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跟佛印之间发生的趣事
苏轼与佛印三则趣事: 1、对哑联,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心照不宣,对
苏轼与佛印三则趣事:
1、对哑联,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心照不宣,对视大笑。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东坡吃草,一日,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 ,小沙弥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3、巫山河水,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对联是我们中国特有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它的用途有很多种,例如:新春用的春联、道喜用的贺联、悼念死者用的挽联、不同行业贴于店内的行业联等等。对联还是古时文人知识结构中重要一部分,他们经常通过作对来和朋友交往和游戏。不乏有文采斐然的文人墨客,他们创作的对联非常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苏轼佛印,一见如故
苏轼是北宋著名诗人,文学上的造诣非常高,豪放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被后人广为传唱,他为人率真、性情豪放、广交朋友。虽然仕途不顺、屡遭挫折,但他豁达洒脱,能把世事看透,能活得逍遥自在。苏轼曾几次被贬,但他每被贬一处都能发生不少的趣事,结交许多好友。而且他非常善于对对子,可以说他做对子脱口而出并且十分巧妙。他和朋友佛印对了很多有趣的对子,被世人流传。
有一次,苏轼因为与朝中权贵的政见不合被贬到瓜州,此时他是无比愤懑惆怅。苏轼听闻瓜州金山寺有一位被称为?英灵的衲子?的禅师,据说这位禅师是个神童,三岁读《论语》、五岁能背诗三千多,十九岁研习佛法,二十八岁学有所成,宋神宗曾赐他?佛印禅师?的称号。苏轼喜欢交朋友,不久就登门拜访佛印这位得道高僧。他们二人一见如故,因为志同道合,二人交谈非常投机,渐渐的他们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至交好友。
同游山水,妙语作对
二人来往日渐密切,时间久了他们就非常的熟悉了,对于世俗礼节也就不那么注意,经常开彼此的玩笑。有一日,苏轼邀请佛印乘船游玩。在游船上,佛印大师拿出一把提有苏轼诗词的扇子,苏轼以为佛印是欣赏自己的才华正得意之时,佛印将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苏轼明白这是佛印在捉弄自己。
苏轼想着如何回击佛印时,看到有狗正在啃食骨头,于是他灵感乍现,笑着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出的上联非常巧妙,苏轼对的下联也毫不逊色,以至于他们的对子被当时的人们津津乐道。苏轼和佛印就像这样经常用诗对来调侃彼此,但二人没有因为玩笑伤了感情,反而感情越来越深厚。
有一次,苏轼约苏辙和佛印共游山水。佛印看着眼前的山清水秀的美景兴致大发,于是即兴对出了一句?无山得似巫山好?的上联。这个上联也是非常的新颖巧妙,一句话中 ?无?、?巫?是谐音。苏轼听后便立即对出一句:?何叶能如荷叶圆?。下联巧妙地以谐音?何荷?与谐音?无巫?对上,但苏辙思索片刻说:?何水能如河水清?会不会更好一些。一旁的佛印听后连连称赞,因为用?水?对?山?,显得对仗更加的工整。
东坡吃草?巧成千古绝对
在当时,文人墨客多喜欢通过对对子来游戏取乐。在环境的影响下,小孩子耳濡目染,不乏有?小神童?对出不逊色于大人的精妙的对子。佛印大师身边有一个小和尚,由于经常受到佛印的教导和熏陶,他在文学上也是小有成就。
有一回苏轼去找好友佛印,刚进金山寺庙门就大喊?秃驴何在??不巧佛印大师没有在庙中,只有那个小和尚在院中扫地。扫地小和尚听见苏轼对师傅不敬,骂自己师傅是?秃驴?,小和尚心中自然是非常的不高兴,但无奈苏轼是师傅好友不得无礼,于是小和尚头也不抬地随意说了四个字 东坡吃草?。苏轼听后面露难色、羞愧难当。
为何小和尚随意说出口的四个字竟让苏轼作此反应,原来苏轼心里明白:自己别号又叫苏东坡,小和尚说:?东坡吃草?,这是一语双关,一方面是回答自己的问题说:驴在东边山坡上吃草,另一方面是说:苏东坡吃草,暗指苏轼就是头驴。苏轼听罢被小和尚的文学造诣所折服,并且也感觉自己对佛印的称呼确实不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失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