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育儿:为什么奖励无法奏效?

为什么奖励无法奏效?

现在有些父母费尽心机地想要操纵子女的行为,而给予奖励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手段。给予奖励这种手段非常简单,而且几乎不需要什么亲子之间的互动,这似乎为家长们提供了一种解脱的方式。想要知道孩子为什么对上学反感和恐惧,要花费不少时间和努力,但如果我们承诺在放学后给他喝奶昔的话,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妥协。

有些父母认为,如果他们奖励正确的行为,孩子就会继续合作下去——或者说如果孩子不想做某些事情,奖励将会是一种激励。问题是,如果我们不断承诺,孩子也会不断要求……而这不是孩子的正常成长过程,也不是我们人类社会运转的方式。其实,相对于玩具来说,孩子更容易为了获得爱、关注、交流和认可而努力表现。家长应该依靠他们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来激励孩子,而不是靠奖励。

研究表明,看重奖励的孩子的表现并不怎么好,相比之下,还不如那些没有期待奖励的孩子。而且,更糟糕的是,追求奖励的孩子往往只想完成最低要求,而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力而为,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显然,奖励无法起到这种激励作用或者让人获得满足感。

奖励可能会适得其反

家长们有没有纳闷过,为什么光荣榜的办法会渐渐失效?因为孩子们意识到了你在试图让他们做一些事情,他们感到了来自外部的压力。而只有当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他们才会有成功的愿望

以下是奖励可能导致的一些常见问题:

孩子们会为了奖励或表扬而做事,但并不是真的想做。这将导致孩子丧失自发性,而过于依赖别人。一旦孩子习惯了接受行为的奖励,他们会总是试图取悦别人或者获得外在的肯定。而且,外部奖励也容易上瘾,因而孩子可能会无休止地寻求关注,从而丧失对其他事物的兴趣。一旦他们无法从别人那里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就会产生失败感。

称赞孩子的潜力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类似于“我就知道你能行”或者“来吧!你可以做得更好!”之类的语言,听起来很令人鼓舞,但其实不然——这些言辞里充斥了孩子必须努力超越的期望。于是为了让你对他们的进步感到满意,他们就极力地去表现。称赞孩子的潜力会让他们感到你的失望,因为父母的言外之意是“你现在还不够好”

奖励听话的孩子是一种操纵。研究表明,爱给奖励的父母也爱给惩罚。孩子不喜欢被操纵的感觉,甚至把父母的表扬当作轻视。表扬等于在提醒孩子,他正在被你评价和判断。虽然“我的乖孩子!”似乎是一种夸奖,但还是改变不了它是一个论断的本质,这使孩子感到你爱的是他的表现而不是他个人。与其说“好宝贝,你吃完了所有的晚餐”,倒不如说“哇,你吃掉了全部的晚餐,你很爱吃豆角嘛”!

孩子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发觉你在试图操纵他。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听了你的褒奖反而会皱眉或者转身走开。如果我对儿子说“你的数学学得真好呀”,他会回答:“才不是呢!数学太难了——你可不可以不要这么说话?”认可反而会从孩子们那里得到更好的回应:“我看你做数学题很快,你觉得很容易吗?”他们可能会回答说:“这种数学题是很容易——我在课堂上就能做出来,但是考试时得高分是很难的。”

奖励等同于惩罚,因为孩子们只有顺从才能获得奖励,否则就一无所获。没能赢得表扬或奖励的孩子往往感到失败——他们总是把听话和“你会用什么来奖励我”联系在一起。

一旦孩子习惯了通过听话来获得奖励,他们就会成为“狗和骨头”游戏的专家,他们知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我们的认可和奖赏。孩子表面上装作合作很容易,因为这并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如果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从真诚交流变成了相互操纵的话,就会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埋下谎言和操纵的祸根。难道我们希望孩子只为了取悦我们而努力吗?还是希望他们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努力呢?

孩子们能感觉到你在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们身上。因为孩子的表现让你自我感觉良好,所以你才夸奖他们,这一点他们是很容易察觉的。因为只有你觉得满足了,他们才能获得夸奖,所以这会剥夺孩子的满足感赞美有可能会妨碍到孩子的愿望和个人成就感,孩子们甚至可能会放弃做他们天生擅长的事情,因为他们的父母表现出了过度的期待

不使用奖励或赞美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在孩子每次成功的时候欣赏和鼓励他们,只是不要试图操纵孩子的行为。当孩子的努力得到成年人的认可的时候,他们会做得更好。所以,你可以尽情地陶醉于孩子的快乐和成就,只是不要去指挥和评断他。爱他、理解他、支持他,这会鼓励孩子去发展他真正的爱好。

以下内容改编自罗宾·格瑞尔博士的《奖励与表扬:有毒的胡萝卜》(Rewards and Praise: The Poisoned Carrot),让我们来看一下,如果不表扬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让孩子关注自己的成就感。成就感可以激励孩子学习。当你看到孩子在进行某项活动的时候,鼓励和支持他:“你看起来好像很开心嘛!”或“你感觉好吗?”或“你做得不错嘛!你一定很满意吧?”

帮助他进行自我评价。试着问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你觉得你画得怎么样?”或者“你喜欢你搭的城堡吗?”

询问他的感受。如果孩子告诉你,他在学校里是老师的小助手,你可以问:“你喜欢做这项工作吗?”或“你喜欢帮助别人吗?会不会觉得紧张?”让孩子看到你对他的感受和经历感兴趣,会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

多使用以“我”为主语的语句,而不要对孩子进行论断。当你表达你的真实情感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到你话语中的真诚。以“我”为主语的句子,例如“我喜欢你穿的衣服!”或“我爱看你把球打出去的样子!”,要比“你是个很棒的球员!”或者“你真会穿衣服”这样的论断式评价更有勉励意味。不要对孩子说:“你把饭都吃了,真是个好孩子!”不妨尝试这样说:“谢谢你把饭都吃了!你一定是饿了。”总之,要强调你的感受,而不要评价孩子的表现。“我”字开头的句子可以避免让孩子感觉你在试图操纵他,这样的句子既不会干扰到孩子的体验,又巩固了你们之间的感情。

对事不对人。父母应该对孩子表现出兴趣和认可如果孩子向你展示他在学校制作的泥塑,不要说:“你真是个出色的艺术家!”相反,你应该告诉他,你有多喜欢他的艺术作品,你尤其欣赏雕塑的哪些方面——例如颜色和设计,眼睛部位的处理,或者他留在雕塑上的签名

([美]金伯莉·布雷恩《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