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大禹治水与韩城龙门

大禹治水的传说在九州广为流传。 大禹时代大致相当于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属于民族公社原始社会。 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是无私的,但作为一个部落的首领,大禹的表现尤为突出。 他品德高尚,工作无私,成绩突出。 尤其是他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伟大成就,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治水方面的众多成就中,“禹赤龙门”的传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吕氏春秋》中关于“禹赤龙门”说:“禹立,勤奋,日夜不懈,通大河,必扼龙门。” 龙门又名豫门,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北30公里处。 《禹贡》云:“引河积石,至龙门”。 《名山经》载:“江至此山,直下千元,水波起伏,如山沸。” 清乾隆《韩城县志》载:“两岸断山断崖,较似城门,惟龙能渡,故名龙门。 ” 相传“长门”是大禹治水时凿凿而成,又名玉门渡。 《三才图会》记载:“此处两山立于城墙,江自其中,赛跑百步左右。城墙两断,形如门,故称为“龙门”。

“龙门”附近有许多禹迹。 龙门以南的大河中,有一座所谓的“禹王墓”,露在水面,形似沙洲。 水虽然不断涌动,却无法淹没。 相传玉凿山崖,大石落中流,沉入水底,固成小山。 是当时禹王指挥建造的地方,不是“禹王墓”。 还有玉门水石,上面刻有“龙门”二字。 它有水桶那么大,水落下时,人们就能看到它。

龙门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咽喉。 龙门山横跨黄河两岸,高山相望,悬崖峭壁,巨浪怒吼。 西玉门山海拔892.6米,东玉门山海拔891米。 地形非常危险。 九曲黄河从雪峰上奔腾不息的昆仑山奔流而下。 一路上,鸡千流,回万溪,呼啸而过,穿过峡谷,越陷越深,到了龙门山脚下。 这里山峦重叠,河水湍急,险恶难测,给人一种悬崖绝壁、深潭似水的诡异危险感。 韩城八景之一,所谓的“玉门春浪”就是指这里。

禹庙东、西建于龙门山上。 西域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 建筑雄伟,依山而立,亭台楼阁,险峻典雅,雕梁画栋,华丽异常。 站在庙前,我深深感受到“一线黄河从天而起,两山骤开”这首古诗的生动。 每年三月的古会,山西人民和陕西人民聚集在这里进行物资交易,十分热闹。

“龙门”,群山相映,黄河奔腾,波涛汹涌,怒吼如雷,古人吟诵“玉门深三层,地有雷”的诗句。 . 龙门的景色真是天下一大奇观。 “三秦”中有一个神话:每年三月冰雪消融之时,有黄河鲤鱼从百川龙门下集结,争相跳跃。 一年能跳龙门的鲤鱼只有72条。 一登龙门,云雨接踵而至,天烧尾化龙; 登不上龙门者,露腮伤额。” 因为不容易翻越,所以弥足珍贵。 在过去的科学时代,有金榜称号的人被称为龙门上的跳跃,正所谓“登龙门,身价十倍”。

龙门山高耸入云,峭壁千金,巍峨险峻,黄河紧紧夹在中间。 最窄处是龙门山口,全长仅60米,形如城门。 这里激流打岸,浪花飞溅,漩涡相连,声如雷霆。 水先出江口,倾泻千里,荒野开阔。 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言:“黄河西来定昆仑,怒吼万里触龙门。”

每年隆冬时节,玉门渡口都会被冰封。 次年3月,“震刺”消失。 黄河一般在“大雪”前三天或后四天被冰封,俗称“前三后四”。 刚被封印的时候,人们是不敢做的,只有有了狐狸的踪迹,人畜才能过河。 山西、陕西人民跨过冰桥走亲访友。 冰桥裂开一两尺,越裂越厚。

西峪寺西侧有骆驼物品。 因形似骆驼颈而得名。 记载于:唐武德七年。 公元624年为云德臣通州统治者凿凿。 黄河水可灌溉6000亩农田。 河底改变后,运河被毁。 解放后,这里建有长堤,堤顶长83.5米,宽4米。 1966年夏收割时发生爆炸,现在路堤上有公路牵引桥。

解放战争时期,贺龙元帅等人曾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四纵队从山西到娃子街。 1949年9月,在第一野战军后勤部的支持下,韩城人民政府在黄河玉门入口处架设了一座长100米的链桥,连接鄯善和陕西。 西朝铁路建成后,1972年5月上旬,国家在玉门口修建了一座跨径144米的铁路公路桥。 千百年来,海峡两岸一直保持交通运输,仅靠木船渡口,冰上过境,许多生命财产被黄河吞没。 现在护城河已经变成了一条通道。 西韩铁路穿越鄯善和鄯善,有巴士在鄯善和山西之间运行。 一天几次,方便了群众,繁荣了经济,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