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悟识境非实而无颠倒梦想则无身心挂碍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缘觉与阿罗汉是以出离幻化,观生灭本无生来证悟涅槃果、空寂智;菩萨行者是从幻化中,观心显现本空相来证得空寂智境,于是心无所得。然后菩萨再以无所得心入世度众生,则无挂碍及恐怖,于幻化不实的世间远离颠倒梦想,觉悟幻化本来涅槃

“颠倒”,即一切不合理的思惟,其根本是有执我、执法“梦想”是不实妄想,颠倒是错乱妄想。梦想是迷惑识境,颠倒是执取识境。佛法说,众生有种种颠倒,即小乘的“常、乐、我、净”四颠倒

(1)无常计常“常”是执著这世间有所谓永恒这回事儿,包括永恒的我。执著常见的主因是因为执著“我”而生起:我是永恒的——常见;死后什么都没有——断见。有些人认为我永远存在,死了还有下一生,生死有如搬家,我从今生这个身体搬到下一生的身体里,这就是“常我”的概念佛法说这是因我见建立起常见之颠倒,众生认为从过去到今天“我”都常在,只不过是换了身体和思想而已,不论是去当鬼,或去做人,或者做佛,“我”都常在,佛法称之为常见有些人认为死后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今生要快点儿尽情享乐,不享乐的人是傻瓜,这称为断见

(2)苦计乐“乐”是认为世间有快乐的事情,希望追求快乐。有些人认为这个世间有快乐这回事,向往到一个安乐的地方;乃至一些愚痴的修行人想要到一个很快乐、没有痛苦的地方去,这是乐颠倒。其实乐依受而生,而乐受是善业之果报,需多方造作才有乐果,所以不自在苦苦追求因缘无常的乐受,就是以苦计乐,即乐的颠倒想

有些修净土法门的人,误会往生净土是去极乐世界享受快乐,但是佛法说,有生有灭的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为什么是如此说?那我们就要先了解世人以何为乐?佛法说受有三种:苦、乐、不苦不乐,乐是从受得,受由心触境界而有,所以受随境变。受无常,所以乐也就无常六根接触外境时才感觉到乐,可见乐是无常的因缘法,人们追求乐受,就是追求无常法追求无常的乐正是造苦的根源。所以四圣谛的第一圣谛是苦圣谛,即这依果报而有的世间,其真相是一种无常不自在的苦,众生不知是不自在的苦报而一味追求乐受,追求永恒的乐受是错的不论修菩萨道或解脱道的修行人,都承认有受皆苦;最终要看清楚乐受是无常的苦报,他就不会去追求短暂的快乐,反而想要脱离

(3)无我计我我本非一物,是烦恼执著有一个我。凡夫都执著这世间有个我,而且执我存在一段时期——常见。执我者必然关心我是否永恒?除非我能永恒,不然,其他东西永恒也毫无意义。一旦肯定我是永恒的,就觉得其他一切都有价值。凡夫修行是要使“我”解脱生死,其实就是变相的追求永恒(永生)的烦恼。反之,若认为死后什么都没有,反正死了一了百了,觉得何必勤苦修行,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吧。这些观点都是建立在“有我”的见解上。如果一个人真明自了“无我”,就不追求我要乐、我要不灭的想法了

(4)不净计净“净”是执著有清净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有所谓清净这回事,认为世间是污染的,他要追求一个清净的境界,死后到清净没有污染的地方。佛说“净”是一个颠倒想,因为你的心执著认为有清净与不清净你以没有烦恼时的心为清净,那是因为你被烦恼困扰而认为有不清净。因烦恼觉得心不净,所以佛假名说心无烦恼叫做清净心虚幻的烦恼本非有,只是迷惑时执著有,净来自烦恼分别,没有一个真实清净的地方或东西有些修行人执著这个世间不清净,他要往生清净的极乐世界,享受清净与快乐,只要执著六根境界里有清净法,那依然是迷执清净的颠倒

大乘说有八倒:众生执著常、乐、我、净四颠倒,所以佛说苦、无常、无我、不净;于是造成小乘学者误以为苦、无常、无我、不净不是颠倒。然而,大乘认为苦、无常、无我、不净也是颠倒,把这两对四倒合称为八倒即要远离有为的“常、乐、我、净、苦、无常、无我、不净”八颠倒,才能真正证得涅槃的无为“常、乐、我、净”。在声闻乘中谁执取八倒?不应当认为阿罗汉还执取有为法之常与无常等八种颠倒,应当说小乘有学位的初果、二果、三果的圣者要舍弃的有为的苦、无常、无我、不净这四颠倒,由于执取净倒,所以未证阿罗汉果,至于无学的阿罗汉必定不再执著有为之八倒

大家应明白:佛对凡夫开示缘起法是苦、无常、无我、不净,所以应舍弃常、乐、我、净之颠倒想。因此,别以为入涅槃是在一个清净不变的乐土,或入涅槃是一切皆消亡;两者皆错,前者落人有见,后者落入无见。有人会问:佛不是说罗汉证悟涅槃清净无为、寂灭为乐吗?对啊!就是因为不再被生死有为烦恼困扰,而说涅槃清净无为如果涅槃还见清净相,心一取相则烦恼现前,于是迷惑一心法界而观成差别万法,从中计有不净处而觉得另外有清净可得,觉悟者已离净颠倒,假名其所觉悟是清净的阿罗汉入涅槃不就是以寂灭为乐、为清净吗?可见阿罗汉入涅槃并非一切皆消亡

同理,极乐世界无恶缘,所以烦恼不生,而说那里清净快乐。若还未觉悟的众生心迷极乐胜境,执著是心外实有之境,必然执取境中有个别法及清净相,比如见到阿弥陀佛已成佛而我尚未成,必会觉得极乐世界虽清净而我未清净呢极乐世界虽然无恶缘生起烦恼,但分别心还是未离净与不净的颠倒。因为凡夫执著常、乐、我、净而厌离娑婆世界向往极乐世界有颠倒执著而去,所以是带业往生;至于已觉悟的登地菩萨去极乐世界,则不是带业往生

二、证无生的有余涅槃与入非灭的无余涅槃

众生迷惑识境时,执著世间、万法、人我、生死都是真实的,觉悟后知道一切只是识境的幻化,不再执著世间、万法、人我、生死是实有,就不执著有我在生死,也不执著有我要入涅槃。如此放下对五蕴的识境执著,就是阿罗汉的“照见五蕴皆空”,觉悟智境空寂能证得阿罗汉果,但是仅见空寂是无法成佛果的阿罗汉证悟诸法实相(智境)本不生不灭——无生的涅槃,则此身死后就不再生了。因为证悟万法实相无生,也见到身心无我也无生——由此说他进入一切皆不生不灭的涅槃有些人误解以为实有涅槃,且是可以去的彼岸,而实际上涅槃无处所也无人去,为什么?因为本来就无我在生死,无人入涅槃。只是心执著造作生死因果,心不再执著则生死因果无缘可延续下去,所以他就不再生,于是佛说此人进入涅槃

小乘佛法把涅槃分两个阶段来做解释,第一阶段是修行人断除了烦恼,已证悟不生不灭的实相,但是还剩身体在活动,称为“有余涅槃”。第二阶段是已证悟有余涅槃的圣者的生命要结束时,因为没有烦恼,没有贪求存在的心,就不再生而来这个世间,不再生所以称为无生——“无余涅槃”。

佛法常说涅槃的彼岸,但涅槃绝对不是有个(与此岸对立而存在的彼岸)地方可让你去,是假名不再迷惑之智境为彼岸如果有个(此岸以外的)彼岸可以去,就会生起一些烦恼——有要去者及要去处,去处及去者是心境分离、有生灭的迷惑识境。其实,涅槃不是迷惑者所以为的某处,处所是六根虚妄境界的把戏,有可去处则还在迷惑六根虚妄境界

对于未证悟涅槃者,听说证涅槃者此世他世都不再出现,乃至不存在于世间的任何地方。于是会迷惑地问:修行人入涅槃后到底去了哪里?这些问题有二:

(1)来自我见,如果看清身心是如幻如化暂时的过程,在生死过程中本无我,就不会产生涅槃后“他去哪里了”的疑问,也就明白无我之无行心证入涅槃。

(2)执著识境里的时间、空间、万物等生灭法相是实有,一切思惟皆依识境而起,觉得有法在此处、彼处、过去、未来,都是思惟心的见解。

刚才说到阿罗汉从有余涅槃进入无余涅槃,菩萨不入无余涅槃,那么,菩萨所觉悟的涅槃不生不灭又是怎么一回事当菩萨行深般若智慧,觉悟诸法实相即无相的心智显现,不再迷执显现中有内心外境之分,于是于法于心都无所得而证心境一如的智境。此时只见万法全体是无相心,则心无挂碍,如此则远离一切颠倒梦想与行为,心无颠倒无取舍、无造作地拔除了苦厄的根本,见生死非实有,所以于生死无有恐怖,于心的幻化当下见到心的实相本来究竟涅槃

(广超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