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德经》帛书版第三十五章:道凭什么吸引人前来归附?

帛书版: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也①,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传世版: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版本差异:

① 道之出言:传世版改成了“道之出口”。首先,“道”不会从口出,因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口中出的只能是言,而不是道。其次,王弼注本也同样是“道之出言”,他说:“而道之出言,淡然无味。”又在第二十三章注解中说:“听之不闻名曰希,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所以此处当为后人妄改。


《道德经》帛书版第三十五章:道凭什么吸引人前来归附?

直译:

执守住大道,则天下人都会前来归附。向道而往,就会并行不悖互不相害,得以平和安宁。音乐和美食,可以让过客停留。而道说出来,却是寡淡无味。看也看不见它,听也听不到它,但是用它却用不完。

解读:

“执大象,天下往。”“大象”,大象则无形,无形而无名,在这里以“无形无名”来象征道。执守住大道,则天下人都会前来归附。如第三十四章所说,“万物归焉”。

“往而不害,安平太。”向道而行,就能并行不悖,互不相害。因为道之在天下,“犹小谷之与江海”,天下万物都被道各赋予其规制,因此遵从于道,则可以各行其道,并行不悖。

“安平太”,“安”字本义是“平静”,在这里表示互不干扰,各有所依,安宁平和。“平”字是指高低相等,在这里表示互不侵越,各自独立,不论高下。“太”、“泰”同字,本义是指“滑的”,引申为通畅、通达,在这里表示互不防碍,各行其是,舒畅通达。“安平太”三字合用,正是在描述“往而不害”的场景。《道德经》中经常三字合用来表达同一个意思,比如“微、希、夷”,“甚、泰、奢”,“逝、远、反”。


《道德经》帛书版第三十五章:道凭什么吸引人前来归附?

“乐与饵,过客止。”“乐”是指音乐,“饵”是指食物。动听的音乐和美味的食物,可以让路过的人停留下来,因为对人很有吸引力。但是“道”就不同了,“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道,说出来让人听着是寡淡无味的,从它这里得不到任何感官享受。所以,道又凭什么吸引人来归附呢?

肯定不是凭美好的色彩和动听的声音,因为它“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与音乐和美食不一样,道是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的,所以无法用声色去吸引人。但是“用之不可既也”,“既”是“尽、完”的意思,这里表示道的功用无穷,不可竭尽。

所以靠的是长期的效用,而不是暂时的感官欲望满足,短期的投机取巧得到。道用来吸引人的是这个,能够让人得以长久的东西。靠勾引感官欲望来吸引人,始终是落了下乘,非道所为。

道家大师兄