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他是常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一代通儒,以倡导“骈散合一”著称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嘉道年间,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内忧外患的社会形势,促使文化学术领域探求新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引发学术格局的变动,汉、宋学之间由争论、对峙逐渐走向调和、会通。江苏常州地区素以文化发达著称,在嘉道时期表现尤为突出。在著名的常州学派中,有一位清学大师以通儒著称,他就是李兆洛。

李兆洛 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江苏阳湖人。本姓王,明中世育于李,遂冒姓李氏。他一生主张汉宋调和,兼取今文经学,倡导经世致用,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蕴涵丰富的人生哲学与治世道理,对嘉道时期的文化发展以及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李兆洛,“幼聪慧,好读书,日能熟百馀行。”据《清代学人传》记载,他“广颈深目,望之峻耸,若不可近,而就之和易。终日手口无停辍,而未尝有疾言遽色。自乾隆中叶后,海内士大夫争治训诂音声,先生独治《通鉴》、《通考》之学。疏通知远,不囿小近,不趋声气。年甫三十,而学大成。”

他一生中过举人,又中进士,当过知县。在安徽凤台县做官时对属地治理得很好,兴修水利,缉捕盗贼,政绩显赫,是难得的能吏。“资恤故旧穷乏无不至”,人品是很高的。而且他在公务的同时,着力地方志的编纂和修订工作。后来辞官专心讲学于江阴暨阳书院至二十多年,培养人才甚多,直至终老。

李兆洛学识淹博,也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他广聚图书,博览诸学,通音韵、史地、历算、文学、考证等。藏书逾5万卷,皆手加丹铅,校勘一过,纠正谬误。购藏各省通志居多,上自汉唐,下迄今世杂家诸说。藏书主在治学。藏书处有“养一斋”、“辈学斋”、“东读书斋”、“御香书屋”等。

作为一代通儒,被时人敬仰,李兆洛自身的性格起了很大作用。前面说到他外表很严肃,但内心却很温文和友善,其为人、为学,素称“通脱”,而论文、为文则主‘‘性情”,“通脱”与“性情”在李兆洛身上奇妙地结合在一起。

他在文论上主张“骈散合一”,就是在骈散同源的基础上,从“宗两汉”、“相杂而迭用”、骈散兼作三方面来调和骈散对立的思想。针对当时古文之弊和骈文之失,李兆洛提倡“宗两汉”,在语言上要求骈句与散旬“相杂而迭用”,在文体上要求骈散兼作。 《骈体文钞》是李兆洛编选的一部以\"融通骈散\"为宗旨的骈文选本.在这部选本的评语中,李兆洛通过对魏晋南北朝骈文源流的探讨,进一步印证了他\"骈散同源\"的文章学观念,这一观念是他\"融通骈散\"的理论基础;在评语中,李兆洛标举\"古朴醇雅\"和\"丰腴华美\"的骈文审美标准,这两个审美标准是他编纂骈体文钞的宗旨和原则。李兆洛在其序略中云:“自秦迄隋,其体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体。为其学者,亦自以为与古文殊路。夫气有厚薄,天为之也;学有纯驳,人为之也;体格有迁变,人与天参焉者也;义理无殊途,天人合焉者也。得其厚薄纯杂之故,则於其体格之变,可以知世焉;於其义理之无殊,可以知文焉。文之体至六代而其变尽,夫沿其流极而溯之以至乎其源,则其所出者一也。”

李兆洛不仅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和广泛的影响,更主要的是他积极倡导经世致用,并且身体力行,在舆地方面卓有建树,在漕、盐、河等政务方面多有建言;他不仅致力于消除学术界长期以来的“汉宋之争”,而且还积极刊刻庄存与等清代今文经学家的著作,传播学术文化;其学术交往对于龚自珍、魏源等影响巨大。前面提到过,他在安徽凤台任知县期间,坚持治世求效的原则,在县治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赫的政绩;他在江阴暨阳书院执教期间,秉持育人求用的理念,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经世之才。他将治学与治世、育人相结合,在从政与执教的社会活动中,践行了博学与致用的学术理念。

李兆洛于七十一岁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