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_“处无为之事”这正是修行人的座右铭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无为”是道教的核心思想之一,老子《道德经》多次提及“无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等等。爱民治国当求无为,为道日损以至无为,无为是大道之教、圣人之行,道之无为非不作为也,乃是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作为一种指导行为的总原则,它要求唯道是从。道一方面先天地生,玄之又玄;另一方面却不离日用,道性自然;是以遵道而行并非无从着手。《道德经》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此处的“常”可理解为道的法则,人在行动中顺应自然规律而为,剪除私心有为的妄作,即向着无为的目标迈进

《淮南子》不无具体地说:“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非谓其感而不应,迫而不动者。”《淮南子》一书十分注重“无为”,认为“无为”乃“道之宗”“道之体”,“无为为之而合于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

因为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所以无偏袒私心,用之至公。恰如《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言所言:“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样“道”对天地万物、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公道”。

因为天道无为,辅万物之自然,所以能长而不宰,以成其大。“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以默默无为之道辅助万物自我成就才是最好的帮助,就如同《道德经》所描述的那样:“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侯王以无为治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人民就会自我化育,依照各自的意愿去从事、去劳作、去交往,不劳而功成。无为而治成为古代君王治理国家追求的理想状态。作为治国理念的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汉初的“文景之治”与盛唐的“贞观之治”均是中国古代政治家成功应用道家“无为而治”治国方略的范例。

“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作为君王南面之术的“无为”历来受到君王的尊崇。清圣祖康熙亲题“无为”二字,悬挂于交泰殿的后檐梁上,不忘以“无为”治国,顺于自然,合乎天道,公而无私,不强扭民意,使百姓自我化育,民安物阜。

无为也是一种修行的境界,如水应万物,以顺其和。无为拔除私欲,和谐自然地交往、行事,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圣人教化世人守弱、不争,以至无为、幸福。

无为还是一种理性自觉的思维方法,闪耀着高明的道文化智慧,自古以来便深受重视。当今人类面临的天道与人道关系的种种问题,自可从中受到启迪,寻求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