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曾仕强:3个稳妥的说话技巧,让你成为会说话的人!

西方人很欣赏口才很好的人,但是在中国社会,大家对会讲话的人似乎不是很欣赏。通过调查得来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很会讲话的业务人员,业绩往往都不是最好的。因为大家都不相信你,你这么会讲,是不是在骗我?反而那些样子呆呆的,讲话讲不清楚的人,业绩更好。因为大家会觉得你很实在,你连话都讲不清楚,大概不会骗我。

现在很多人总要训练自己的口才,其实,口才要好,但是要懂得不能随便讲话。讲话是一门学问,尤其对职场人来说,甚至是关系前途的大事。那么,怎么样讲话才比较稳妥?其实就是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技巧1::尊重别人,让他先讲

像我平时不太讲话的,开会也不太讲话。我发现开会最喜欢讲话的人,最不讨人喜欢。比如老总刚刚致辞完毕,你就举手讲一大堆,所有人都不满意,你算老几,我还没说你就说?我们不是西方人,西方人一举手就可以讲话了。我们不行。

所以,大家正在开会,我有意见,我不会一上来就讲。我坐在那里到处看,有人看到我,我就请他先讲,又有人看到我,我再请他讲。

当大家都讲完了,我再站起来讲。这时候所有人都注意我,为什么?因为你尊重他们,你讲话的时候他们就会注意听。:如果你不尊重别人,你讲什么他根本就充耳不闻。

尊重别人,受益最大的其实还是自己。

比如你很口渴,看到一杯茶摆在那里,就很想拿来喝。但是你马上要想到,如果自己伸手去拿,那在座的其他人就不高兴了,可是如果你不拿,大家也不动,那也糟糕了,这时候要怎么做?

中国人都是这样,拿起茶杯来,一定是先请别人喝。你请你请,每个人都习惯说不喝,那抱歉了,不好意思,然后你就喝了。那你就很有礼貌,很会做人。

再举一个例子,假如你喜欢抽烟,当你烟瘾发作的时候,发现身上只剩一根烟,怎么办?烟这个东西都是大家互相请来请去的,一个人只要先拿出烟来,一定会请大家,下次人家也会请你。可是现在只剩下一根烟,如果拿出来请别人抽,那你自己就很难受了。

很多人不会反应,躲在一边偷偷地抽,这样就全错了。中国人是这样,如果你正大光明地做什么事,几乎没有人会看到,你越是偷偷摸摸地,越是有人看到。因为中国人的眼睛,专门看那个偷偷摸摸的人,人家会说,一根烟才值多少钱,小气到躲在那里偷偷抽,那你以后还怎么做人呢?

一根烟,你拿出来请别人,死路一条,你躲起来偷偷抽,还是死路一条,那要怎么办呢?

中国人非常厉害,就是当着大家的面,把那一支烟拿出来,这时候他的表情和语气就很夸张,大声说:奇怪,刚刚买的,怎么就剩下一根了?然后拿出来邀请大家。

大家都听到他那么大声,都知道他只剩下一根了,所以肯定说不要。这时候他再说,那就不好意思了,然后自己抽起来。每个人情绪都很平稳,没有人会怎么样。

大家不要认为中国人虚伪,我们是心目当中有别人的存在。了解对方的感受,谨慎地考虑周到,自然不会出什么差错。

技巧2:讲话之前,心中要有大小的衡量

在讲话之间,还要想着,在座的有人比你年长的,比你职位高的,他没有讲话之前,你不能讲话。因为你一说话,他们就不高兴了。你跟领导一起出去,领导还没有讲话你就讲,你有前途才怪。

他心里想,我都还没有讲,就轮到你讲了?除非他叫你讲,你才能讲。我们不是外国人,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没有这回事。

这就叫中国人的大小伦理。现代人就是没大没小,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是从没大没小引起的。

老实讲,你跟你的领导在一起,只要你没大没小,第一,他就不关心你;第二,有好处不会给你;第三,你讲的话他根本就不听了。这是事实。

可是很多人一听到有大有小,就觉得这是在讲官僚,然后就觉得是大的很神气,欺负小的。其实不是。给大家一个很具体的建议,就是你跟老板在一起的时候,只要有第三个人在,你一定要样样都好,一切都顺从,不能有不同的意见。

可是有些话明明不能听,明明不能接受,那该怎么办?你要等其他人走了之后,单独跟老板在一起的时候,再告诉他:“您的指示我都听明白了,但是我有几个疑惑,不知是我听错了,还是我没有理解到,我再请示您一下。因为这样做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那样做会产生那样的问题……”

这样他听完以后,就会说:“那你再斟酌斟酌吧,你有什么好办法,你再跟我讲。”他会非常容易接受你的意见。所以,你跟领导处不好,那是你的问题;你跟干部处不好,也是你的问题;你跟老百姓处不好,还是你的问题。

这就是儒家为什么要反求诸己,不要怨天尤人,道理就在这里。人不可能改变外面的,只能改变自己这一方面,不是同流合污,而是改变方法,改变态度,但是要坚持原则。

这叫有所变有所不变。不变的是我的原则,你再怎么样,我都不会改变原则,在这一方面要克服万难,坚持到底,但是方法态度随时调整,这叫做内方外圆。

其实,所谓大小就是伦理。没大没小就是不懂得伦理,那这个人就没救了。为什么中国人见面,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分大小?老实讲,不知道谁大谁小,你怎么开口说话?我们对上面是一种口气,是一种态度,对下面又是另一种不同的口气和态度,对上对下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只要没有大小,人家跟你一感应,他就知道要对你敬而远之,就不理你了。在我们的文化中,理就是敬重的意思。我才不理他,就是我不敬重他。你要知道这些话里面深层次的道理,然后抓住才能重点。

技巧3:要讲到对方听得进去才有效果

中国人说话很少开门见山,而是先寒暄一番,这是为什么?就是为了先看看对方的反应如何。如果对方心情不错,才可以进一步沟通。如果没说两句话,对方就很不耐烦,甚至要端茶送客,那你就算有再重要的事也要忍一忍。因为如果对方听不进去,或者没有心情听,你说再多都没用。“话不投机半句多”便是此理。

所以,我们习惯于在开口说话之前,先试探一番。谨慎小心,目的就是努力让对方听得进去,还要用心听取对方所说的道理,对方想表达的意思。任何一句话,认真去听,都可能听出某些道理,不可能毫无价值。但是,我们常常不在乎,总想着达成自己谈话的目的。

换句话说,我们往往不认真听对方在讲什么,却希望对方认真听我们讲什么。要知道,我们中国人是典型的交互主义。你对他怎么样,他就会对你怎么样。

同理,如果一开始你就缺乏诚意,对方是敏感的,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当然也不会诚意回应你。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察言观色的本领,关注对方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去体会他内心的动态,做出合理的对应。而且讲话的时候,可以加上适当的恭维,往往事半功倍。

原因很简单:中国人普遍爱面子。哪个人特别爱面子,你就多对他说一些恭维话,让他觉得有面子,他就会心甘情愿地替你做事情,这才是最轻松的方法。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你也不必求人,因为一开口相求,自然感觉矮人一等。你只需要会讲恭维话就可以了,这样才有机会。

但是,恭维人家也要适度,你把人家捧得太高,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就适得其反了。恭维话,不是让你奉承,不是让你拍马屁。而是基于人性的某些特点,说话让对方听得进去并且听得舒服的一种方式。从根本上讲,还是对自己最有益。会好好说话的人,谁不喜欢呢?

实际上,真的把中国社会的事情弄清楚了的人,就知道没有一件事情是好讲的。只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境,妥当地随机应变,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收获一份好人缘。

传播知名学者曾仕强教授的国学智慧,本文内容源自曾仕强教授著述汇编,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文章对您有助益,不妨离开之前双击屏幕点个赞,我会为你整理更多曾仕强教授智慧语录的好文章!

最后,欢迎关注公众号【曾仕强】,目前输出了数千篇曾教授智慧文章,还有数千节曾教授智慧讲座视频音频,关于修养、为人处事、教育家庭方方面面的人生智慧,助你获得自我提升,期待你的到来和蜕变!

另外,本号也专注分享曾仕强教授的国学智慧,下面推荐几篇知乎比较高赞的文章,强烈推荐你看看,与你一起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