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58《传习录》上055

58《传习录》上055

【原文】

        “喜怒哀乐,本体自是中和的,才自家着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

【导读】

1、喜怒哀乐感情本体是中和的,发出来本应中节,掺杂私意,就会偏。要么过了,比如亲人去世,悲痛欲绝,长时间走不出来;要么不足,比如临丧不哀,面无戚容。这都是多了私心。

2、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到好处,坦然中道,这正是儒家日用常行,应事接物待人时时刻刻的修行。

3、喜怒哀乐皆为情,其本体乃是性,亦即理。所以本体是中正的、中和的、中道的。情感发出来理应中道,掺杂私意偏了便过或不及。孔子哭则不歌亦是圣人心体自然达至中和状态。

【译文】

        先生说:“喜怒哀乐的情感,就生发它们的本体来说是中正平和的。只是人本身外在有了不同的意念,才会过度或不足,如此便是私欲了。”

【浅谈】

1、人本有情感,没有情感何谈人,情感本中和;西哲讲人本有理性的头脑,没有理性,不是人。中国人上一层,在逻辑、理性思考能力之上更根本的是生命情感的本真。

2、为什么?推动我们在世界上去奋斗、去做事的动力绝不是理性的算计、逻辑的思考,而是我们的心灵的力量。否则便没有了历代中国人的脊梁——玄奘法师、文天祥、史可法……更没有了近百年来的革命先烈、抗美援朝的英雄!……

3、他们什么时候算计过!林则徐有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因当作必作!

4、“才自家着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如何解?比如孩子不好好学习,玩游戏,如果你仅仅生气、乱发脾气,便是好面子,愤怒当中夹杂了私意!

5、如何不夹私意,跳出小我,做为旁观者,客观去处理,顺势而为、身教重于言教、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切都是缘起性空,努力而不执著于结果便对了。

6、孩子现状的确该生气,但不是生孩子的气,而是应该反省父母!本该防患于未然,应该从小到大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焕醒他内驱力。

7、没考好时更应关心孩子,主动认错、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孩子下一步人生路怎么走才是正道。别担心,从老祖宗这里汲取营养,没有过不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