伯(通霸),0利不便,今日移别,殃害庚(根)除,死者阿立等,無責妻子子孫,成于0000,四累大神如律令。

右瓶行草书体铭文为生人解殃:黄神,主為葬者,耳隹方鎮解咎殃,莫犯墓神墓伯(霸),不利生人者,今日移别,葬处无殃,耳隹方等无責,療于燔秌事,四累广神,利生人後世子孫,如律令。

10 石翁仲说

自秦代以后,人们除了在墓内放置一些辟邪之物用于镇墓,也开始在陵墓前摆放石兽和石翁仲。

翁仲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

相传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

在抗击匈奴的战役中屡建奇功,可惜英年早逝。

秦始皇为了纪念翁仲,将它的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

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

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

唐代司马贞的《索隐》云: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号曰翁仲。可知,陵墓前置翁仲始于秦代。

在今天的的南京城,有一条翁仲路,是紫金山通往明孝陵的必经之路。

路上屹立着四对石像,文臣武将各两对。

文臣庄严肃穆,武将则威严肃杀,象征着帝王死后在阴间的文治武功。

这明孝陵的石翁仲,通高3.18米以上,据说是最高大的石翁仲了。

秦始皇、朱元璋等皇帝都如此厚爱翁仲,于是后人纷纷效仿,甚至有人把翁仲石刻立到陵墓前。

另一种说法,翁仲原本指的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代就被汉人引入中国,当作宫殿的装饰物。

初为铜制,号日金人、铜人、金狄、长狄、遐狄,但后来却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成为中国两千年来上层社会墓葬及祭祀活动重要的代表物件。

像了人像外,还包括不现动物及瑞兽造型的石像。

11 人柱、神主说

古代官卿在生称为人主,死后存放于宗庙中的神主牌位称为人柱、神主。

也就是说人主,或人柱,是古代为已死的君主、诸侯作的牌位,用木质或石材、陶瓷、砖雕等制作。

因其材质为木质,又叫木主、神主。

俗称祖宗牌位。

古代先祖逝后,往往将其名字书写在一块木牌上,于殡后七天移入宗庙中,挂于菆位丛社之树上,叫做柱,以供后人祭祀瞻仰。

故人柱就是古代宗庙坛场及先祖神灵祭祀牌位,主其祭祀。

上书死者姓名或者包括生前官职荣衔等用以供奉祭祀,杓榜后世。

12 刚卯、符箓、符葆、符印、符玺、玺韨说

符箓、宝符是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

又称符信、符原等。

符就是文字文书或宗教器物,信就是信物。

所以符信本指古代朝廷封爵、置官、派遣使者,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凭证信物,或曰剖符,狭义称符节,广义统称或简称为符。

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制成。

刻上文字,分为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

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称为合符或符会。

这里外用官员就是地方政务行政官,出征将帅就是军事指挥官。

给政务官员的符叫玺书印使符或爵禄符。

给军事指挥官的符叫军符、兵符,古代制成威猛动物虎狮形状,叫虎符、狮符,以虎符调军见多。符葆也称印或宝印。

旧称帝王之物。如宝鼎、宝位、宝座。

又特指印信符玺。

古以圭璧为天子诸侯符信,泛称宝;秦始皇以后的印为玺,唐武则天改称宝。箓有时又是帝王对其符命之书的自称。

《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朕秉箓御天,握枢临极李周翰引:箓,符也,天子受命执之,以御制天下也。

如同符三皇,箓功五帝。

由此可见,古代宝、符、葆、箓同义,互相并称代称。

所有这些都是借鉴古代符瑞吉祥器物天授神权之隐义喻意。

史书类似记载如《汉书.王莽传》载王莽赐死其儿王临后:使傅中票骑将军同说侯林赐(临)魂认玺韨,策书曰:‘符命文立临为统义阳王。’

刚卯印就借助皇印的威严和功用,而佩在身上用作避邪的饰物。

西汉刚卯就已非常流行,还有专门的刚卯印。

流行于汉代,自皇帝、诸侯王至士人莫不佩戴。

与另一种印严卯合称双卯。

王莽曾一度禁止。至魏晋时废。

依等级用玉、犀、象牙、金或桃木制成,长形四方体,有孔可穿绳,四面皆刻有四字一句文字,多为驱鬼愕疫等辞,首句常作正月刚卯既央,因称刚卯印。

两汉时期的刚卯印,有的达3-4寸几十百来字,相当于现代9厘米左右,西汉张中(忠)政斗符应(印),从规格来看,显然在此范围之内。

13 威斗、(金)政斗、獬斗说

汉代昭示身份,显耀门庭的物件,先前主要有印玺、玺书、黄钺、符节、手杖、威斗、政斗;

逝后主要有碑阙、镇墓兽、辟邪等。

其中斗类器物有方斗、政斗、威斗、玉斗等。

在古代政治军事官僚体系中,通关授符节,军事调兵授黄钺,行政择官执法授威斗、政斗;

履新赴任授官印,委事执命授玺书符命。逝后殉葬也往往以其生前所用之物,以示事死如生。

维斗、北斗、威斗、方斗、政斗本为刑具或量具,后来逐渐演化为执政楷模规矩嘉量礼器。

方斗是国家度量衡标准,政斗嘉量本是古代衡量官员俸禄的礼器,是政治、政事的权衡,是古代官员执政辅国所持的权秉(柄),是威权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体现在官员执政的政事、国事中,成为官员忠于国家,勤于政事的楷模和标准。官员死后,则作为其随葬品,以彰功表德,流芳百世。

维斗是古人对北斗的别称,政斗是汉末对威斗的变称。

威斗谐音维斗,政斗谐音金斗。

《淮南子》说北斗之神有雌雄,政斗之器有阴阳。阳者供奉祭祀享殿宗庙,阴者陪葬墓室棺椁,故汉代道教宗教即有四政斗咒。

(一)天上有斗星、维斗、北斗

1、斗星。

斗木獬即斗宿,星官名,亦南斗星,二十八宿之一。

玄武七宿第一宿。

斗木獬作为一种星官名,借用狮獬之威猛,以示威权。

古代狮、獬相通。狮子既刚毅勇敢,又有祝福官位荣达,也用于辟邪厌胜众兵,以保护阴间地府的张中平安宁息。

而另一状似狮子的猛兽---獬豸,其性极贵公正,能辩曲直,见人相斗,触其不正者,闻人争论攻其不直者。

《汉书》引说:獬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于朝廷楚王获之,装饰于司法官的帽子上,称獬豸冠。东汉应邵在《汉旧仪》引曰:狮,取其威猛以执伏群下也。

2、维斗。

其实就是古人对北斗的别称。

《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地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

战国.楚.伍子胥《盖庐》:其法曰:‘天为父,地为母,参辰为刚(纲),列星为纪,维斗为击,转幢(动)更始。

3、北斗。

依古代天文、音律和四时观,就是北斗七星。

人间引申为帝王将相或其辅弼重臣,是威权的象征,如汉代的斗为帝车,逝后则可解殃佑后,故汉代有禳星礼斗之谓。

《政斗论》专有论述。

《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推五行,移节度,定诸记,皆系于斗。

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在斗魁中,贵人之牢,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三能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辅星明近,辅臣亲强。

试论镇墓兽的源起(二)

《淮南子.天文训》:天圆地方,道在中央…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执规而治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执衡而治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执矩而油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执权而治冬。执绳而制四方…太微者,天子之庭也。紫宫者,太一之居也。太微主朱雀,紫宫执斗而左旋。…斗指子帜冬至,音比黄钟。…冬至为德,夏至为刑。…规生矩杀,衡长权藏,绳居中央,为四时根。…黄钟为宫,宫者音之君也,故其钟位子,其数八十一,主十一月。…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建子…北斗所击,不可与敌。

《汉书.律历志》:其于人,皇极统三德五事。故三辰之合于三统也,日合于天统,月合于地统,斗合于人统。五星之合于五行,水合于辰星,火合于荧惑,金合于太白,木合于岁星,土合于镇星。三晨五星而相经纬也。

这里三能、三统,一是指星名,即三台。

三台属太微垣,古人把它视为天宫重臣。

二是指三公,即汉代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色齐,就是指色养、色笑,即君臣和颜悦色,同心同德,君臣团结,与张中镇墓兽铭文华色酒三近义。

常以之比喻孝顺父母,忠于国家,始终如一。

故曰斗为帝车。

1979年4月陕西宝鸡铲车厂在基建中发现了三座东汉墓,出土了两件解殃瓶。

左瓶行草书体铭文为死人解殃:黄神、北斗主為葬者,阿丘鎮解諸咎殃,葬犯墓神墓伯(通霸),0利不便,今日移别,殃害庚(根)除,死者阿立等,無責妻子子孫,成于0000,四累大神如律令。

右瓶行草书体铭文为生人解殃:黄神,主為葬者,耳隹方鎮解咎殃,莫犯墓神墓伯(霸),不利生人者,今日移别,葬处无殃,耳隹方等无責,療于燔秌事,四累广神,利生人後世子孫,如律令。

(二)人世有金斗、政斗、威斗

1、金斗、刁斗。

本是铜制的方勺,古代一种饮器,可用来舀汤、舀酒,有一长长的尾柄,象北斗之形,也可以用作自卫杀人武器,常常成为将军幕府的器物。

战国时期赵襄子有金斗,形如刀;西汉时期成帝御史大夫有政斗,形如方印;西汉末年王莽铸威斗,形如北斗,均可用于自卫杀人。

《吕氏春秋·长攻》: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代君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 高诱 注:金斗,酒斗也。金重,大,作之可以杀人。

《史记.张仪列传》:乃令工人作为金斗,长其尾,可以击人。与代王饮,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啜,反斗以击之。’于是酒酣乐,进热啜,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

《索隐》斗,音主。凡方者为斗,若安长柄,则名为枓,音主。尾即斗之柄,其形似刀者是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人从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后远斥侯,未尝遇害。

《集解》孟康曰 :以铜作镳器,受一斗,昼炊饭食,夜击持行,名曰刁斗。

《索隐》刁音貂。案:汉代荀悦云刁斗,小铃,如宫中传夜铃也。苏林云形如鋗,以铜作之,无缘(沿),受一斗,故云刁斗。鋗即铃也。

《埤仓》云镳,温器,有柄斗,似铫无缘(沿)。 金斗后来也成为方印一种形式,用于政事和执政,故亦比喻为高官大臣。如腰印如斗。晋郭澄之

《郭子》:将军王敦起事,丞相(王)导(敦之堂弟)率诸兄弟诣鹏请罪;值周侯(额)将人见,诸王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伯仁(周颖字),以百口赖卿。’周侯直过不应。苦相申救,既许,周大悦,饮酒。及出,诸王犹在门,又呼额,额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一金印如斗大系肘。’

金斗又指高官。

宋黄庭坚《次韵答张沙河》:使公系腰印如斗,驷马高益驱骏骏。另参见人体部·肢体臂悬金斗、器用部·器皿金印如斗。

唐.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诗:呵臂悬金斗,当唇注玉罍。

王琦 汇解:谓金印如斗大。

宋代孔平仲《怀井仪堂》诗:金斗倒垂交劝饮,玉蟾分面各题诗。

清.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把酒一气喝完,放下金斗。

2、政斗、威斗。

借助古代金斗之谐音化成政斗,其取法于北斗,谐音金斗,类似于刁斗。

威斗谐音维斗,而古代政斗、威斗既然用于执政,在和平时期,其主要功用则相当于古代的宥座之器。

只有在紧急执法(治河防洪)或特殊(战争)时期,才用于威权调军征民。

3、西汉御史大夫张中政斗

它是执政礼器名物,确与度量有关,但不是一般的度量衡,而是借鉴斗度衡器用于政治上衡量执政功劳,斟酌爵禄。

究其渊源,大概主要有二:一是古代天文学上的北斗七星,定明方向,同心众星围拱,故汉代有斗为帝车之谓。

二是量器的斗石度量功效。

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非若现代货币结算,而是以谷粮斗石来衡量,故朝廷借助北斗七星的权威和斗石度量衡标准功能,而引申到政治(事)活动中,形成维斗、威斗、政斗等礼器。

将忠孝廉勤等有政绩功劳的王侯三公大臣之事迹雕凿刻画于其上,陈列于庠序学馆,以作参稽。

4、西汉王莽威斗威斗。

借助古代天文维斗之 谐音化成,是古代从政威执政,以及权力、威信、尊严、爵位、高官厚禄的象征;逝后则用于殉葬厌胜。

《汉书.王莽传》:四年秋(17年)八月,莽亲之南部,铸作威斗,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既成,令司命负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

又(王莽)乘‘乾’车,驾‘坤’马,左苍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右杖威节,左负威斗,号曰赤星。

直至王莽被杀时都还紧抱着威斗:莽就车,之渐台,欲阻池水,犹抱持符命、威斗……商人杜吴杀莽。

可见这个威斗符命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它是权力、威信、尊严、爵位、高官厚禄的象征。

《汉书·王莽传》:威斗者,乃赐王公所随葬。

《南史.何承天传》: 此亡新威斗﹐王莽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

冢外实物陈列庠序享殿宗庙,施以礼乐刑德教化;冢内用于殉葬厌胜众兵,降妖除魔,祈福辟邪。

铭文也是一样,分写两处,一是从官处,即谋事从政地;一是从生处,即故居祖籍地。

欧阳修《集古录》 汉代《张衡墓铭》,其刻石为二本:一在南阳,一在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