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63《传习录》上060

63《传习录》上060

【原文】

        问道之精粗。

        先生曰:“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处久,便柱壁之类,一一看得明白。再久,如柱上有些文藻,细细都看出来。然只是一间房。”

【导读】

1、陆澄问的道之精粗,还是在问《大学》中朱熹讲的格物致知: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2、读古书,注疏常常会加一句:“其义理精粗,学者亦熟玩焉。”这其中的表里精粗,表面的,里面的,粗略的,精细的,你要“熟玩”,反复琢磨,把它理解通透。

【译文】

        陆澄问道的精深、粗浅

        先生说:“道本身没有精粗之分,是人对天理之所见有精粗。好比一间房,人刚进来,就看见一个大致轮廓;待久了,才把柱子、墙壁,一一看得清楚;再久,柱上有些花纹都看出来了,越看越精细,不过这间房还是这间房子。就像那道,还是一个道。”

【浅谈】

1、朱子说表里精粗,是提醒,初看到的可能只是表,而不是里,只是粗,而不是精。不是道。就像一本书,我们每年读一遍,体会都会不同,所以经典要反复读。

2、用“物来心照”来说,那书也是一物,而你的心之明镜每年都不一样,善于学习的人,总是越磨越明,经典常读常新。你懂得有精粗,就警醒还有自己没看到的“里”和“精”。

3、如乔布斯说的保持愚笨,即谦卑之心;保持饥饿,即空虚之心,便会精益求精。

4、先生说道无精粗,只是人之所见有精粗,如惠能大师讲话。比如有人问顿悟、惭悟一事。惠能说:佛法(道本身)没有顿渐,人领会之有顿、渐。

5、如人爬山,先半山腰,后到山顶,一览无余,全都看清。但还是要有个爬的过程。只是道本身就在那里,有什么精、粗,顿、渐的区别。

6、我们今天的学习一样,是一个由粗到精,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阅历。时间长了,人生有了太多的坎坷起伏,便如同把一个房间从粗到精的细节看清楚了,即使看清楚了,房间(以房间喻道)其实没有变,还是那个房间。如此,便几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