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116《传习录》上113

116《传习录》上113

【原文】

        守衡问:“《大学》工夫只是‘诚意’,‘诚意’工夫只是‘格物’。‘修齐治平’,只‘诚意’尽矣。又有‘正心’之功,‘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何也?”

        先生曰:“此要自思得之,知此则知‘未发之中’矣。”

        守衡再三请。

        曰:“为学工夫有浅深,初时若不看实用意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用意,便是‘诚意’。然不知心之本体原无一物,一向着意去好善恶恶,便又多了这分意思,便不是廓然大公。”

        “《书》所谓‘无有作好、作恶’,方是本体。所以说‘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正心’只是‘诚意’工夫里面体当自家心体,常要鉴空衡平,这便是‘未发之中’。”

【译文】

        守衡问:“《大学》的功夫就是诚意,诚意的功夫只是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诚意就全囊括了。可是,《大学》又有正心的功夫,说“心中有怨愤、喜好,就失去了心的中正”这是为什么呢?”

        先生说:“这要你自己去思考才能明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能体会到‘未发之中’了。”

        守衡不理解,再三请老师再讲讲。

        先生说:“做学问的功夫有浅有深,刚开始,如果不着实用功去让自己喜欢善,讨厌恶,如果不让自己好善恶恶的心显现,达到诚意的境界,怎么能够做到为善去恶呢?但经过一番修习之后,还不知道心的本体本来无一物,原本纯净不虚,一直执着于扬善憎恶,心里就便又多了有意为之的成分,人心之本体便不在是广阔坦荡中正平和了。《尚书》说:‘不要有意为善为恶这才是心之本体。因此《大学》才说“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正心,只是在诚意的功夫中,去体会自己的心体,使它经常像镜子一样空明,像秤一样平衡,这就是未发之中。”

【浅谈】

1、先生的《传习录》是对《四书》的以心(新)解读,尤其重视《大学》。而《大学》的主旨是诚意,从修练工夫到诚意,有始有终。

2、为人处事修习的工夫有深有浅,对于你我初学,当然要在好善恶恶上刻意改变,下大功夫去除内心的肮脏。

3、但真的悟道了,达至功夫纯熟,如孔子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知心之本体本无善无恶,当然不用刻意去提醒自己为善去恶,自然事情在中道上。

4、此时的诚意是自然而然,顺其自然,这便是先生总结的后来四句教,天泉证道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