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玄学答疑 | 道长,我的父母信点别的,我可以帮他们拜太岁、请太岁符吗?

文章包含虚构创作,不写不能发出。

每到年底,命犯太岁的信众都会来坛里拜拜;时至今日,“太岁当头坐、无灾必有祸”这句话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理解,近年来更是有诸多外来宗教也模仿道教,举办拜太岁法会,这表明了无论何种宗教或民间信仰都对道教专有的太岁神灵推崇有加,从这个层面讲,是值得鼓励的。

从文化融合、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外来宗教在华夏神州逐渐融合并本土化的过程;而且道教一直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为宗旨,道教的包容性可以使得不同的信仰者在本土扎根;中土难生,人身难得,慈悲的天尊神明从不因众生的信仰不同而加以区分,反而是有情的、普照于一切众生。

所以,如果身边有亲人其他信仰,并没有关系,也是可以参加道观的拜太岁法事,一样同样,也可以起到禳灾祈福,逢凶化吉的作用...

为何如此呢?如果了解太岁星的本质就会发现:其本身就是木星的神格,从天文历法的角度讲:你信或不信,均不影响其存在、更不会改变天体运行对地球的影响。

太岁司一年祸福,其信仰源于古代华夏民族的天体崇拜,与岁星(木星)有一定的关系。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便将黄道分为十二等分;战国以后为了计时方便,于是虚设“太岁”为左旋,而与岁星(右旋)运行的实际方向相反,并以每年太岁所在的部分来计年。大约自秦、汉时起,人们则把太岁所在方位视为凶方,无论是谁都不敢与太岁所在的凶方相对立,如建屋造房,或迁徙、婚嫁等,否则就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将可能招致祸殃。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太岁的起源在中国本土古天文的观星及历法,这和其他教派的所理解的天体运行观、及世界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古代上至皇王,下至子民有太岁这个概念的时候,诸多的外来教派当时并没有流传至国内。举例说明:早在《周礼》中便有拜太岁的记载。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而其他的教派传入中土的时间,则是晚之又晚...

在一些教派的宇宙观中,并无太岁星之说

神学教义 神明溯源

从星象上看,太岁的周天绕行周期以及五行属性和木星基本一致,这就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了:在科学欠缺的上古,就可以根据观察木星的轨迹来判断一年的吉凶祸福及方位。所以太岁具备了“岁星”的神格,也就具备了其五行的要素。

后来经过不断地演变,“太岁”被神化,成了神的名字,且是众神之魁,太岁神在地,与天上的岁星相应而行,它在中国传统的“择吉术”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其中,就有了统领太岁亦称太岁统领殷效元帅,地司太岁殷大天君,讳姓殷名郊,被尊为“正将地司太岁”。

在其统辖下的六十甲子太岁星君各有其名,各司其职,均是中国古代先贤烈至圣的表率,被历代奉若神明,之后升格成神职信仰,每位太岁都均有古代传统名字,例如卢秘、姜武、谢太等等...至于坊间所传言“太岁也是某教的护法天神,实为笑谈尔。

所以,太岁神乃是道教的专有神灵,是中国自古观天象辨星辰流传下来的六十甲子的象征。在当年中,当值的太岁影响力最大,掌管人世间一年的吉凶祸福。《神枢经》说:“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翰运时序,总成岁功”。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你拜的太岁不但是天文上的星斗神格,亦是五行更迭下的地司土煞;所以,信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记得:关键时刻太岁能保护你,更能深深的影响你。

综合所述,太岁的礼拜和化解均属于道教范畴,道教的化解太岁方案无疑是最正宗,而且最见成效的。以斋醮符咒、五行风水两方面同时化解太岁,历来也是道士最为擅长。

所以,以非道教的方式进行化解,虽其心可嘉,但几乎没有胜算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