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姓氏是周人的发明
文/李零西周坐天下靠三大法宝:存灭继绝、封建亲戚、柔远能迩。存亡继绝,语出《论语·尧曰》,原话是:“子曰:‘存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第一条是保存被灭亡的国家。第二条是不绝其后,务必把亡国之君的后代请出来,嗣续香火,维持原来的祀统,以安抚
文/李零西周坐天下靠三大法宝:存灭继绝、封建亲戚、柔远能迩。存亡继绝,语出《论语·尧曰》,原话是:“子曰:‘存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第一条是保存被灭亡的国家。
第二条是不绝其后,务必把亡国之君的后代请出来,嗣续香火,维持原来的祀统,以安抚其族众。
第三条是举用前朝的贤臣名士,请他们出来做官,维持行政管理的连续性。
政权更迭,这三条最重要。
战国和汉代的古书说,武王克商,未及下车,马上褒封了一批古国之后:封神农之后于焦(姜姓),封黄帝之后于蓟(可能是姞姓)或祝(任姓),封帝尧之后于黎(祁姓),封帝舜之后于陈(妫姓),封大禹之后于杞(姒姓),封成汤之后于宋(子姓)。
焦即谯县,在安徽亳州。
蓟在北京西南,疑即姬姓封燕前姞姓南燕的故地。
黎,古书或作耆,在山西黎城、潞城、长治一带。
据黎城塔坡墓地出土的铭文,金文作楷。
舜都蒲阪,在山西永济,本来是姚姓。
夏封舜子商均于商,在河南商丘附近的虞城。
舜的后代主要在河南东部和山东。
西周的虞,山西平陆的虞,是从西土迁来的姬姓之虞。
舜之后,陈为大,初在柘城,后迁淮阳。
陈为妫姓,妫姓是从姚姓分出。
西周金文,既有姚姓,也有妫姓。
妫姓可能是姚姓的分支。
杞在河南杞县,后迁山东新泰。
《诗·鄘风·桑中》:“美孟弋矣。
”弋姓与鲁通婚,估计也在山东。
《左传》襄公四年、定公十五年有“定姒”,为鲁襄公母,《公羊》、《穀梁》二传作“定弋”。
杜预以定姒为杞女,但山东姒姓,除了杞,还有鄫,鄫在兰陵,定弋也可能是鄫女。
旧说弋、姒音近为通假字。
但弋姓,金文作O,与姒是两个不同的字。
武王克商,封纣子禄父于殷,把殷地分为邶、鄘、卫,设管、蔡、霍三监镇抚之。
周公平定武庚三监之乱后,始封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宋。
金文没有子姓,《春秋》始见子姓。
古人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左传》隐公八年)周人赐姓命氏,是以姬、姜联盟为核心,为样板,向四外推广的一套人为设计。
姓是血缘关系,氏是地缘关系。
地缘关系是罩在血缘关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