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是怎样从陕西子长县移到黄陵县的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史记·封禅书》和《史记·孝武本纪》说,汉武帝“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这是关于黄帝陵(冢)的最早记载。但司马迁没说桥山在哪。这给后人带来了莫大的遗憾。同时也让后人附会出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史记·封禅书》和《史记·孝武本纪》说,汉武帝“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这是关于黄帝陵(冢)的最早记载。
但司马迁没说桥山在哪。
这给后人带来了莫大的遗憾。
同时也让后人附会出若干黄帝陵。
1关于桥山的位置,司马迁之后的一些学者做了回答,罗列如下: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云:“(上郡)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
”三国魏文帝时刘劭等学者奉敕所撰的《皇览·冢墓记》记载:黄帝冢在上郡桥山。
《史记》三家注均说,黄帝冢在上郡阳周桥山。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云:“奢延水又东,走马水注之。
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县故城南桥山,昔二世赐蒙恬死于此。
王莽更名上陵畤,山上有黄帝冢故也。
”成书于公元554年的北齐魏收撰的《魏书》在记载北魏黄帝六次在涿鹿祭祀黄帝的同时,也称赵兴郡阳周桥山有黄帝冢:“赵兴郡,真君二年置,领县五:阳周,前汉属上郡,后汉、晋罢,后复属。
有桥山、黄帝冢、泥阳城、高平城、秋水。
”同时又说,肤施的五龙山有黄帝祠。
《隋书·地理志》载:“北地郡后魏置豳州,西魏改为宁州。
统县六……罗川:旧曰阳周,开皇中改焉。
又西魏置显州,后周废。
”唐代李泰《括地志》云:“宁州罗川县在州东南七十里,汉阳周县。
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宋太宗年间的《太平寰宇记》更是记载了至少三处桥山黄帝陵:甘肃正宁县黄帝陵:“真宁县……桥山,一名子午山,在县东八十里。
”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坊州中部县“桥山...大历七年置庙,开宝二年勅修庙祭祀,在州西二里。
”河北涿鹿县黄帝陵:妫州怀柔县:“桥山。
”2根据上述文献可知,黄帝冢主要位于阳周桥山。
不过由于历史变迁,出现了两个阳周桥山,即陕西子长县桥山和甘肃正宁县桥山。
正宁桥山出自《魏书》,北齐魏收把汉代上郡阳周的事写在了赵兴郡阳周的名下,造成后世一系列重要著述的错误。
虽然一些当代学者力证阳周在正宁,但学界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上郡阳周桥山在今之陕西子长县。
例如《辞源》在“阳周”条下有如下注释:县名。
故城在今陕西子长县北。
秦胡亥矫诏蒙恬死,恬不肯,使者以属吏,囚于阳周,即此。
又后魏尝侨置阳周县,在今甘肃正宁。
参阅嘉庆一统志二三二三四延安府古迹。
3问题是,上郡阳周桥山就是黄帝陵所在地吗?上郡阳周桥山始见于班固《汉书·地理志下》。
班固是大学者,他的一些论断,学术界一般都持肯定态度。
但也有学者批评他“略事实”。
西晋文学家、思想家傅玄对班固曾有一番评价,说他:“论国体则饰主缺而折忠臣,叙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此其所失也。
”例如,关于晋国早期都城,班固在《汉书·地理志》里说:“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