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清华简《系年》不可尽信

文/刘光胜太保簋发现于清道光、咸丰年间,为著名的梁山七器之一。其铭文曰:“王伐录子聖,㪥厥反,王降征令于太保。太保克敬亡遣,王(侃)太保,赐休余土。用兹彝对令(命)。”铭文中令人费解的是录子聖为谁,至今一直是学界尚未解开的谜。陈梦家先生说“

清华简《系年》不可尽信文/刘光胜太保簋发现于清道光、咸丰年间,为著名的梁山七器之一。其铭文曰:“王伐录子聖,㪥厥反,王降征令于太保。太保克敬亡遣,王(侃)太保,赐休余土。

”铭文中令人费解的是录子聖为谁,至今一直是学界尚未解开的谜。

陈梦家先生说“录”在南土,与楚为近。

唐兰先生认为“录”与“鹿”古字常通用,录子即应是商王宗族,但尚未指明录子聖就是“武庚禄父”。

杨宽先生则推测,录子聖是淮水流域少数部族原来的贵族。

郭沫若先生主张“录子聖”为“录伯(冬戈)”的祖先,录为国名,子为爵名,聖为私名。

沈长云先生说是东方夷人某国族的首领。

日本学者白川静较早指岀录子聖为武庚禄父本人,见于氏著《金文通释》。

但在他另一部著作中,说法却稍有不同:“本器上的录子圣,很可能也是天子圣觚上所称的天子圣。

天子圣觚铭曰:‘天子圣作父丁彝。

’按纣之庙号为辛,圣虽不是纣的直系之亲,然可能为殷室王子中的一人。

他之所以称天子圣,想是有意要与宣称新受天命的周室对抗的缘故吧!”武庚为纣王之子,但白川静先生说录子圣不是纣王的直系之亲,是殷室王子中的一人,可见他对于录子圣是不是武庚,内心依然存在狐疑。

殷玮璋等先生明确主张“录子”是指武庚禄父,并为白先生作了补充论证,他说太保簋是成王时期的器物,其年代与武庚作乱的时间一致。

《史记·殷本纪》:“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

其后世贬帝号,号为王。

而封殷后为诸侯,属周。

”克商之后,周武王为天子,武庚为诸侯,称“王子”,不能再称“天子”。

殷周之际,与“录子聖”密切联系的三件青铜器,分别是天子聖觚(《集成》12.7296)、王子聖觥(《集成》15.9282)及王子圣鼎。

从天子聖觚铭文看,“王”字很可能是因该字最下部横画锈迹腐蚀,而被误认为“天”字(见下图),因此白川静先生说武庚又称“天子圣”,甚可怀疑。

而只有将所谓的“天”字释读为“王”,称“王子聖”,才与武庚的身份切合。

清华简《系年》不可尽信图版摘自《殷周金文集成》第115册李学勤先生针对白川静的说法,提出两条否定性意见:一是“天”字释读存在问题。

二是纣王的庙号是“帝辛”,是否有一个弟兄称“丁”,也不可而知。

李先生虽否定了白川静的论证,却赞成其结论,称白川静定录子聖为武庚的意见为“洞察”。

李先生之所以认同白川静的意见,其依据是清华简《系年》第三章:“周武王既克殷,乃设三监于殷。

武王陟,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彔子耿。

成王屎(践)伐商邑,杀彔子耿,飞廉东逃于商盖氏,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圉。

”李先生最早把《系年》与《太保簋》联系起来,定彔子耿为“武庚”,非常富有启发性。

笔者不怀疑录子耿为武庚,但这里要说的是《系年》第三章所叙史事,与传世文献颇多差异。

一是拥立者、拥立时间不同。

《史记·卫康叔世家》说:“为武庚未集,恐其有贼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禄父,以和其民。

”《逸周书·作雒》说:“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

”武王灭商,立武庚禄父,守殷墟故地,是很自然的事情。

从《史记》《逸周书》到《尚书大传》《书小序》,都认为册立武庚的时间在武王时代。

武王册封武庚,武庚立于武王时期,可以说是传世文献的一致看法。

清华简《系年》第三章说:“武王陟,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彔子耿。

”《系年》把武庚拥立的时间定在成王时期,拥立武庚的是商邑叛民。

兴灭国,继绝世,是古代社会的习惯做法。

武王克商后,定都洛邑的想法都有,为稳定对殷商的统治,使武庚祀守,是最佳、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武王克商后,只设立三监,不册立武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