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二、神农氏与仙姑

女登母子被少典氏接回了宫中,后来,石年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不仅是一位战神,而且也是一位农神——他就是神农氏炎帝。

女登母子被少典氏接回了宫中,后来,石年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不仅是一位战神,而且也是一位农神——他就是神农氏炎帝。

女登重新回到了少典氏身边,她没有把巫师曾经调戏她的丑行报告给丈夫,所以,少典氏并不知道巫师的阴谋,仍然还象以前那样重视他、信任他。这巫师却自知理亏,害怕有一天阴谋被揭穿,便给自己寻找了一条退路,他把自己的表妹弄上了娃,然后,又送给了陈仓部落首领。巫师的那点小聪明,只有女登看得最清楚,然而,她太善良了,她也希望巫师早早离开神农部落,以免再陷害他的儿子石年,这样也眼不见的为净,她才能安下心来教导她的儿子。

石年——炎帝神农氏是我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传说人物。史书上称:神农氏生下来是人面龙颜,三个时辰便能说话,五天便能行走,七天便长全牙齿,三岁就开始做成人的农活了。这是说炎帝十分早熟,对农事的通晓更是不同寻常。如上述,他的出世也极为神奇。根据《三皇本纪》记载,炎帝之母女登去华阳游玩时,与神龙相交配而生下了炎帝。这种以歌颂祖先诞生神异的感生神话自古以来即有之,产生很早,是最初“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原始先民并不明白妇女受孕与生育的内情,误以为是氏族亲属的某一外界事物,进入了女人的肚子中而产生的结果。神龙是华夏民族最崇拜的图腾,《三皇本纪》中的传说即把炎帝看成了是龙的后代和化身,实际上是对祖宗的美化。《绎史》中却传说炎帝“人身牛首”,所谓“牛首”,应该是炎帝氏族以牛为其氏族图腾之一。原始社会继渔猎经济之后,便出现了农业经济。农业的开创与发展,是远古先民征服大自然的伟大创举。人类已彻底由单纯依靠天然产品为生,前进为主要依靠自己创造的产品为生,人类已脱离了原始状态,迈进了文明世界的门槛。牛,渔猎时代作为一种重要家畜,在农业时代成为最主要的畜力,更呈现出显著作用。于是神农身上有着牛的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炎帝氏族是我国上古神话传说时期的一个强大、先进的氏族。由于她开创了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使人们得到了温饱,繁衍了后裔,开创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从而使她和另一个部落氏族集团——黄帝轩辕氏一同被人们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姜水边上,少典氏的宫殿的后山上,有一块风景秀丽的山凹。这里古木参天,繁花似锦,彩云缭绕,莺歌燕舞,百鸟争鸣,人们都说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部落成员绝不到这里来狩猎,因为他们把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当成了神灵。在那山顶上有一大水池,终年不干涸,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鸟儿到那里来生息繁殖,特别是那成群的天鹅,更是一副壮丽的仙国画。

一天,石年带着弓箭,从宫殿走出来到后山坡上游玩。远远地看见一头老虎从山凹里跑出来到溪边喝水,他张弓搭箭,瞄得很准的,使劲射去。那老虎头一仰,竟张口把箭杆含住,转身朝姜水方向跑走了。石年在母亲的教导下,早已是神农部落有名的神箭手,不管是空中飞鸟还是林中走兽,只要弓弦一响,从来箭无虚发。今天眼看老虎这样大的目标,竟在眼皮底下带箭逃走,十分惊讶。于是,收住弓弦,迈开脚步,跟着老虎紧紧追去。一直追到姜水边的山路口,那头老虎回过头来停住不走了。石年正要张弓搭箭,只见老虎在一眨眼间竟变成了一位美丽非凡的少女。石年吓得目瞪口呆,他心惊肉跳得不知如何是好,虽然他已经是十五岁了,到了婚配的年龄了,但突然见到了一位美女,心里不免有些惊慌而不知所措。

这时,那少女绕过盛开的花丛,向石年姗姗走来,笑容可掬地说:“我本是上帝宫中的仙姑,名叫听訞,久慕你英勇无比,因此思凡下界,愿与你结为夫妻,同过幸福的生活,你看可好?”

石年这十五岁的青年,少典氏的长子,他可是仙鹿、神鹰扶养大的,虽然已到结婚年龄,但挑三选四的,一直没有成亲。如今看到这样一位美丽的仙姑向自己求婚,哪有不允之理?但他却平静地说:“姑娘,想必你已知道我的身世,姑娘即使是仙女,不能满足我的条件,我也不会娶你为妻的。”

仙姑嫣然一笑说:“快说说你的条件。”

“姑娘,你把眼前这座山,移到渭水的低洼处,让它变成良田,然后再在移走山的地方立即修一座宫殿,那时,我们就在宫殿里成婚”。

“石年,你这条件对于我来说,易如反掌!”仙姑一边说,一边把素手一挥,眼前那座大山便飞向了渭河边的沼泽湿地,那沼泽立刻就变成了望不到边的良田。然后,仙姑再把纤纤素手一指,那移走山的地方眨眼间就出现了一座漂亮的宫殿,万道阳光之下,金碧辉煌,如同天神们居住的天宫一样雄伟,一朵祥云就笼罩在上空。

石年终于被仙姑的本事折服了,心想:我虽然是由神仙喂养大的,却没有仙姑这移山造田的本事……一股从未有过的爱意从他心里而生。仙姑满足了石年的条件,于是两人不由自主的手牵着手走进了宫殿里,然后,拜了天地,结为夫妇。但这位仙姑——上帝的侍女,从此以后也就成了凡人,过起了凡人的生活,为炎帝生儿育女,听訞再也回不到天宫里去了。

少典氏在晚年的最后一次部落联盟首领大会上,已经封石年为华国首领,并令他率部东去,到东方去建立国都。炎帝有决心,也有能力,用不了十年功夫,他就会把现在的部落建设成更加强大的部落!父亲让他暂时保管的权杖——永远是属于他的了。当时,他根本就没有把还是毛头小子的弟弟公孙轩辕放在眼里。

游牧的姜姓神农氏族自神农发明农业后,开始了半定居的迁徙农业生活。他们所迁徙的路线,是越过黄河支流渭水及汾河而东去。在黄河以东的广大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最适于原始农业的发展。正因为神农氏以农耕为主,是最早在中原形成定居的部落集团,然后,开始建立都城,初都陈(今河南淮阳县),再迁鲁,定都曲阜。在这草原与森林连成一大片的平原上,交错的河流却把它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再在中间镶钳着明镜似的湖泊,这里虽然是大海的东岸,却还没有形成黄河的下游,因为没有一条大河的统领,所以,河水竟肆意的横流,随意而归入大海,因此,在东迁的人们中,便产生了最早的诅咒河水泛滥、草木荒芜的歌谣: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这首短歌是伊耆氏时代的《蜡辞》,收在后世的《礼记·郊特牲》中,然而却是东迁的炎帝部落最早唱出来的。据说是一篇祝祷词,但从它明显的命令口吻上看,实际是对自然界的“咒语”。大水泛滥,土地被淹没,虫灾、草木荒,眼看使他们收获无望。在原始宗教意识的支配下,原始人类妄图靠着这种有韵律的语言,来指挥自然、改变自然,使它服从自己的愿望。

古时候,人们都是吃鸟兽的肉和山上的野果过日子,《白虎通·号》中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耨,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到了炎帝神农时代,人口慢慢多起来了。炎帝站在都城外,面对萧瑟的秋风,吹拂着那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心想:鸟兽总会越吃越少,而草木的果实,每年可以生长一次,可以源源不断。要是能把那些最壮实的草木种子拿来种植,就可以年年有更多的收成,不愁食物短缺了。

听訞见丈夫一直在沉思,过了一会儿问道:“炎帝,你又在想什么?”

“我在想,草木的果实由我们自己来栽种,那有多好啊!”

“这有何难呀!”听訞顺口说道。

石年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仙女,天下有什么困难能难倒她呢?于是,夫妇俩与儿子临魁一起从山上砍来一些木料,炎帝在妻子听詙帮助下,一起创造成掘土锄地的耒铭、耒耨,让他们的琉璃狮子狗在前面拉着走,自己在后面扶着木把掌握方向。土翻好后,听訞领着她的四个女儿一同又从野地里收集了一些草籽,开始试种起来。四女儿女娃虽然人小,她也手捏种子,把它撒进那刚刚犁过的土地里,她当然希望她播下的种子,将会长出茂盛的禾苗来,挂着长长的穗子。中国在历史上最早的农业,就这样开始了。如《易·系辞下》称之曰:“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管子·轻重篇》也说:“神农作种五谷于淇山之阳。九州之人乃知谷食。”

第二年春天,炎帝夫妇俩与子女们种下的这些种子破土而出,长得很茂盛。到了秋天,收到了比自然生长的多几倍的收成,炎帝为此高兴极了。

炎帝便教百姓,在秋天采摘果实,从中选出壮实的为种子;利用冬天时日,大造木耜、耒耨,以备来年之用。

又一个春天,炎帝就叫稻、黍、稷、麦、菽五位大臣,带领百姓,按土地的高低湿干等情况,划分地段,分头大面积种植。

上帝原本就是派遣他的宫女听訞下凡来帮助炎帝种植五谷的,如今整个部落已经开始试种了,这件事又感动了他。他再打发一只满身通红的神鸟,衔着一株九穗的禾苗,飞到炎帝他们开垦过的土地上空,把种子撒在地里。又命令太阳神和雨神帮助照管。结果,五个地段长出了五种不同的作物。为了便于记忆,炎帝就按五个大臣的名字,把这五种作物叫做稻、黍、稷、麦、菽。这年秋天,长出了一尺多长的穗子,那五个地段,如同五大金黄色的海洋。

这种五谷种一季可以收三年,人吃了不但可以充饥,而且还可以长生不死。这样一来,许多人就慢慢地懒惰起来了。

那只神鸟把人间的情况报告给了上帝,上帝知道后,很不高兴,叫米谷神速速收回五谷中长生不死的成分,而且种一年只能收一次。又命红色神乌也留在人间,每年春天催促百姓耕种。后来,那神鸟就变成了现在的布谷鸟。

人类自从受到上帝的惩罚后,改变了懒惰的性格,开始了辛勤的耕种,从此,便形成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品格。人们为了感激炎帝夫妇教民耕种的恩德,都尊称炎帝为神农。为了不忘琉璃狮子狗跟随炎帝试种五谷的功劳,后人在新谷登场“尝新”这一天,家家户户总要盛一碗饭、放一块肉给狗吃,一直相传到如今。

神鸟把炎帝部落勤劳耕种,喜获丰收之事又报告给了上帝,上帝听后十分高兴。后来,天空中落下粟子,神农部落百姓于是耕而种之。《逸周书》记载了此事:“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徂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与助,百果藏实。”这种记载,说明上帝也是很喜欢勤劳的人们,并对他们赐以恩惠。遗憾的是:人们并不知道,这是上苍对人类的一种警示,因为,黄帝的史官仓颉正式发明了文字,上帝害怕人们从此去追求雕虫小技,而荒废了农耕,必然会造成饥馑,所以,提前给人们降下一些粟米。

一天下午,太阳西沉了,炎帝一声令下,收工了!雨师赤松子与无名少女一起走到了一个石岩旁,突然“龙井自穿”,许多井泉喷出水来,竟统统流到了刚种下的粟谷地里。无名少女既惊奇又觉得有趣,她立即蹲下去,掬了一捧泉水,洒向赤松子。

赤松子正在深思,被那冰冷的泉水一刺激,条件反射似的,用脚把那溢出来的泉水一踏,飞溅起的水花全部射向她的脸上和胸部。她没有想到赤松子会如此的狠心,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抓住他得好好惩罚他。可赤松子知道无名少女不会罢休的,他一下子就溜跑了,她怎么追得上?

赤松子与无名少女的戏嬉,却被三妹瑶姬看见了,于是,她便径直向父亲告了大姐的不规矩的行为。

在百姓眼中,天降恩惠,自然与首领的英明有关。部落百姓许多人虽然没有见过炎帝和妃子听,但谁都知道他们的首领神奇的经历,而且听还是仙女下凡的。所以,部落成员谁不崇拜他们的首领!把天下所有奇异现象都归功于他们的首领。

炎帝在位的短短期间,已经发展了农业,因此,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吃的东西越来越丰足,大家都能按照天时地利,从事各种劳动。住在水源好的平原地带的人,主要种稻子,水源差一些地方的人就种麦、黍、稷、菽;靠山的人以狩猎为主,近河的人以捕鱼为生。赤冀人住在干燥的高地,就烧制陶器。人们生活得有条有理,人类开始能够安居乐业了。国家也逐渐强大起来,东方许多土著小部落都来归顺炎帝,最后,就连那巨人族夸父国;凶猛剽悍的九黎族蚩尤部落,也不得不俯首称臣。

一天,炎帝与妻子听来到一个平原的部落巡视,问大家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大家一阵崇拜,三呼万岁后,一位老人说,现在食物充足,就是单调一些。我们这里出产稻谷,别的东西就很少,要是能互相交换一些东西就好了。

炎帝一听,这个想法很对。于是召集群臣商议,要开劈市场,让大家把出产的东西拿到市场上来,根据需要互相交换。当时没有钟表,也没有记录时间的方法,凭什么来确定交换的时间呢?人们不能丢掉手中的劳动,整天在市场上老等呀!

炎帝想了想,告诉大家拿太阳来做标准。太阳当顶的时候。就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过了这段时间就散市。

这条办法又准确,又简便,人人都欢喜。每天一到中午十分,附近的人都把各自出产用不完的东西,拿到一个商定的中心地点来交换。这一下可热闹了。五谷、鸟兽、鱼虾、水果,还有晒制的兽皮和编好的麻布,粘土做成的陶器、用树杆做成的耒铭等等,五花八门,摆满了一地。大家都挑选自己部落需要的东西进行交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从此以后,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个地方这样做了,别的地方也跟着学样,慢慢地整个部落都推行了这个日中为市的办法。直到现在,许多地方的民间圩场,还保留着日中为市的习俗,据说还是从炎帝时期传下来的。

在古代人看来,炎帝作为部落首领是带着崇高的使命造福于民的,因此他大力发展农业就会得到上天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