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他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自己的儿子是当朝尚书

朱彬 字武曹,号郁甫,江苏宝应人。他早年“颖异”,师从本乡大学者王懋竑学习经史,又与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多年切磋。专注于经传训诂声音文字方面的研究,时间一久,获得了与外兄刘台拱齐名的声誉。大学者汪中曾说:“治经者固多,义章则无作者。”而朱彬在这方面用力尤深。

在科举和仕途上,朱彬自己中过举人,但没有自己的儿子做的官大。他的两个儿子朱士彦和朱士达都是显宦,朱士彦还做过尚书。自己的儿子做官做到这么高的位置,但朱彬却从来不干预他们的事务。朱士彦视学三省,朱彬经常写信给他,叮嘱他不要屈抑民间人才。遇到地方上灾歉捐赈,朱彬都踊跃为首倡。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朱彬从小到老,“嗜学弗倦”。一言之善,书而藏之。凡手写书数十册,丹黄者不下千册。在学术贡献上,他著有《经义考证》,援引详确,辨订精当,阮元将其收入《皇清经解》。《经传考证》一书呈现出汉宋兼采、不别门户,博观约取、不拘品类的特点。作者择善而从、不论亲疏,唯实唯是、不畏权威,由考据而义理,是扬州学派內部由理学向朴学转变的重要见证,显示了扬州学派“求古学之是”的学术宗旨。

朱彬在《尚书》研究方面,除了《皇清经解》存录的《经传考证》,还有《尚书异义》、《尚书故训别录》、《尚书是正文字》三种钞本文献。这些著述属于《尚书》训诂、文字的系统专题研究,对《尚书》研究资料辑存、《尚书》学史脉络梳理、《尚书》探究视角的开拓都有一定价值,从中也可以更全面清晰地认识朱彬的学术品味。朱彬治《尚书》得益于学友很多,尤其是训诂学家王念孙的教益。在《尚书》训诂考证方面,他注重因声求义,剖析语境,尤擅长类比文例,沟通经籍。朱彬继承前人的训诂成果,并非拘守成说,而是择善而从。朱氏治《书》之得失对今人《尚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朱彬晚年撰《礼记训纂》,虽仍以注疏为主,而“撷其精要,纬以古今诸说,其间附己意,亦恒发前人所未发。” 大率不薄今而爱古,不别户而分门,言简意赅。他还著有《游道堂诗文集》四卷。

朱彬于八十一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