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单于身世解密
关于匈奴的来源,有人从文献方面进行解读,有人从长相方面进行解读,有人从体质人类学方面进行解读,也有人从基因方面进行解读,这让我们越来越靠近真相。11932年,土耳其人科瑞曼·哈里斯成功加冕环球小姐,她成了土耳其民族的骄傲,也成了土耳其家喻户
关于匈奴的来源,有人从文献方面进行解读,有人从长相方面进行解读,有人从体质人类学方面进行解读,也有人从基因方面进行解读,这让我们越来越靠近真相。11932年,土耳其人科瑞曼·哈里斯成功加冕环球小姐,她成了土耳其民族的骄傲,也成了土耳其家喻户晓的明星。1934年,土耳其开始姓氏改革,总统凯末尔亲自为科瑞曼·哈里斯赐姓Ece,在土耳其语中,这个词的意思是皇后。
环球小姐科瑞曼·哈里斯在蒙古-突厥系神话中,大地女神Umai被尊称为Ece。
在古突厥语中,ece是“母亲”的意思。
在同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中,eje(汉语常译作“额吉”)的意思也是“母亲”。
而ece的最早的意思,其实是妻妾、主妇、母亲的统称。
这犹如queen最初的意思是妇女,后来才成为女性统治者的专称。
你可能已经猜到,ece在古语中就是“阏氏”。
后人认为它专指单于的皇后,其实它泛指单于的妻妾或母亲。
呼韩邪单于与宁胡阏氏(王昭君)《现代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等各种工具书都标注“阏氏”读如焉支,这是受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的影响而导致的。
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绯黄,挼取其上英鲜者作烟肢,妇人将用为颜色。
吾少时再三过见烟肢,今日始视红蓝,后当为足下致其种。
匈奴名妻作‘阏支’,言其可爱如烟肢也。
想足下先亦不作此读汉书也。
”习凿齿生活的年代,与汉代匈奴已有很大的距离,所以他对“阏氏”的读音,不免有想当然的成分。
其实,唐代司马贞撰写《史记索隐》,在《史记·匈奴列传》下,对“阏氏”的注解是:“旧音於连、於曷反二音。
”很多人注意到“於连反”,却选择性忽视“於曷反”。
事实上,“於曷反”才是“阏”的正确读音。
所以,“阏氏”一词最准确的原始读音应为“遏迄”。
根据对“阏氏”语音、语义的溯源,及其在土耳其语、蒙古语中的运用,我们对匈奴的归宿应该有一个大致的理解。
2那么,匈奴的种族来源是怎样的?最早提及匈奴的文献有《逸周书·王会篇》、《山海经·海内南经》、《战国策·燕策三》,然最先叙及匈奴来源的是司马迁。
他在《史记·匈奴列传》开篇中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接着,司马迁开始叙述匈奴的前史,最后司马迁总结道:“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其世传不可得而次云。
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彊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其世传国官号乃可得而记云。
”对司马迁而言,冒顿单于之后,匈奴的世系官号等,都可以弄清楚。
在此之前,是不得而知的。
于是,他就把从淳维到头曼单于之间的一千多年来的北方族群都看做匈奴的前身。
这些族群有:陇西之戎,泾、漆之北戎,晋北林胡、楼烦之戎、燕北山戎,等等。
在我们看来,上述戎狄显然不是一个族群的。
他们与夏后氏之苗裔,可能不会有太大关系。
他们甚至不是匈奴的真正来源。
关于匈奴的来源,我们只知道匈奴建国之前的情形。
当时,北亚和东北亚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大小不一的部落和部族联盟。
概而言之,草原东南部的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生活着东胡部落联盟;草原北部生活着丁零部落联盟;草原西部生活着坚昆部落联盟;草原南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生活着匈奴部落联盟。
也就是说,匈奴的东边是东胡,南边是中原王朝,北边是丁玲,而匈奴处于草原的中心。
他们从何而来,也许是从西边而来的。
当然,东南西北都有可能。
这就需要我们来探究了。
然而,司马迁无法告诉我们答案,所以我们只能另辟蹊径。
3王国维认为,根据《晋书》的记载,匈奴人的长相是深目、高鼻、多须发,和西胡无异,有人据此提出匈奴人应属突厥族。
黄文弼根据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雕上匈奴人“面阔多须髯,唇厚鼻平,目小,其眼睑作三角形”的特征,断言匈奴为蒙古人种。
俄罗斯学者波罗西玛克教授重点研究了蒙古诺彦乌拉31号匈奴墓葬出土的毯子,发现毯子上表现的均为男性,有些人的眼睛被描绘得很大,从面相看为欧罗巴种;有的人留有帕提亚式短卷发,蓄八字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