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欺骗”大脑的方法:无论是谁都会忘记

本章我将讲解记忆被保存在人脑后会面临怎样的命运,了解这一过程能为顺利“欺骗”大脑打下基础。在第 1 章中我曾提到,人脑的设计机制本来就是要忘记尽量多的信息。在此就请大家一边参与下面的实验一边思考:人脑究竟是以怎样的速度忘记信息的呢?

其实,这个实验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一百多年以前就做过的著名实验。首先,请大家背诵以下几组由 3 个字母组成的音节。

(YUM)(KOS)(KES)(TOH)(SOB)

(BEX)(TAR)(KUW)(MIY)(JAS)

虽然这 10 组音节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也请大家认真背诵,我们会在之后进行测试。

在背诵时请注意两点:第一是不要使用谐音记忆等方法,而是将其死记硬背下来;第二是从记住这些音节到测试开始,在此期间绝对不要复习。这是一个关于“忘记”的实验,如果做不到以上两点,我们就无法看到“忘记”的真面目。

那么,我们对这 10 组音节的记忆能够维持多长时间呢?也许大家会产生“我真是不擅长背东西啊”“记忆力好的人肯定能很轻松地就记住很长时间吧”等想法,然而实验结果却显示,忘记音节的速度并不是因人而异的。无论是谁都会以大致相同的速度遗忘信息,而且“忘记”这件事并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怎样祈求,记住的信息也还是会在某一时间段被我们遗忘,甚至当我们想要尽早忘记某些信息时也不能如愿以偿。

最容易忘记的时间恰巧是刚刚记住的时候——在记住信息后的 4 小时内,我们会一口气忘记大约一半的内容。但在此之后,剩余的记忆却能维持较长时间,它们是逐渐被忘记的。

就这个实验的平均成绩来说,参加实验的人在记住 10 组音节的 4 小时后,普遍只能想起其中的 5 组左右。此后忘记的速度逐渐减慢,24 小时后再次进行测试,参加实验的人一般还能记得 3~4 组音节,48 小时后则为 2~3 组。

所以,当考试迫在眉睫时,与其前一天晚上彻夜苦读、临阵磨枪,还不如考试当天早上早起努力,这样到考试时记住的东西可能还会更多一些。根据遗忘曲线可知,如果不是考试前 4 小时以内记住的内容,那么在考试开始时就已经忘掉一大半了。但是,我并不建议大家在马上要考试的时候才把知识一股脑地硬塞进脑中,理由会在稍后说明。

话说回来,大家在前面的实验中取得的成绩如何呢?由于很难严密地按照要求进行实验,所以说不定大家的测试结果会和遗忘曲线显示的结果存在差异。如果你的成绩比这条遗忘曲线上显示的要好,那么你可能不是只靠死记硬背去记忆这些音节,也许是因为它们对你来说有特别的意义。不过,这个实验测试的仅仅是对无意义音节的记忆效果。相反,如果成绩比这条遗忘曲线上显示的要差,那么只能是因为你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背诵,或者是你的记忆被干扰了。接下来,我会为大家详细讲解记忆的干扰,但无论如何都请记住:“忘记”这件事并不会因人而异。

脑心理学专栏 组块化

虽然有些突然,但请大家先试着记住下面这 9 个数字。

853972641

接下来,请在 30 秒后检查一下自己还能否记起这串数字。如果不借助谐音记忆等方法,想要记住类似于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数字还是挺难的吧?但是,如果像电话号码一样在数字中间加入连字符,那么这组数字就会变成如下形式。

853-972-641

这样记起来就容易多了。将所得信息划分为多个小组以便于记忆,这样的方法就叫作“组块化”,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背诵英语词组时,如果零零散散地记忆,效率是很低的。不如试着将词组分类整理,比如将 get at、get out、get over、get up 这样都带有“get”的词组分成一组,或者是将 get at、arrive at、look at、stay at 这样都带有“at”的词组分成一组来背诵会比较有效。

另外,有些人会因为马虎而出现计算错误,导致在考试时丢掉分数。其实,越是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人,其笔算过程也越是杂乱无章。请大家记住,对于学习来说,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日] 池谷裕二《考试脑科学: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