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普贤行愿品讲记:礼敬诸佛

第一行愿:礼敬诸佛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普贤行愿品》)

普贤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第一大行愿——礼敬诸佛。所谓礼敬,就如现今莘莘学子在学校修学世间的学识,上课时向老师行的三部曲——起立、行礼、坐下中的“行礼”,这是学校教育中德智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很简单的敬礼。古代人们要向老师学习手艺或知识,除了要供奉外,同时还要虔诚地礼敬老师,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此恭敬地敬礼老师。古代人尊师重道,学习佛法时,就更加虔诚地礼敬法师。现代修学佛法者,根本谈不上礼敬法师。有些自以为学问很好、受高深教育的大学生,学习了很多佛法的大居士,认为出家人算得了什么,在这一类居士的心目中只礼敬佛,除佛以外,没有人值得他礼敬的了。

为什么我们要礼敬诸佛?世间人心中敬仰一个人,或是敬仰一些鬼神,都会去拜、去礼敬。那么,身为佛教徒的我们,不但对佛要有恭敬心,更要生起非常庄重的心来礼敬。为什么?因为佛经无量劫修行悟道,都是为了众生,佛降生人间是非常难得的;佛的种种功德、智慧使我们都想顶礼佛,我们要以此种心情来礼敬佛。有些人礼敬诸佛等同礼神怪,这些人去庙里看到什么都拜,他们拜佛、菩萨、鬼神的心是一律平等的,他们礼敬的对象是有神通者,超人能力的鬼神,如此的敬礼者,不是普贤行愿之礼敬。

修学普贤行愿者,最基本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发菩提心、发愿、成佛、度化众生。如果这些都还没做到,他就不可能有心要修习普贤行愿。一个人既然发菩提心要成佛、度化众生,必然对佛菩萨有相当的了解,所生起恭敬心的礼敬,并不是一般那些迷神通者那样的礼敬。所以我们每次一到佛堂,看到佛像就一心一意地顶礼。我们是以尊敬导师,尊敬佛的品德的心情来礼敬。如此礼敬时,身口意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佛教起源于印度,流传到世界各国后,基于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而以不同的方式礼敬佛。中国佛教徒礼敬佛时,是站着合掌于胸前,拜下去,然后站起来,如此三拜后,还来个问讯;藏传佛教是以五体投地,整个身体扑在地上,手伸出去接佛的足,如此顶礼佛,叫做大礼拜;南传佛教是以跪着,然后拜下去,不站起来,如此三拜顶礼佛。

根据佛经记载,最恭敬的礼佛方式是藏传的大礼拜,信徒们甚至恭敬地把头发铺在地上,希望佛踏在上面走过。古代的男女都留长发,所以他们有这样的条件来礼敬佛。如果要以最恭敬的大礼拜方式来礼敬佛,需要有场地空间,新加坡的庙堂都很小,以中国佛教的礼佛方式来礼敬佛就可以了。

我们去庙堂看见佛像,在礼敬佛时,口中要念:礼敬本师释迦牟尼佛,同时还要观想佛站在我们的面前,然后才顶礼下去,并不是礼敬那尊塑像这样才算完成了礼敬佛的身口意仪轨,这是正信佛教徒所必须知道的,但是以这样的方式礼敬诸佛,跟以下普贤十大行愿中的礼敬诸佛完全不一样,为何不同?

原来菩萨道的心要与基本信念就在十大行愿之中,修十大行愿的心要是:

(1)先建立起对诸佛菩萨摩诃萨的不可思议境界之信心。

(2)相信现前所迷惑的境界就是不可思议境界之一部分。

(3)观察目前境界不可思议之所在,发现原来自己时时刻刻所作所思一切皆是不可思议境界。

这三个心要是菩萨的基本信念,缺少它就无法正确修普贤行愿;不明白者,以为普贤行愿不过是往生净土法门而已真信心者,必知道菩萨道中最殊胜的普贤行愿不是求解脱生死苦或求生净土若对行愿无疑、有信心,必然确定自心与佛皆是不可思议显现;以这些心要发心,普贤行愿的观想必能让此人迅速觉悟。整部《华严经》都是在开示华严境界——法界心及不可思议境界,而经末的普贤行愿就是以华严境界作为菩萨道实践的方法。换句话说,普贤行愿就是从佛果起观,这点与密宗强调的本尊观是一致的明白了佛果之华严境界后,那么,对十大行愿的每一个观想,以上述心要出发,当然深心信解,如对眼前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普贤行愿品》)

修普贤行愿的礼敬佛时,要知道所礼敬的并不是眼前这一佛而已,要观想我的礼敬是不可思议境界中无量的佛,礼尽每一佛的应化身、报身和法身。

有人说法界就是心,即众生的心、佛的心,一切心都没有差别,此心显现世间的万法,称为法界心,也称为法界一心,有些人把它称为一真法界法界之意是:一切法都由此显现出来,比如眼根所对的外境叫做色尘,眼根也叫做眼界,色尘也叫做色界法界包含了眼、耳、鼻、舌、身、意的一切法,也包括了佛、凡夫、世间一切物质万法全都是从法界中显现出来,所显现之一切法本无相。凡夫迷惑,见其中有虚空、时间、种种法、种种众生、若干等心

现在我所礼敬的是从法界所变化出的无量无边虚空中的佛世界,其中有无数过去、现在、未来佛,即十方三世诸佛,无数的佛土中有无数的佛。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普贤行愿品》)

我以普贤十大行愿的愿力深心信解心、佛、众生平等,信解诸佛不可思议境界都能在我心中显现“如对目前”,指法界中的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一切佛土中的佛世尊,全都显现在我眼前这是普贤菩萨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凡夫的眼睛一次只能看一个境界。比如现在我们的眼睛看眼前的东西,就没办法同时看太空中的星球,也没办法同时看显微镜里的细菌,即只能看现前一个境界;有神通的人能够看到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东西,同时也能够看到我们所看不到的东西普贤菩萨的境界就是所有十方虚空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都齐现眼前。对此境界,我深心信解地去观想及礼敬

比如当你一心一意很投入地看电影,银幕上的影像就是你现前的境界,在那个时候,旁边的人在做什么,你都不知道;但是有一些人可以很专心地看戏,又可以注意身边的事物,我用这个例子比喻他们同时看到了两个境界。这个比喻虽然不恰当,却能让你了解:当你一心投到银幕上时,却忘记身边的境界,你只知道银幕上的境界;当你不专注在银幕上时,你同时就可以看两方面的事物我们众生的业报,使我们只专注看现在所看的境界,无法看过去无量业的境界。我们不相信能够知道现在以外的境界,是因为我们的心执著现前的境界,认为那样是不可能的普贤菩萨没有这些执著,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心的显现,那他的心就也不以眼前的某一个境界为境界了

再打个比喻:当我们走过卖电器的商店,有三架电视机同时各别播放不同频道的节目,我们一眼看过去都知道有这三个频道的节目,但是此生的业识只执取此生的节目,无法同时观看三个频道的节目。同理,我们的业习造成我们只执取一个境界,于是不知道只要放下执取的业习执著,就能一念出现无量境界我们要相信普贤菩萨说: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为什么?因为当我们礼敬佛,并不只是礼敬眼前那尊佛的塑像,而是观想无量的佛出现在我们的前面,然后礼敬

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般人礼敬佛时,每次只观想某一佛而已;若修普贤十大行愿,就要一次观想所有十方三世诸佛都出现在我们前面,一心专注地,恭敬至诚地,以清净的身语意业礼敬诸佛,要经常不断地如此修习

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普贤行愿品》)

极微尘数,是有如原子那么多的数目,即无量无数的意思。我先观想现出无量无数的佛世界,然后观想我出现在无量无数的佛面前;在每一佛的面前,出现无量无数的我,每一个我在礼敬无量无数的佛,就是以这样广大的境界来礼敬诸佛。这是普贤行愿所修持的礼敬诸佛。

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普贤行愿品》)

修学普贤十大行愿的人,要做到尽所有的虚空界都去礼敬诸佛,因为虚空界是无量无边的,所以我这个礼敬诸佛的行愿是礼敬无量无边世界的佛。其实这段经文的意思是:不管你是菩萨,或是刚发菩提心的凡夫,不管你到任何地方,都要如此作礼敬诸佛的观想。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普贤行愿品》)

凡是有众生的地方,乃至到没有众生的地方为止,我都要做这个礼敬。礼敬到众生烦恼尽,乃至没有烦恼众生的地方,我礼敬诸佛的行愿才完成。意思是:我修习普贤十大行愿是为了成佛救度众生,因此,我的心愿是一心一意要到任何有众生、有烦恼的地方修习这普贤十大行愿,度尽众生之业与烦恼,然后礼敬诸佛的行愿才圆满

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普贤行愿品》)

不管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有众生的地方,乃至于有众生造业、众生有烦恼的地方,我都要去实践普贤十大行愿这样的一个愿望,从凡夫发菩提心时,开始是一种观想,如果修到普贤菩萨的境界,即完成普贤菩萨的德行时,就不只是观想,而是愿力成就结果,真的能够做到了。因此我们要有信心,自认也能这样礼敬诸佛,将来就可以完成普贤菩萨的境界。因此,普贤菩萨说,一定要深心信解,如对目前,这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你们生起坚固的信心,我再为你们重复解释所谓境界的疑惑

依据《华严经》的说法,所有一切佛、菩萨、阿罗汉、凡夫都是心变现的,心变现佛、菩萨、阿罗汉、凡夫的同时,也变现出各自所在的境界这一切对凡夫而言,是过去业因令心有缘显现,因为凡夫迷惑心只执著某一道业,以为自己在里面完成一生,执著眼前的境界是有时、空、物质的境界佛、菩萨、阿罗汉知道一切都是心所幻化出来的,这个能变化的心,是没有分你、我、他的。凡夫不知道这没有界限的心,是诸佛、菩萨,乃至凡夫的本具光明心性,此心性显现万法是无自无他的一心法界,从一心法界中幻化出各种境界,所以境界本是一片光明幻化,有如电影中的光影变化,其中本无时间、空间及人我的差别

阿罗汉厌倦了时空界里的生死流转,觉悟后不再执著虚幻的境界,心就回归常寂光土,在法界光明中,不分你、我、他等万法,唯是一切寂静涅槃,心再也不幻化了佛和阿罗汉一样,也在常寂光土里,即在一片光明中,但是佛非常清楚,在这片光明中可以变化出种种境界,就在幻化的种种境界中示现度化众生。因此,佛就可以随其所幻化的光明中去度化众生。佛不执著常寂光土,也不舍弃幻化的时空界,佛知道一切都是心的变化,就在这光明变化里,示现种种度化众生的事业;在这幻化度众生的同时,佛知道法界心是如如不动的,这就是佛的不可思议境界佛并没有进入时空界里,时空界只是迷惑者迷以为实有的境界菩萨则在时空界与常寂光土的境界中两头跑,还不能像佛那样在常寂光土内如如不动的示现,这是菩萨的道行不够因为菩萨道行的高低不一样,其所了解的境界就不一样,这就是《华严经》里所说的种种不同的菩萨境界

《华严经》说,佛的不可思议就是在光明中幻化出各种境界,大菩萨常去佛的报身净土里学习当佛要让一些初发心的菩萨知道,就在他们面前放光,每一道光中出现不同的佛土,让个别的菩萨看到佛在他们所处的佛土里度化众生有些菩萨能看到佛时时刻刻都在放光,在光中化佛度化众生,而凡夫众生看不到我们有缘知道这一点后,就要相信我们的心也有这样的能力;与佛一样当下就在光明中显现目前的世界,不过我们只执著眼前所见,于是无法见到无量佛土罢了。如果你要修行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中的礼敬诸佛,就要有此信心,观想自己能够变化出无量无数的身出现在无量佛土的佛前,礼敬无量无数的佛,这样就能修到普贤菩萨的境界

关于“深心信解,如对目前”,这又关系到众生的个别善根因缘,有些众生听了不信,有些众生相信,但认为办不到,那就很难修习了。普贤十大行愿中的第一愿就说“深心信解,如对目前”,内心绝对深信佛的不可思议境界,如亲眼所见般的真实感。你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那就办不到,所以你一定要绝对相信心有变现一切的能力

我们造业来做人,就是心中的业因显现而成为果报;造了恶业而受地狱的果报也是心推动相关因果而显现出来的。现在你所看到的一切,其实是心(业)的显现,可是你不信心显现你所见的一切。然而,如果你相信无量劫以来你在生死流转,其实就等于相信无量劫以来,你的心变化出无量无边的业你的业力现象就是你个人心的造作(即造业因)与创作(即显现果报),它跟别人无关你的心在变化造业因与受业果,你的心能变天、变地狱、变人间及各种身心。你看,心多了不起、多厉害心虽然有此能力,却迷惑认为不是自心做的,心认为眼前的境界不是自心显现的

其实我们眼前的一切境界,就是业力所现前,业力就是心的行为,离开心,业力就无法运作。所以,修普贤行愿者不应继续认为心迷惑无能,要深信心具备变化一切的能力我们的心能够变现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现在的一切,即心能变现三世。很多人梦见过去世的事情,这是因为在做梦时心没有执著认为梦是假的,于是梦中的心就能随意的显现。其实,梦也是心的变化,在你的梦中可以清清楚楚地出现儿时的境界,可见在梦中心比较自由从梦中不受白天想法的干扰,就可发现心是如何自在变化,但是你认为自由变化的梦是假的,醒时不乱才是真的不论你认为是真是假,都是你的心变的。虽然你认为眼前的东西是真,其实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存在,全都是心的变化而无一法留住的暂时过程。因此应如此想:我要深深地相信,心有显现一切境界的能力,然后,深信心能够让我在诸佛的面前出现,礼敬一切佛

这是很难很难相信的境界,让我再为你们举个例子:如果你们相信科学说的万有引力,地球吸引月亮,其实是地球吸引着月亮上的所有物质,月亮上的每一个东西都被地球吸引;月亮吸引地球,是月亮吸引着地球上的所有物质;反过来说,地球上的每一个物质吸引着月亮;更进一步地说,地球上的每一个物质,在吸引着月亮上所有的物质。换句话说,你身上的一个细胞,在吸引着月亮上所有的物质。物质与物质之间,如身上一个小小的细胞,就能够吸引着无量为边的物质心念与心念间更不用谈,我们的心念能够影响所有众生的心,所有众生的心念也影响着我们的心念。因此,我们才互相有业的联系,才会见面。所以我们的心能够遍布所有众生的心。为什么呢?因为一个细胞所发出的吸引力,遍布所有的物质,我们当下每动一个心念,也能够影响所有众生的心,但是我们不知道。

经典说,我们动一个心念,佛都有能力知道。并非唯有佛能够,是心本来具有如此的智慧力量,只是迷者不觉得有此能力。所以你要绝对深信:我现在观想,我现出无量无数的身,在无量无数的佛面前,礼敬无量无数的佛,此心真实不虚地入诸佛境界作礼敬要有如此十足的信心来修习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中的礼敬诸佛,不可怀疑这只是个幻想境界

中国人有一句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意思是,我们所做的亏心事,都逃不过头上三尺的神明身为佛教徒的我们也都要相信,我们做任何事,佛要知道都能知道,逃不过佛的一切智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贤行愿品》)

我以普贤行愿之力,面对佛陀而行礼敬时,念念相续,没有间断,不会在身语意业上觉得疲厌。

(广超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