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心经讲记:菩萨般若空慧幻化无碍,而无住涅槃

菩萨般若空慧幻化无碍,而无住涅槃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缘觉与阿罗汉是以出离幻化,观生灭本无生来证悟涅槃果、空寂智;菩萨行者是从幻化中,观心显现本空相来证得空寂智境,于是心无所得。然后菩萨再以无所得心入世度众生,则无挂碍及恐怖,于幻化不实的世间远离颠倒梦想,觉悟幻化本来涅槃

一、悟识境非实而无颠倒梦想则无身心挂碍

“颠倒”,即一切不合理的思惟,其根本是有执我、执法“梦想”是不实妄想,颠倒是错乱妄想。梦想是迷惑识境,颠倒是执取识境。佛法说,众生有种种颠倒,即小乘的“常、乐、我、净”四颠倒

(1)无常计常“常”是执著这世间有所谓永恒这回事儿,包括永恒的我。执著常见的主因是因为执著“我”而生起:我是永恒的——常见;死后什么都没有——断见。有些人认为我永远存在,死了还有下一生,生死有如搬家,我从今生这个身体搬到下一生的身体里,这就是“常我”的概念佛法说这是因我见建立起常见之颠倒,众生认为从过去到今天“我”都常在,只不过是换了身体和思想而已,不论是去当鬼,或去做人,或者做佛,“我”都常在,佛法称之为常见有些人认为死后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今生要快点儿尽情享乐,不享乐的人是傻瓜,这称为断见

(2)苦计乐“乐”是认为世间有快乐的事情,希望追求快乐。有些人认为这个世间有快乐这回事,向往到一个安乐的地方;乃至一些愚痴的修行人想要到一个很快乐、没有痛苦的地方去,这是乐颠倒。其实乐依受而生,而乐受是善业之果报,需多方造作才有乐果,所以不自在苦苦追求因缘无常的乐受,就是以苦计乐,即乐的颠倒想

有些修净土法门的人,误会往生净土是去极乐世界享受快乐,但是佛法说,有生有灭的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为什么是如此说?那我们就要先了解世人以何为乐?佛法说受有三种:苦、乐、不苦不乐,乐是从受得,受由心触境界而有,所以受随境变。受无常,所以乐也就无常六根接触外境时才感觉到乐,可见乐是无常的因缘法,人们追求乐受,就是追求无常法追求无常的乐正是造苦的根源。所以四圣谛的第一圣谛是苦圣谛,即这依果报而有的世间,其真相是一种无常不自在的苦,众生不知是不自在的苦报而一味追求乐受,追求永恒的乐受是错的不论修菩萨道或解脱道的修行人,都承认有受皆苦;最终要看清楚乐受是无常的苦报,他就不会去追求短暂的快乐,反而想要脱离

(3)无我计我我本非一物,是烦恼执著有一个我。凡夫都执著这世间有个我,而且执我存在一段时期——常见。执我者必然关心我是否永恒?除非我能永恒,不然,其他东西永恒也毫无意义。一旦肯定我是永恒的,就觉得其他一切都有价值。凡夫修行是要使“我”解脱生死,其实就是变相的追求永恒(永生)的烦恼。反之,若认为死后什么都没有,反正死了一了百了,觉得何必勤苦修行,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吧。这些观点都是建立在“有我”的见解上。如果一个人真明自了“无我”,就不追求我要乐、我要不灭的想法了

(4)不净计净“净”是执著有清净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有所谓清净这回事,认为世间是污染的,他要追求一个清净的境界,死后到清净没有污染的地方。佛说“净”是一个颠倒想,因为你的心执著认为有清净与不清净你以没有烦恼时的心为清净,那是因为你被烦恼困扰而认为有不清净。因烦恼觉得心不净,所以佛假名说心无烦恼叫做清净心虚幻的烦恼本非有,只是迷惑时执著有,净来自烦恼分别,没有一个真实清净的地方或东西有些修行人执著这个世间不清净,他要往生清净的极乐世界,享受清净与快乐,只要执著六根境界里有清净法,那依然是迷执清净的颠倒

大乘说有八倒:众生执著常、乐、我、净四颠倒,所以佛说苦、无常、无我、不净;于是造成小乘学者误以为苦、无常、无我、不净不是颠倒。然而,大乘认为苦、无常、无我、不净也是颠倒,把这两对四倒合称为八倒即要远离有为的“常、乐、我、净、苦、无常、无我、不净”八颠倒,才能真正证得涅槃的无为“常、乐、我、净”。在声闻乘中谁执取八倒?不应当认为阿罗汉还执取有为法之常与无常等八种颠倒,应当说小乘有学位的初果、二果、三果的圣者要舍弃的有为的苦、无常、无我、不净这四颠倒,由于执取净倒,所以未证阿罗汉果,至于无学的阿罗汉必定不再执著有为之八倒

大家应明白:佛对凡夫开示缘起法是苦、无常、无我、不净,所以应舍弃常、乐、我、净之颠倒想。因此,别以为入涅槃是在一个清净不变的乐土,或入涅槃是一切皆消亡;两者皆错,前者落人有见,后者落入无见。有人会问:佛不是说罗汉证悟涅槃清净无为、寂灭为乐吗?对啊!就是因为不再被生死有为烦恼困扰,而说涅槃清净无为如果涅槃还见清净相,心一取相则烦恼现前,于是迷惑一心法界而观成差别万法,从中计有不净处而觉得另外有清净可得,觉悟者已离净颠倒,假名其所觉悟是清净的阿罗汉入涅槃不就是以寂灭为乐、为清净吗?可见阿罗汉入涅槃并非一切皆消亡

同理,极乐世界无恶缘,所以烦恼不生,而说那里清净快乐。若还未觉悟的众生心迷极乐胜境,执著是心外实有之境,必然执取境中有个别法及清净相,比如见到阿弥陀佛已成佛而我尚未成,必会觉得极乐世界虽清净而我未清净呢极乐世界虽然无恶缘生起烦恼,但分别心还是未离净与不净的颠倒。因为凡夫执著常、乐、我、净而厌离娑婆世界向往极乐世界有颠倒执著而去,所以是带业往生;至于已觉悟的登地菩萨去极乐世界,则不是带业往生

二、证无生的有余涅槃与入非灭的无余涅槃

众生迷惑识境时,执著世间、万法、人我、生死都是真实的,觉悟后知道一切只是识境的幻化,不再执著世间、万法、人我、生死是实有,就不执著有我在生死,也不执著有我要入涅槃。如此放下对五蕴的识境执著,就是阿罗汉的“照见五蕴皆空”,觉悟智境空寂能证得阿罗汉果,但是仅见空寂是无法成佛果的阿罗汉证悟诸法实相(智境)本不生不灭——无生的涅槃,则此身死后就不再生了。因为证悟万法实相无生,也见到身心无我也无生——由此说他进入一切皆不生不灭的涅槃有些人误解以为实有涅槃,且是可以去的彼岸,而实际上涅槃无处所也无人去,为什么?因为本来就无我在生死,无人入涅槃。只是心执著造作生死因果,心不再执著则生死因果无缘可延续下去,所以他就不再生,于是佛说此人进入涅槃

小乘佛法把涅槃分两个阶段来做解释,第一阶段是修行人断除了烦恼,已证悟不生不灭的实相,但是还剩身体在活动,称为“有余涅槃”。第二阶段是已证悟有余涅槃的圣者的生命要结束时,因为没有烦恼,没有贪求存在的心,就不再生而来这个世间,不再生所以称为无生——“无余涅槃”。

佛法常说涅槃的彼岸,但涅槃绝对不是有个(与此岸对立而存在的彼岸)地方可让你去,是假名不再迷惑之智境为彼岸如果有个(此岸以外的)彼岸可以去,就会生起一些烦恼——有要去者及要去处,去处及去者是心境分离、有生灭的迷惑识境。其实,涅槃不是迷惑者所以为的某处,处所是六根虚妄境界的把戏,有可去处则还在迷惑六根虚妄境界

对于未证悟涅槃者,听说证涅槃者此世他世都不再出现,乃至不存在于世间的任何地方。于是会迷惑地问:修行人入涅槃后到底去了哪里?这些问题有二:

(1)来自我见,如果看清身心是如幻如化暂时的过程,在生死过程中本无我,就不会产生涅槃后“他去哪里了”的疑问,也就明白无我之无行心证入涅槃。

(2)执著识境里的时间、空间、万物等生灭法相是实有,一切思惟皆依识境而起,觉得有法在此处、彼处、过去、未来,都是思惟心的见解。

刚才说到阿罗汉从有余涅槃进入无余涅槃,菩萨不入无余涅槃,那么,菩萨所觉悟的涅槃不生不灭又是怎么一回事当菩萨行深般若智慧,觉悟诸法实相即无相的心智显现,不再迷执显现中有内心外境之分,于是于法于心都无所得而证心境一如的智境。此时只见万法全体是无相心,则心无挂碍,如此则远离一切颠倒梦想与行为,心无颠倒无取舍、无造作地拔除了苦厄的根本,见生死非实有,所以于生死无有恐怖,于心的幻化当下见到心的实相本来究竟涅槃

三、诸法自性清净涅槃与幻化非有的无住涅槃

大乘佛法说:迷惑者所知道的一切并非实有,即凡夫觉得身外有空间、物质,内心有知觉、思想;在菩萨看来皆是心迷虚妄识境而有的幻象如果说迷者的识境是虚妄相,菩萨所见非虚妄,那么,当迷惑者见到佛(或菩萨)和自已在一起时,为什么佛(或菩萨)所见是真相其实识境不离法界一心,不仅菩萨在非妄的真相中,迷惑者亦不曾离开真如法界说到迷悟境界的虚妄与真实,佛必须对迷者说:虚妄识境犹如梦中境,真实智境犹如梦醒之境。于是,一切教导转迷成悟的经典都如此说:凡夫在生死大梦里妄见生灭识境,不知悟者的智境为何事;阿罗汉证悟实相时,远离生灭识境如解脱梦中虚幻,见到无生智境如梦醒见真实,所谓见实相本涅槃。至于菩萨的教法,不但要觉悟阿罗汉所证悟的实相——涅槃寂灭相,还要证悟诸佛所证悟的实相——法界本具智慧的庄严无量显现。因此,菩萨与阿罗汉证悟涅槃的方式及证悟的智慧是决然不同的。那么,菩萨成佛前所证悟的实相是:见法界一心所显无实无虚,悟识境与智境皆不可得,于是不见有虚妄的生死,亦不见有真实的涅槃,只见一切境界本来是心的智慧显现,而心无所住——无住涅槃,从中幻化自心以达到自在圆满的觉悟

按小乘的说法,证涅槃时智慧现前,可见证涅槃(界)不离(涅槃)智,小乘称此智为涅槃智(智在心必在,所以又称涅槃心),大乘称此智为根本智、涅槃妙心(此心即智)、大圆镜智或圆觉妙心涅槃智证知真如实相本来不变——寂灭,称为涅槃。涅槃智即涅槃心,涅槃智所证寂灭相即智所对境,此境全体即真如,真如即智,所以称为真如智,真如智境无二。

南传佛教经典处处以寂、灭、智、觉来形容涅槃,而这正是说明证涅槃必是智慧现前觉悟诸法实相——寂灭相,因为涅槃非诸行,所以证涅槃寂灭的心智不属于有为诸行无生的涅槃智证涅槃,换句话说,涅槃智是非生灭的无行心——涅槃妙心,此无行心当然是寂灭相

大乘佛法说,心所显诸法,其实相本无行相。诸行是六根执取识境的妄见,若不执取识境则见诸法全体真如一一无行的涅槃由于诸行属妄见本来非有,实相本是无行相的真如智境,实相无行相则非因缘法,所以智境之涅槃妙心所显现微妙法皆非因缘有法,本无行相,所以说诸法空相。因此大乘说,菩萨于此无行空相(涅槃)心无所住,称为无住涅槃。可见大乘所说的空是:诸法实相并非缘起性空,而是心性空无行相

另外,小乘教义说,万法由业力成熟变成果报,此能变之业因与所变之业果,就是大乘所说心的显现,既然此心(业)能显现万法,可见此心(业)本具足智慧此显现万法之心智在证悟涅槃时被重新发现,所以称涅槃智,心与涅槃并非二法,不然则有以下过失:

(1)须先灭万法而后证入涅槃,如此涅槃则成为依他灭而生。

(2)若烦恼迷惑时无涅槃智,涅槃智证涅槃时无烦恼,则涅槃智与烦恼同是生灭法了。

(3)若涅槃与心智是二法,则心无法觉悟涅槃界的无杂秽、无上安稳、寂灭、清凉、清净,可见涅槃界即无行心智所显智境。

所以,对菩萨而言,涅槃本不生不灭的正义是:生灭是迷惑者的识境因缘所见,所以生灭是虚妄相,其真相本是不生不灭、非因缘的无生是觉悟者的智境离缘起所见的实相,即觉悟一切心、法的实相是本来无生灭的涅槃相此本来涅槃之心与法无二相,称为法界一心,所显万法本具智慧,此心就是涅槃智、涅槃妙心此法、此心、此智是人人(即法、即心、即智)同具之法性,是人人之实相啊佛已证知此实相,众生虽然不知,但亦在此实相中。此心在佛位观之,是无量显现的圆觉妙心,在众生位观之,是业海茫茫的(业识)阿赖耶识

本经说:一切法空相中,诸法实相无生灭相、无垢净相、无增减相、无自性、无性相,如此诸法实相即真如法界不变的涅槃相,依言说(生灭的)一切法皆同一(本非生灭的)法性——不变的真如智境本空相。《瑜伽师地论》说:“云何为涅槃?谓法界清净,烦恼众苦永寂静义,非灭无义。问:若唯烦恼众苦永寂名为涅槃,何因缘故非灭无义?答:如外水界,唯离浑浊得澄清性,非离浊时无澄清性。”涅槃就是法界清净,也就是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无相,所以涅槃无相若要描述涅槃,那么,涅槃相是烦恼众苦永寂静义,但涅槃并非灭无义;涅槃的寂灭是染污性灭,其清净性并不灭,所以说,离(烦恼)浑浊得回(法界)澄清性,就是指烦恼众苦本涅槃相

涅槃本无性相,若以相分别之,则如本经所说:空相中无生灭、垢净、增减不生不灭即无变化——常相,不垢不净即无杂秽——净相,不增不减即安稳——乐相。若依《大般若经》所说真如即究竟涅槃:“真如若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不思议界、虚空界、断界、离界、灭界、法定、法住、无性界、无相界、无作界、无为界、安稳界、寂静界、本无、实际、究竟涅槃。”若以相分别之,真如不变异所以常,真如能显现法界万法却是安稳界、不思议界所以乐,真如无二所以我,真如无相可染所以净为什么以有相分别真如涅槃?凡夫未出有为的有相境界,比如不生不灭,就是以生灭相分别涅槃。

万法空相本来就是真如不变之涅槃,不曾有能污染或被污染之法,因为涅槃无相,所以无污染相可言,如此而说自性清净涅槃菩萨证涅槃的方式与阿罗汉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觉悟实相本非行的自性清净涅槃。其实,涅槃非诸行,无所建立,所以无颠倒想,涅槃自性清净无颠倒,所以是常、乐、我、净。至于在有为诸行中建立的法,皆是识境所见的因缘生灭法,当然是苦、无常、无我、不净,识境所见皆虚妄不实,所以佛说,于诸行中见常、乐、我、净是颠倒。大乘经典说,涅槃不变、安稳就是常、乐,原因是非诸行的涅槃才真正符合凡夫心中所期望的常、乐、我、净。所以走离颠倒梦想,就是指常、乐、我、净的究竟涅槃。

四、对执无常生死者开示实相非无常的涅槃

在大小乘经中处处形容涅槃是无杂秽、无上安稳,有时说是寂灭、清凉、清净、真如涅槃虽无相,若依这些性质(有相)来看涅槃,那么,无杂秽是清净、涅槃无上安稳是乐、涅槃无生灭是常、湿无异相即我义(唯我独尊)如此涅槃相不就是前面说真如不变的涅槃心,所以,大乘佛法依真如不变而说万法本来就是涅槃空相,诸法本来无为、涅槃、离一切相,本无所谓常与无常却被凡夫颠倒想执取成有为识境,所以,若为颠倒想的凡夫描述涅槃,就只能形容无为的涅槃是“常、乐、我、净”,其中常是不变义、乐是无上安稳义、我是法身义、净是无杂秽义,如此的涅槃,是有为心思惟无为的涅槃相,要向凡夫描述涅槃,也唯有如此说

大乘佛教认为,佛向声闻人开示诸行无常、苦、无我、不净,向菩萨开示万法由心生,此心非自非他,本性一向清净,即清净心,或是涅槃妙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依无行心而说涅槃常、乐、我、净,并非依有为诸行的无常、苦、无我、不净,而说涅槃自性常、乐、我、净。

你可能听了不同意,那么,请问:无常、苦、无我、不净是觉悟涅槃时所证的实相,还是迷惑识境时所见的虚妄相?迷惑识境所见不会是实相吧?再问:佛从不说诸法无常,而只说诸行无常,这说明诸法中的诸行部分有变,所以无常,诸法中的非诸行部分(如涅槃)不变,涅槃非无常了,那么,语言上不妨以常形容无行的涅槃若一定要坚持涅槃是不可说的,难道佛不应向凡夫开示言语道断的涅槃?若要向凡夫说,不就是随顺其所建立的语言吗?正如佛有时说涅槃是不生不灭,有时又说涅槃是寂灭(不是不灭,是寂静的灭)佛依胜义谛说涅槃无相,依世俗谛说涅槃寂灭相。还有,佛不是教导“如是我闻”吗?这个我亦是随顺颠倒想者所立而说我闻啊!由此我们可以得此结论:佛依世俗谛说诸行是无常、苦、无我、不净,涅槃是常、乐、我、净,修行应远离诸行常、乐、我、净的颠倒佛依世俗谛说涅槃是远离无常、苦、无我、不净等颠倒,依胜义谛则涅槃无相不可说;依世俗谛说涅槃是不生不灭、是无杂秽、无上安稳,是寂灭、清凉、清净、真如、性空、法界、自性清净心、圆觉妙心、真如心、真心

《大般涅槃经》说:“无我者名为生死,我者名为如来;无常者声闻缘觉,常者如来法身;苦者一切外道,乐者即是涅槃;不净者即有为法,净者诸佛菩萨所有正法。”《大般若经》的初分善学品中说:“证得无上大菩提时,为诸有情说无倒法,谓说生死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唯有涅槃寂静微妙具足种种常、乐、我、净真实功德。以上二经皆说有为生死是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涅槃寂静是常、乐、我、净

然而,中国佛教有一派认为真心是常住的,每个众生各有自己的清净自性,修行就是要证悟到自性——常住不动的真心,达到本性常、乐、我、净的涅槃甚至有人说不用妄心要用真心来修行有自性的见解是不正确的,因为“自性”是从诸法因缘变化里,执著有个法才有其自性可得涅槃时色、受、想、行、识都灭了,不可能有乐受,涅槃是以安稳不动而无苦乐受,所以称为乐;涅槃时想灭则一切戏论灭,不可能有个自性是常、是我的念想无为无相的涅槃不是某法,哪来清净心与真心的概念因为众生执著佛说的法真实不虚,所以佛在解释涅槃时都是用相反的话一一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通通都不是。所以涅槃妙心之常、乐、我、净,绝对不是常住真心派所说的自性真实常、乐、我、净不但烦恼所执之常、乐、我、净非实有,涅槃妙心之常、乐、我、净亦非实有,因为涅槃离思惟心,所以不落有无见,涅槃全体皆真则无真假可得,当然亦不见有真心可得。然而,语言上可以依世俗谛,将涅槃妙心假名为真心或清净自性,依世俗谛亦可说涅槃妙心常、乐、我、净。

大乘佛法说有四种涅槃,即小乘的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以及大乘的自性清净涅槃和无住涅槃。

自性清净涅槃已解释过了,何谓无住涅槃菩萨觉悟万法就是涅槃妙心的显现,见烦恼与生死的显现非实有,本是涅槃无生的智慧显现,显现就是心所幻化,于是生死来去无非心的游戏,好像开门、关门这样地轻易,所以菩萨心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称为无住涅槃菩萨必须觉悟无住涅槃,其心才能自在幻化其业力因缘,而示现于世间跟众生结缘。经典说,菩萨觉悟无住涅槃后,能够随因缘现各种身份,到任何地方度化与他有缘的众生,甚至于哪里的众生需要佛身得度,就示现成佛道来度化他们如文殊、观音等菩萨,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努力修行破除所知障,成就各种特殊的能力,并得到前面所说的十种自在,能变化来往娑婆世界或他方世界,随因缘以应化佛示现,随缘度化众生

初发心菩萨还未证悟无住涅槃,虽然知道无我,依然还会执著我的身心还在来往流转如果菩萨真的证悟无住涅槃,他能够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大乘经典称释迦牟尼佛为“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原因是娑婆世界是佛度化的国土,娑婆世界是有“人”居住的国土佛在地球示现成佛道并非唯一,在地球的人间释迦牟尼佛已入灭了,但在别的地方释迦牟尼佛正在示现成道。

关于自性清净涅槃及无住涅槃,大乘佛教的所有宗派都承认,但是南传小乘佛教却不承认。然而,涅槃智何时有?应非证涅槃时新生,若是则此智成生灭。若非新生则未证涅槃时已有,只是迷惑时不知而已。那么说,迷惑烦恼与涅槃智并行吗?是的,烦恼迷惑所以为的一切法,正是自性清净的涅槃智所显现你认为烦恼所造作的业力因果是心迷惑了吗?不是的。按小乘说心光本净,烦恼是客尘;烦恼迷惑无力,无法正确推动因果流转,唯有不曾迷失的心光——涅槃智,才能推动因果,才能显现一切法而不错乱

涅槃智就是自性清净心,菩萨悟此涅槃智才能无住涅槃而示现生死所谓自性清净心,是指涅槃心不被烦恼所污染而称为清净,并非有染净相的清净,更不是有个自性是本来清净,而是法界诸法本无二相的平等法性无有法可得哪来自性?所以自性清净是无自无他的唯一清净性——法性。本经说,菩萨行者证悟无智亦无得,而得证悟本来清净之涅槃后,没有生死等颠倒梦想及挂碍,依无智亦无得的(非因缘法的)般若智慧,于三昧中幻化身心及各种境界,示现于世间跟众生结种种因缘,如此显现无二相,即菩萨觉悟生死与涅槃无二的究竟涅槃

《深密解脱经》说:“若一切法无自体相,彼法不生。若法不生,彼法不灭。若不灭不生,彼法本来寂静。若法本来寂静,彼法本来清净。若法本来清净,彼法本来涅槃。若如是,彼法无有少法可灭令入涅槃。”像这类的经文,在大乘经典中比比皆是,就是法本来清净涅槃无生。那么,证悟涅槃之智,也是法,也是本来清净涅槃无生,所以涅槃智不是生灭法,非生灭就不是后来才有。所以说,菩萨依本具的涅槃智(即涅槃妙心)觉悟万法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亦见此心能示现各种幻化心境而与众生结缘,心之幻化示现本来清净涅槃,菩萨见心之幻化示现,所以心于识境无所住,即菩萨之无住涅槃如此菩萨终不取证涅槃而成佛,但为度化有缘众生,菩萨于其境界前示现成佛入无余涅槃

(广超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