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逍遥游5-道法自然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庄子逍遥游的最高层次。我们做上一期讲到,列子通过御风而行, 以艺进道。那这个最高层次,就是“得道高人”了。庄子说,这样的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就是这样的人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

那这个所谓的“得道高人”,这个道是什么呢?老实说,我也不懂。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获取知识,但我们没有办法通过语言文字弄清楚什么是“道”。印度的奥修举了一个例子,说父亲知道儿子是自己亲生的,是知识,因为这是别人告诉他的。母亲知道儿子是自己亲生的,这个就是“道”,因为这完全是她自己的体验,不需要别人告诉她。所以,佛教的禅宗向来是以“不立文字”著称的,他们认为,如果你用手指月亮给别人看,是希望别人能循着你手的方向看到月亮,而不是把你的手指当成月亮。

庄子在《天道篇》里,也讲了一个轮扁和齐桓公的故事。话说齐桓公在读书,而遭到做轮子的阿扁的吐槽,说齐桓公读的书都是垃圾。齐桓公气坏了,说你今天要是不把话说明白,你就死定了。然后阿扁就说了一番话。因为古代是没有橡胶的,也没有相应的模具,所以要把轮子做得圆,全靠阿扁的手艺。阿扁说,我削这个轮子呀,动作要不快不慢,这里面技巧,我是没法描述的,所以我连我的儿子我都没有办法传授给他,导致我今年70岁了还不能退休。所以我认为真正的道理,是不可描述的。而你看到能描述的道理,就是垃圾。

所以说呀,大家现在听我在讲的东西,也都是垃圾,大家就勉强听一听就好了。但是有个德国的哲学家写了一本书,中文译本叫《箭术与禅心》,就把这个不可说的问题说得挺好的。他悟到的这个“禅心”,我觉得和我们讲的“道”,有一定的想通之处,大家可以借鉴一下。一般来说,西方人是比较讲逻辑的,而德国人又是以严谨著称。但是这个哲学家,有一天突然想知道,东方神秘的“禅”,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然后他就报名来到了东京大学教哲学。但是,他的日本朋友都拒绝了给他讲“禅”的事情,认为这个东西无法在理论层面上描述,更无法向一个西方人讲述。我们做上一节讲过,日本有各种各样的“茶道”、“花道”等,他的朋友就建议他学一样东西来“以艺进道”。然后他的一个同事,同样是东京大学的法学教授,学了20年的射箭,就引荐他拜了著名的安和见藏大师为师傅。一开始,他急于求成,以西方的逻辑思维,分析了师傅射箭的动作,并自以为得到了要领,把箭射得又平又稳。但老师看后,觉得他耍小聪明,要把他开除。结果他诚恳道歉才得以继续学习。后来他也没脾气了,就只能听天由命的不断学习了四年,终于有一天,他射了一箭,老师深深的鞠了一躬,说刚才这个“道”射出去了。这个德国人的感觉,就是他自己什么也没有干,箭就射出去了。但是他发现这样射出的箭并不准,所以有点疑惑。然后老师让他晚上来找他。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和西游记里菩提老祖敲了孙悟空三下很类似?

那他们师徒两人晚上在靶场,老师把电灯都关了,只是点了一根很微弱的蜡烛,光线暗的连靶子的轮廓都看不清。然后老师射了两箭。第一箭正中靶心,第二箭射中第一箭的末端。老师说,第一箭射中,你可能认为我对靶场很熟悉,所以找黑暗中知道靶子在哪里。但是第二箭,我是不可能看到第一箭的末端在什么地方的,为什么我还能射得到?因为这不是我射中的,是这个“道”射中的。作者说,这两支箭同时也射中了他,他从此不再担心射箭的事情了。他继续学到第五年,终于领悟到箭道,获得了老师颁发的证书。

这本书,好就好在,全书没有讲什么是禅,而是描述了他学习的过程,如何从开始以指为月,到最后的循指见月。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德国人,虽然学的是禅,但是使用的方法,其实就是我们在上一节讲的“以艺进道”。所以JT说,庄子的修炼方法,他本身并没有明确的信仰,所以就算你学的是其他宗教,也可以用庄子的方法来修炼。例如,禅宗在五祖后就分裂成有渐悟派和顿悟派。但不管是渐悟还是顿悟,修炼的方法还是比较困难的。比如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可能要出家修行,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出家也未必能六根清净。比如让你不断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那如果你境界不够,不是把这个作为破除我执的方法,而是把这样的行为理解为一种投资,就是我现在帮了别人,那老天就会加倍反馈给我。那可能你越修炼我执越大。

而庄子的修炼方法就可爱很多了,就是认真的去做你喜欢的事情,不断达到心流,从而提高你的感知力与表达力,就可以去悟道了。JT叔叔说过,如果把领悟到“道”这个点当成60分的话,那庄子在从0分到59分这个阶段,提供的修炼方法会比佛学好很多。而在60分到100分这个阶段,佛学的修炼方法就会比庄子多很多。

想起一个笑话,说一个神父在洪水中坚信上帝会来救自己,拒绝了船只和直升机的救援。神父死后灵魂见了上帝,问道,我这么虔诚,你为什么不来救我。上帝说,我已经派了船只和直升飞机了呀.....。如果我们把上帝当成一种“道”,那这个神父虽然虔诚,但还没有得道,就是没有能够建立和上帝的通道。有个理念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让人接受当下,享受当下。如果把它当成一种修炼方法,也是不错。但从庄子的角度来讲,其实这是修炼的结果。就是如果你能够与这个“道”进行沟通,那么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的一举一动,不需要预先设想,就自然符合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所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讲的就是这种状态。所以庄子说,这样的人,既没有期待,但是又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这就是庄子心目中的逍遥的最高境界!

花了五个小节的篇幅,终于把我理解的逍遥讲完了。庄子《齐物论》中讲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说一个人讲他非常确定的事情,他就会很放松。而耍小聪明的人,讲自己不是合确定的事情的时候,则难免乐于观察,斤斤计较。我讲这个逍遥,自己也不是很确定,所以也算是小言间间了,大家参考参考就好。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讲到这里。那其实在以艺进道的道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JT在讲这个过程的时候,引入了一个概念,就是心力。那我们下一节展开讲一下什么是心力。

来源 知乎@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